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荷
文/曹仕荣(江苏)
解读:花影
闲波菡萏滟摇天,瑟瑟酣红抺露鲜。
十里横塘浮玉色,为谁有意为谁妍。
花影解读:
闲波菡萏摇滟天
闲,闲情雅致,安静,安宁,宁静。波指在外力情况下(风),水起伏不平的纹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唐代高僧词人德诚的“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还有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菡萏即夏季的荷花的别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唐代诗人李白的“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唐代诗人皇甫松的“菡萏香莲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滟摇其实是摇滟,荷塘里水在熏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熏风吹水绿参差”,摇滟成语最早出现《左传.襄公》中:“余将东行,母舅曰:`鲁君好摇滟,余闻之矣’”,天这里指天上的清爽的朵朵白云,艳阳天。
在一个蓝天白云的夏日,我来到闲雅宁静的荷塘,塘里开满了参差不齐的荷花在夏季熏风的吹拂下如波浪起伏不停,袅袅婷婷,翩翩起舞弄清影,心心相印,洋洋自得,好象在向大自然和观者不停的招手,生动地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仿佛与自然界及我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共鸣,展现了荷花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也展现了荷花的一种自信,自在的美,仿佛在享受自己的美丽,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愉悦的感受,让荷花的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波和摇滟相辅相承,闲,波,摇滟,这几个字炼得好,非常妙,凝字功夫强。
瑟瑟酣红抹露鲜
瑟瑟的解释:1,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2,形容颤抖,发抖。3,碧绿色。这首诗里含有以上三种解释,荷花和绿色荷叶随风而舞,低昂起伏,摇曳多姿,瑟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酣红,是因酒醉而脸上呈现的红色,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粧”。把荷花形容人喝酒后陶醉,舒畅,红润,松驰的壮态。抺,紧贴,紧束,涂敷,些许,少许,一点点,数量不多。宋代词人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宋代诗人宋伯仁的“缩鸟皈时看最好,淡烟一抹锁斜阳”,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晴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露是早晨的露水也有润泽之意,这里点明了时间,清晨的露水润泽荷花及绿荷叶。鲜,这里包涵了3种意思,有鲜美芳香之意——鲜香,有清新之意——鲜色,新鲜,有些许,量不多之意——鲜少。作者把荷花的明洁,芳香,清新及被露水润泽的状态展现出来了。抹,鲜两字又相辅相承,层次递进了。
十里横塘浮玉色
十里,并不是确数,是泛指,是一种概数,十里在文学中主要象征着繁华景象和离别的情感,唐代诗人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元代诗人王实甫的“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十里,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情感上的距离和不舍,也是儒家文化中被喻为“忠诚”,“信任”,“友谊”这几种文学含义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深化了读者的理解。十里荷塘,泛指荷塘的空阔,构成一种空灵意境的诗词,对荷塘有一种喜爱与善意的感情,也许在作者心里是个神秘而美丽的存在,是一种怀旧,伤感的地方。
十里荷花竞相开放是繁华景象。浮,漂浮,流动,象征着一切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流动的,自由和轻盈,不受束缚,自由自在,浮是一个含义丰富,形象生动的词语,有实际描述,又存在着比喻和象征,浮的美感灵活多变,为语言运用增色添彩,如,“浮光掠影”,“浮生如梦”。玉色,本意玉的颜色,可以比喻容色不变和坚贞的操守,及美貌或借指美女。浮玉色,描述自然景观或物体时,指清新脱俗的颜色,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描述,还蕴含了文化和审美上的深层意义,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或对人物美好品质的比喻。元末明初王行的“晓霁浮玉色,夜寒流月光”,清代沈堡的“绿质无玼浮玉色,翠纹结秀生瑶光”,元代周权“太罗仙人李太白,秋水疏莲浮玉色”,异曲同工之意。
一大片繁花盛开的荷塘,如一个个美女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摇曵多姿,正如魏晋曹植的“远而望之,皎如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绿波”。
为谁有意为谁妍?
妍,美,花盛开的美丽,争奇斗妍,妍,令我想起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两者有相似之处。花开,到底为谁开,提出了设问,设下了悬念,留下了思考,这一句是诗的警句。
曹仕荣的这首诗,通过描写夏季清晨风中荷叶与荷花的凌乱,婀娜多姿,色泽明艳,摇曳如一个个酒醉美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翩翩起舞于荷塘里,荷花的生命力,一种自由自在,轻盈,清新脱俗,与自然界和谐的自信,动态的美,令这个荷塘有了空灵,神秘,美丽的意境,犹如世外桃源,心灵的净土。最后又提出一个富含哲理的问题,以花为媒,花的生命旅程,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流转,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即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为谁而存在,为谁而悲伤,为谁而展开笑脸,为谁而活?有花开就一定有花落,这是一个亘古不变规律,在盛开时享受这种花开的幸福,寻找心灵的寄托,恣意奔放,忽略花落的凄美,正如清代袁机的“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作者简介】
曹仕荣,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京市诗词学会会员,南京市浦口区作协会员,浦口区江城诗社会员,南京市江北新区霸王山诗社会员,国家一级信用管理师,热爱生活,喜爱运动。乐用诗词记录生活点滴,弘扬真善美。作品多次发表在《老山》《浦口文艺》《青春》杂志。
【解读简介】
花影,江西鹰潭人,桂来娥,高中毕业,因身体不健康原因,走进了诗词的世界,用4年时间背了约4千首古诗,只要嗓子允许下,随时随地随口背诗,背的诗疗愈了我,给了我自信,大方,同时,我喜欢拍照,去寻找我背的古诗的注脚,我又喜欢用我背的古诗去和作者的诗相融合,用我独特的角度去解读内容,使他的诗锦上添花,我愿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成就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