读《七夕》美文有感
文/李咸化(山东济南)
成秀玲老同学发表的《七夕》短文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她通过对牛郎织女这一经典神话的回忆,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了七夕节的深厚情感与文化内涵。
文章开篇便引入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这不仅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瑰宝,更是千百年来人们心中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牛郎织女的爱情历经磨难,却依然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各个时代人们。如她所述,七夕节不仅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更是对爱情的礼赞与传承。
她回忆起小时候与母亲一起过七夕的温馨场景,描绘了母亲用古老的配方为她染指甲的细节,生动而真实。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温暖。母亲的故事不仅传递了传统文化,也让作者在成长中感受到爱的力量,令人感慨万分。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成秀玲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识文解字,会讲故事,把女儿的童真带进了神话世界,进行着启蒙教育。怪不得,晚年的秀玲同学如此钟爱文学写作,举手投足皆是故事,原来是骨子里铭刻着,血液中流淌着,脑子里传承着母亲的遗传基因。
说来话长,无独有偶,我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她叫毕先芳。姥爷毕斗南,旧社会威震四方的周村商会会长。因排行老六,人称六爷。母亲是他的长女,也是独女。自然,得天独厚,从小就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姥爷特聘私塾先生,教她和几个堂姐妹还有表姨读书识字。1958年我六岁时,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干部家属还乡"先将母亲、我与两个妹妹从济南送回了临池殷家祖籍。离别了电灯环境,在农村当时都是点煤油灯过夜,为了省油,晚上不能长亮灯,早也睡不觉,母亲就给我们讲故事,猜谜语等,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名人故事,励志故事,有名的戏曲戏剧,她从小看得多,记性特好。让我们受到了极好的学前教育。进入老年后,二哥与我忆起母亲,他说不可否认,我们的文化素养,品行品德得益于母亲早在我们年幼时的影响与教育。孩子往往就是父母的影子。(关于我的母亲我将专文记述,人不能忘恩,母亲是我们来到世上的第一个大恩人)
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秀玲老同学对现代孩子的观察也充满了智慧与幽默。小孙子对神话故事的质疑,反映了当今社会信息的丰富与孩子们的聪明。尽管时代在变化,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却始终未变。七夕节的庆祝方式虽有所不同,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依然在延续。
最后,作者以对未来的祝福作结,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美丽的神话故事流传千古。这不仅是对牛郎织女的祝福,更是对每一个追求爱的人的鼓励与期盼。在此,愚兄祝成秀玲老同学晚年幸福,家庭幸福,与周茂才老弟老俩口幸福、健康、长寿!
总之,《七夕》是一篇充满情感与智慧的文章,它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爱情的美好。愿这样的故事在每个七夕节继续传承,愿每个人都能在爱情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是幸福,这就是我的答案与标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生道路,各有不同,活着就是幸福!
附: 原文
《七夕》
文/成秀玲(山东邹平)
七夕,美丽的神话故事,千古遗传,流芳百世,七夕节主要围绕着苦命的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这一故事不仅丰富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还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传统节日。人间 、天庭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牛郎、织女挚热、纯洁的爱情,触犯了天条,最终被王母娘娘拆散,每年的七夕节她们通过喜鹊搭成的鹊桥相会,象征着爱情的坚韧与美好!
又逢七夕节,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在家过七夕节的有趣故事,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读过几年私孰,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建英、字:孝卿,她有一肚子的故事,记得小时候每逢七夕节母亲都给我们讲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且这一天用古老的配方指甲桃花捣烂抹在指甲上包好把指甲染红,然后躲在石榴树下听牛郎织女的相会私语,细听嗡嗡嗡的声音真象他们的哭声,当时年幼无知,信以为真还挺受感动的。再后来就是被蚊子咬了好多的包,跑了出来。几年后长大了才知道那都是神话传说,所谓的哭声就是蚊子嗡嗡的叫声,现在想起来真的挺有趣!是大人们美丽的、善意的谎言!
时过境迁,多少年过去了,每年的七夕节都会想起母亲,想起她那一肚子的故事。今又七夕节,我对小孙子说:今天七夕节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今天晚上躲在石榴树下能听到他们的哭声,小孙子立马说:奶奶你骗人!那都是传说,是神话故事!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是骗不了的,什么事上网一查便知!不管怎么说,美丽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俊男靓女们还是要过的,什么七夕节的蛋糕、七夕节的鲜花或是佼洁的月光下卿卿我我的私语,山盟海誓的表白,都是爱情的象征,浪漫的见证,七夕节、情人节,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美丽的神话故事流传千古,永世百芳!愿才子佳人们的爱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幸福永相伴…
甲辰龙年七月初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