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东北(辽宁铁岭铁法小青矿)
郑子田
因为妻子在辽宁铁岭工作过三年,八九年回到故里直到退休,算来已阔别铁发小青矿三十五年的光景了。一种情愫一直在心灵的深处萦绕,是新的人生的开始?是有了正式工作的欣喜?是那小青矿矗立的井塔的遥望?是洗煤车间轰鸣的机器声的耳边盘旋?是矿工头顶矿灯的光亮?是情同手足的姐妹的欢声笑语不说再见……说不清的思想情感涌上心头,我要去看看,这是妻子多年的夙愿。
走,去吧!那里有我脚踏煤块的矿山,更有我共同工作、生活过的姐妹好友。
小车在广袤无垠的滨莱高速公路上飞驶,也是因为雨天,路两边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
妻子去东北铁法小青矿的想法已是十年之前的事了,那是刚退休,还没有“一拖拉”(指孙女孙子),精力好、身体也好,就和我商量到铁岭一趟。那是她人生启航的地方,接父亲班有了正式工作,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共在小青矿工作生活了三年多 ,也一直想念一起工作过的几个姐妹,很想见到她们倾诉衷肠。忘不了她们对我的关心帮助。因为妻子年龄都小于她们,一个小女子远离家乡,又是关外,家里挂牵,多亏了那些矿上的姐妹。是啊,五湖四海,难能知己相处相伴。
出山东入津门,三个半小时后,到达山海关服务区。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看到“山海关”三个字,我心潮澎湃,溯源良久。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在这里入海,关门上刚劲有力的“山海关”三个字,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关内分开来,她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如画江山的文化传承,涵盖了近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孕育了华夏儿女不屈不挠的传奇故事。有写不完的文章美篇,有刻骨铭心的血泪诉言。清军入关,918耻辱,皇姑屯事件,奉天伪满,77事件……有山海关作证,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变迁和自强不息及民族伟大复兴的浴血奋战。
因为是学生的暑假,孙女孙子也是“跟腚虫”。我文化知识不是很多也当起了沿途风景的解说员,她(他)们也不少见多怪,错了接着纠正。对少年不可错误引导,责任重如泰山,我心里想,因为这是小学生,最初她(他)听到看到接触到的信息都是很重要的,一旦在她(他)们的心灵里打下的烙印,是很难再纠正的(本人这样认为),对她(他)们今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意义。
八月三号的下午八点左右,已是黑天的时刻,我们到达了久违的(故乡)铁岭,妻子的三个姐妹已在李丛丛的家门口迎接我们,这时小孙子说了一句话,把大家逗的笑声哈哈:“姥姥终于落叶归根了”。一阵寒暄,一个拥抱,泪满双颊,小雨下着,汗水、雨水加泪水的凝结,如泣如诉,当时似乎是万物静止,只是久别重逢的幸福和欢乐……
不知咋地,和通过盘锦市的情况一样,进楼后雨又下大了,风也大。据李丛丛讲:本地这几天都下雨,并且雨也大。是的,我们进入辽宁,特别是在盘锦、沈阳到铁岭,雨或大或小,都是好心情的陪伴。
是的,由于是铁岭的雨季,公路两侧的庄稼地都是水乡泽国,有的地块玉米(这里农作物基本上是玉米)都泡在水里,整个地块就像南方的“桑基鱼塘或粮基鱼塘一样”,相信老天爷会给勤劳的农民好收成的,雨停水退,正是上粮食的季节,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的丰收是我们的盼望。
铁岭的八月,晚上凉风飕飕。我们住在了李丛丛家里,从老家到铁岭14个小时的奔波,真的有些累了,吃饭洗漱后就休息了。妻子和李丛丛唠嗑不知唠了多长时间,第二天的眼睛有些红肿了……是啊,离开铁岭三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就如当年毛泽东主席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说的那样,“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然,我们没有伟人的雄才大略,只是普通人的思想情感,近乎两代人的时空跨越,让她们说吧,让她们回忆,让她们诉衷肠。她们也再不是刚参加工作的青涩,退休赋闲,清静看养孙子孙女的天伦之乐,理应有幸福的约定和渴望,更有“山河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豪情满怀。
第二天准备去矿上(小青矿)看看,从铁岭出发三十分钟的车程,一路陪伴大雨落幽燕。伴着雨水的洗礼,车子越上了古老和宽阔的辽河大桥,啊!滚滚滔滔的辽河汹涌澎湃,大浪淘沙,她两岸大约有三百米相隔距离,感谢辽河,小青人感谢她宽广胸怀的海纳,感谢辽河水的养育之恩。我们到了矿区门口,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看到大门口“辽宁小青矿”五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感到格外亲切。小青矿属于铁法矿务局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时期,有工人6000多人,经过了政策调整,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现在在岗职工有三千多人,企业正常运转,但也面临煤资源枯竭的情况。据介绍,企业目前效益生产情况好。所幸,由于国家能源调整和地下煤源状况,有很多煤矿面临转、调、并、移的情况,大批职工面临的再就业问题突出,好在小青矿还在运转,已有企业的近期和长远规划。
