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走凉山长征路 追忆老山峥嵘魂
ㄧㄧ原陆军第 11 军 32 师侦察作战分队部分退役侦察兵战士,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庆祝建军97周年暨纪念老山作战 40 周年之际,重走长征路,传承老山精神,重温往昔,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作者:彭吉书
2024 年 7 月 25 日至 8 月 3 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7 周年暨老山作战 40 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时刻,原陆军第 32 师南疆侦察作战分队的部分指战员,携军嫂和孙子一行 28人(其中:军嫂和孙儿孙女14人)奔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曾在 1979 年至 1985 年长期侦战于云南金平、河口、茨竹坝、马林、老山等国境沿线区域,他们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参与了两次对边境自卫还击战。岁月流转,曾经的硝烟虽已散去,但他们心中的热血从未冷却,那保家卫国的信念愈发坚定。
如今,他们相聚在四川凉山,以重走长征路的方式来纪念那段峥嵘岁月。
凉山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伟大的长征精神。他们沿着先辈的足迹,一步步前行,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红军的坚定意志和无畏勇气。
在这一路上,他们相互搀扶,讲述着过去战场上的故事。
讲起当年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深情,让军嫂和孩子们深受触动。孩子们瞪大了眼睛,认真聆听,心中种下了爱国与奉献的种子。
每一步都充满敬意,每一处风景都勾起回忆。他们在艰难的路程中,体会着长征的艰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山精神的内涵——爱国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战、团结协作。
这次特殊的纪念活动,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老山精神永不过时,长征精神永远闪耀。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自己在和平年代不忘初心,继续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给后辈,让年轻一代明白,和平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更要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凉山的风,吹拂着他们的脸庞;
长征的路,见证着他们的坚定。
原陆军第 32 师侦察分队的这次活动,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又一段难忘的篇章,也将激励更多的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此次活动意义非凡,整整历时 10 天。活动旨在缅怀先烈、敬重战友,因而坚决摒弃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以及入住高档酒店的奢靡之风。他们特意选定西昌市海南街道办大石板社区核桃第三居民小组作为活动地点。在这里,品尝民间美食,感受那最淳朴的味道;入住民居,体验最真实的生活。以这种简约而纯粹的方式,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萌生出一种真实、细腻、含蓄且持久的情感。没有奢华的排场,只有低调深沉的敬意,让他们在简单中找寻真谛,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十四位战友偕家属前来报到
7 月 25 日(星期四),住云南玉溪市的原95团特务连第二任连长葛金荣,住四川西昌市的原95团特务连第三任政治指导员权启贵,住贵州凯里市的原95团特务连侦察排第一任排长、32师侦察科参谋、师侦察连第三任政治指导员曾庆国,住广西南宁市的95团特务连侦察排第三任排长、95团侦察参谋、32师侦察连第四任政治指导员王伟平,住贵州凯里市的原95团特务连侦察排第二任排长(后在团政治处组织股)樊昌林,住四川西昌市的原95团特务连侦察排四班第三任班长、32师侦察连一排末任排长杨学德,住云南昭通市的原95团特务连侦察排六班第三任班长臧庆德,住四川西昌市的原95团特务连侦察排五班第三任班长张敬普,住四川绵阳市的原95团特务连侦察排5班战士、司务员王利鸣,住四川德阳市的原95团特务连侦察排六班伏击战二等功臣宋平,住云南昆明市的原95团特务连侦察排六班末任班长、马林师侦察大队文书兼通信员彭吉书,住四川德阳市的原32师侦察连第末任文书杨德明,住陕西西安市的原32师侦察连一排一班班长洪新华,住陕西西安市的原32师侦察连驾驶班班长杨建生等十四位战友,携家属及孙子从各地前来报到。
核桃村精心筹备重走长征路的同时举行《侦战南疆》编撰工作会议在即将重走长征路的前夕,7 月 26 日至 27 日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段。
在主持人杨学德的精心筹备和有力主导下,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核桃村,这个宁静而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迎来了《侦战南疆》编辑组的主要成员。他们齐聚一堂,为即将开启的伟大征程做着充分的准备。
▲《侦战南疆》编辑组成员听取杨学德介绍工作推进情况
▲曾庆国、王伟平两位排长和葛金荣连长分别提出指导意见
在编撰工作会议上,前期由曾庆国、杨学德、张敬普、漆国江、彭吉书、宋平、臧庆德等战友辛苦收集的大量资料被逐一汇总整理,这是无数心血的结晶。侦察排的两任排长曾庆
国和王伟平,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分别提出了具体而极具指导意义的意见。
曾庆国目光坚定,声音沉稳有力,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战场上的硝烟气息;王伟平则激情洋溢,用生动的案例和独到的视角为编撰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顾问的特务连连长葛金荣,着重对保密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神情严肃,深知保密工作在整个编撰中的重要性,一番话语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了责任的重大。
在热烈的讨论中,下一步工作得以细致研究部署。编委们的职责和分工清晰明确,编辑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新的《会议纪要》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由彭吉书拟定出最终目录提纲,并在众人的举手表决中顺利通过。这一刻,凝聚着大家的共识和期待。
▲彭吉书受编辑组的委托根据本次会议纪要拟定目录提纲并向大会报告
