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华诞看今朝文学作品征文086
列车滚滚情深深
刘建英

7月26日19:43分钟,我从郑州东站乘坐G312次高铁,21:38分钟就回到了济南西站,结束了一个多月的探亲看母的旅程。
由于是晚上,车厢的凉爽、座位的舒适,加上在家照顾母亲的劳累,目的地又是终点站。所以车开动我就不由自主的睡着了。
当听到有人叫我:“同志醒醒,终点站到了。”我迷迷糊糊看到车厢里的人都从行李架上拿东西,车已经进入站台,就赶紧拿自己的旅行箱,下车。“这也太快了,一觉还没有睡醒就到了”心里还直犯嘀咕。感觉送我上车的侄子的声音才刚刚落下,这就走了一千多地了?我机械地随着下车的人流走出车厢。一阵热风吹来,看到了站台上“济南站”这三个大字在夜色下的荧光灯中格外醒目。我彻底醒了:真的到济南了,我伸伸腰,提提神,啊,舒服的高铁真是快。
站在站台上,触景生情,回想起小时候坐火车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我是坐火车长大的。
妈妈说我是个云游四方的人,火车就是我的腿。因为,我生下来100天就开始坐火车,是我们姊妹五个中最早坐火车的人。也是我们村里我的同龄人中最早坐火车的人,许多小伙伴连火车都没有见过。这也是同龄小伙伴们羡慕我的地方。因为,在我的上边已经有了四个哥哥。妈妈生下我是个女孩,一家人如获至宝,姥娘听说这个消息也很高兴,就来信让我妈抱我到武汉给我庆百天。
我的姥娘在湖北武汉,我家因被下放来到河南禹州的农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从禹州到武汉只有从许昌坐火车才能到。在平常,从许昌到武汉的八快五毛钱的火车票钱,是乡下人家里的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妈妈很少回娘家。生下我后,奶奶和父亲十分高兴,破天荒地让妈妈抱着我回了一趟娘家。从此,每隔几年,妈妈就带着我回一次娘家。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妈妈带着已有是四、五岁的我到武汉看望姥娘。一大早从我家出发,父亲送我们到公路上就回去上工了。我和妈妈等待顺路的运石子的拖挂车到许昌,再到火车站广场的售票处排队买票。当时买票的人真多,站满了广场,三个卖票口都是挤挤攘攘的买票人,大人、小孩子、老人都有。妈妈一会儿抱着我,一会儿把我放到地上紧紧的拽着我的手,一手拿着姥娘、舅舅喜欢吃的粉条、粉面等农产品耐心等待。
终于排到妈妈了,妈妈就我抱到卖票的窗台上,买好票后就带我到侯车室,候车室里聚满了人,妈妈找了到一座位,我坐在妈妈怀里。候车室里有卖东西的,都是我没有见过的。一种像蒸馍,而颜色是焦黄的、闻着甜甜香香的东西,让我眼馋地不住的看,临近中午了妈妈知道我饿了,就小心翼翼地从棉袄里拿出了过得紧紧的小手绢,给我买了一个面包。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真好吃”,妈妈说:“这是面包,是白面和砂糖做的,心想”怪不得这么好吃,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并吃到面包。那是我从来没有吃过的好东西。
广播响了,播音员的声音真好听::“各位旅客请注意,各位旅客请注意,有北京开往广州方向的列车马上就要进站了,请往广州方向的旅客排队检票了,”我们通过检票,随着人流走到站台上等待火车进站,刚站一会儿伴随着轰轰隆隆的响声 、冒着白烟、一个有许多轮子的黑色车头后面带有一长溜能动的绿平房的东西缓缓驶来,许多人都喊着:火车来了,火车来了。大人们欢呼着,小孩子们雀跃着。啊!这就是火车。
上车后,车厢里的人满满的,就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一位大叔帮助我们把带的东西放在行李架上,妈妈道谢。 “没啥,你带着孩子不容易“,那位叔叔说着笑笑就往车厢里边走去。
我们的票是站票。车开了,妈妈抱着我站在拥挤的过道上,身子倚靠在座边的靠背上。查票开始了。一位身穿蓝色制服的漂亮阿姨到了我们跟前,查票后,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座位前说“大姐,你在这里等一会儿,下一站到漯河这位同志就下车了,你就有座了。”这位到漯河下车的叔叔,立刻站了起来:“大嫂,你坐吧,带着孩子不容易,我坐了一路了也坐累了。”妈妈推辞不过只好坐下。这个叔叔可能是北京人,他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一样。
熟悉之后,大家开始拉闲话,车厢里南腔北调真热闹,说说笑笑真开心;渴了有水喝,饿了,乘务员阿姨热情地就把饭送到你跟前;不担心喝水多,有很干净、样子很特别的厕所为你解决所急。
火车真好!她像一个会走动的长长的房子一样,亲切,欢快、方便。这是第一次坐火车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
出远门就坐火车的概念就深深地在了我的心中扎下来根。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条件的提高,我开始自己单独到武汉看望姥娘、舅舅、舅妈。火车上有可亲可敬的列车员,爸爸妈妈十分放心。
八十年初,我跟着出差办事的哥哥乘火车到了北京,看到了心心念念、盼望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那庄严、隆重的气氛,那激荡人心的时刻,久久地留在了心中,热爱国家的激情点燃。
可是回来时,因上车人太多太多,我挤不上去只好被哥哥从车窗塞了进车厢的惊心动魄的过程,至今让我汗颜。
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火车的数量地增多,我到部队探亲时,排队就顺利买到有座位的票,上车也轻松顺利不再拥挤。从郑州到乌鲁木齐沿途经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三、四千公里的漫长路程上,透过车窗领咯了西北风光、河西走廊的风景;从上上下下的人流中听到不同民族的风趣的语言,吃到许多当地小吃、品尝到哈密瓜,葡萄干,这些在内地的稀罕的物,真是饱了口福、开了眼界。火车就像一部流动的纪录片,真实的记录着祖国各地人民的生活原貌。唯一不足的是六天七夜的行程中,着实难熬,上车时的神采奕奕,下车时已是疲惫不堪.,还有那相思的期待.....

二十一世纪到来了,我国的科技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二零零七年动车的出现,速度的提高,大大节省出行时间 ,也增加人们出行选择的自由。接着和谐号、复兴号投入运营,更加方便快捷。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梦想已经实现。我也随先生转业来到了济南安家落户。见证了火车不断变化。
绿皮火车从济南到郑州由十一个小时提高到八个半小时,到动车时代又提速到五个小时,到和谐号又提高到二个半小时,至今天复兴号又提速到一个多小时,实现了省会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网络时代的到来,动动手指就能直接在网上订票。彻底结束为买到票 半夜三更起床排队的辛苦了与难熬;上车拥挤的现象没有了,人人有座位。随着国家实力强盛,火车的速度及各种功能也随着不断变化、提升。电视,电脑,网络全覆盖,有软卧、硬卧,各取所需。还可以点外卖,随时吃到新鲜可口的饭菜 ,如同在家一样方便舒适。
如今,已退休的我,回家探母更加方便快捷了,再也不用为买票排队费劲了,说走就走,一觉就到 已成现实。
看,天空深邃,夜色阑珊,路灯明亮,心情舒畅。不由得发出赞叹:车轮滚滚跑 ,今朝多美好!
2024,7. 26.23:55草
2024.8.12.修改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