我们漫步在小青矿区,当年的小青矿,只是原来走东门,现在走西门,整个矿区呈现代化的模样,叫人也欣慰。门卫知道是本矿人员,从遥远的山东来,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询问登记进入矿区。八月四号矿区似乎很安静,经打听知道是周日,大部分科室休班,但也不时听到机器的鸣响……
走到当年的洗煤车间旁,还是那座楼,门口那个“小青矿”的铜牌犹在,地上煤硝漆黑。我观察妻子和李丛丛,她们已眼泪挂满了眼角,我也是。再到煤灯灯发放处,这是妻子当年工作的两个地方。三十五年前,我为妻子办调动去过三次小青矿,有几次上夜班陪妻子,工种不累,到是责任大,按时开关电闸,煤传送带似播放歌曲磁带,不停地运送洗好的煤。后来妻子去了矿灯站,给上下班的矿工发头戴的矿灯。矿工下井都精神抖擞,衣着整齐,上井下班回来他们浑身是黑的,只是那两个眼睛在动,那段心跳的回忆,妻子经常说起,就是“瞎了麸子面,也别瞎了碳”,至今难忘,煤炭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小青矿功不可没。今天又穿越当年,仿佛回到了三十八年前。也是我和爱人结婚不久,就和一首陕西民歌唱的“哥哥你不是个人”的那种结婚不久就分开的思念和盼望再相会的心情一样,解决两地分居“上了头条”。
这时迎面来了一个近60多岁模样的老者,姓王,上辈从辽宁北票过来,他是小青矿二代。我们和他攀谈了起来,他说似乎记得妻子在洗煤车间上班。我说到了我的岳父,把名字、工种、住处告诉了他。
他说:“你是“老刘头”的女儿,你爸在这干的是掘进,他是我的队长,我是他的兵啊!当时我二十多岁,刚参加工作。老队长1998年9月就走了,我是听矿上领导说的,说着泪水就流下来了。”他说,我下半年就要退休了,矿上照顾我,干干保卫巡夜什么的。晚上他请了我们吃饭。“冰城大曲”也是岳父在此工作时下班后的陪伴,就喝冰城大曲,我们唠嗑,与队长相处,家长里短,本山故里,天南海北……我的印象是,也是岳父说的“煤矿地下工人,不论工种如何,上井后洗澡,就是喝酒!”到现在我才弄懂了岳父这段话的涵义,它激起我对工作、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妻子在小青矿上下班骑自行车回宿舍或去矿上上班有十五分钟的样子,夏秋季节还好些,冬天寒气袭人,雪天风大,那可不是关里的气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雪国,你豪情,你呐喊,你思乡,你工作生活都在那茫茫雪原上,那可是你的希望和永远的家盼,那是你梦想开始的地方。
小青矿家属区现居住三千多职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现在设施不断完善,卫生也好,治安稳定,环境祥和。在小青矿俱乐部右边五层楼三单元一层,妻子当年居住(也是岳父单位分的公房)一室一卫楼豁然“矗立”在眼前,我也在此住过三次。来到跟前,门紧锁,门上各类广告贴满,南门有谁种的小菜园,西红柿挂满了枝头。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悠然而生,这曾是我们的第一个家啊!这时有个大娘过来搭话,问我们哪里来的,她说:“这个房子几易其主,现在有人赁着,不知道在家不在家。”敲门无声,家里来了客人,为什么主人与主人不能相见呢?那分明就是我们的一颗心的留恋,亲切泪粘。还有邻居的问寒问暖,没有遗憾,只是不说再见,心灵的相通是天涯沦落人的最真挚的情感。
一路看,一路说,一路欢歌,一路唠着从前的磕。孙女、孙子没有了坐车的心燥,特别是来时,坐车十个多小时后的她(他)俩就嚷着“还没到啊!还没到啊!我姥姥快急的要哭了”。现在就和在公园里一样,感觉新鲜,腿脚不累。孙女是初一的学生懂事,不时地问姥姥;“您在这里工作?您就住在这里?谁和您在一起?当时姥爷干嘛去了?姥姥爷长得啥样?怎么回莱芜了?”好奇又纯真,妻子三十八年的喜怒哀乐瞬时涌上心头,泪水打湿了衣衫,这情感不是一个晚上就释怀的,“莱芜一日,小青矿百年”的感慨悠然而生,那就是生活,那就是人生,那就是我在东北工作生活的永远家园的情真意切。
雨中的矿区显得伟岸而庄严,小青矿家属区泱泱袅袅浓情依依,紧锁的也是岳父和妻子当年居住的小屋依然肃穆别情,街坊邻居的寒暖问候亲切,我们难舍这段第二故乡的依恋和友情。我们永远和矿山在一起,我们永远忘不了在铁岭小青矿的工作、生活的滴滴点点,我们将继续生命生活的跋涉和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风霜雨雪的交加,还是花开与春暖的启程;
我们将努力再前行,祝友谊长存,万古长青!

铁法小青的原野小雨淅沥,大地一片生机葱笼。铁岭小青的人民勤劳诚挚,铁岭小青的未来将是美好的明天峥嵘!
我们爱您!我们诚邀妻子的好友李丛丛佳时来我们嬴秦故里做客游览!
感谢铁岭!
感谢铁法小青煤矿!
感谢李丛丛及其家人的款待和盛情!
不说再见!
再见小青!
我将永远铭记您对我的浓浓厚爱和良善包容!
滋田公元20240810于济南市莱芜区嬴秦故里与妻子东北铁岭铁法小青矿感动!
(注:李丛丛,女,化名,原籍河北无极县人,八五年与妻子一块接班参加工作,同室好友。妻子八九年调回山东,李丛丛即在铁发矿务局小青矿结婚安家,丈夫是矿上工人,育有一子系人民教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