同时,杨学德还郑重地宣布了重走长征路和庆祝八一节期间的活动规则及注意事项。他的声音严肃而庄重,强调着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人人要遵纪守法,这是我们行动的底线。”他目光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各陈列馆内外的文物和设施,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必须爱护,不容有丝毫的损坏。”杨学德再三叮嘱大家,一定要增强安全意识,保障个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能够顺利、圆满地进行。
在这个重要的时间段里,每一个决定、每一项部署,都为即将到来的重走长征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大家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战,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
7.27 凉山:原陆军32师退役侦察兵与彝族同胞共迎八一及纪念老山作战 40 周年
7 月 27 日 18:00 至 21:00,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场意义非凡的军民迎八一暨纪念老山作战 40 周年联欢晚会盛大举行。全体与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难忘时刻。
▲获得彝族同胞的认可和表彰的侦察兵们
个个倍感自豪和激动万分
晚会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曾经在侦察作战中英勇无畏的退役军人们,接受了彝族同胞授予的“英雄绶带”。在彝族文化里,这“英雄绶带”象征着至高的英勇、荣誉和力量,是对他们杰出成就的高度认可与赞扬。彝族的这种认可和表彰形式,会因地域、支系及具体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在此时此地,它所承载的敬意与赞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些英雄,让他们的功绩永远闪耀。
周日,走进冕宁嫦娥科技馆
7 月 28 日,一个阴而不暗的星期天,略带一丝凉意,时针指向 10:10,这支退役侦察兵队伍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冕宁卫星发射场的旅程。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在这里,他们将走进神秘的卫星发射中心“嫦娥”科技陈列馆。一踏入馆内,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科技与梦想的世界。陈列馆中,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精
▲冕宁红军广场
彩色的影像,详细地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尤其是“嫦娥”工程的伟大成就。
直到 11:40 参观结束,他们仍沉浸在震撼与自豪之中。这次参观不仅让他们对航天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对探索未知的无限热情和对祖国强大的深深自豪。
在连续阴阴天的 15:50,他们相聚于冕宁红军广场,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合影留念。每一张笑脸都映照着对历史的敬意,每一个身影都承载着对先辈的缅怀。
16:00 钟声敲响,他们踏入红军长征过冕宁纪念馆。在这里,时间仿佛倒流,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陈旧的实物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长征岁月。他们沿着历史的足迹,感受着红军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他们深受触动,也更加明白了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探秘彝海结盟感受革命情谊
7 月 29 日仍然是承接着上一日的阴阴天,清晨 8 点 50 分,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彝海结盟纪念地。这里,青山环绕,绿水相依,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陈列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将他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目光,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理想勇往直前的决心。在彝海结盟纪念碑广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纪念碑高耸入云,象征着红军与彝族同胞的深厚情谊永垂不朽。站在广场上,微风拂面,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
▲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地
随后,他们游览了美丽的彝海。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边的青山绿树。这里的宁静与祥和,让他们难以想象当年红军在这里经历的艰难险阻。但正是在这片土地上,红军与彝族同胞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情谊,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礼州会议旧址,重温长征重要时刻
下午 14 点 40 分,他们来到了红军长征礼州会议旧址。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决策时刻。走进旧址,他们仿佛能听到当年会议上激烈的讨论声,看到红军将领们为了革命的前途忧心忡忡、深思熟虑的神情。
游览古镇,古朴的街道、传统的建筑,无不透露着岁月的痕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不禁想起红军长征时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在古镇的街头巷尾,他们与当地居民交流,聆听乡民们讲述红军的故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后排左起葛金荣 张敬普 王利鸣 曾庆国 杨建生 杨学德 王伟平 洪新华 杨德明 彭吉书前排张薇严
▲参观礼州古城▲参观田坝红军村曾庆国排长作总结发言
▲参观田坝红军村王伟平排长谈观后感
▲本地彝族班长杨学德介绍当年红军战士在凉山是如何特受彝族同胞欢迎的
▲少先队员代表(张敬普的孙子)张薇严给爷爷奶奶们分享自己的受教育体会
▲参观礼州田坝红军村总结会议会场一角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但他们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天,他们不仅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他们重温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他们心中,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勇往直前!
探秘德昌红军过处半站营战斗旧址
在 7 月 30 日这个星期二,清晨的白雾如轻纱般萦绕在德昌大地上,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早上 8 点 40 分,一支特殊的队伍来到了红军过德昌半站营旧址。
他们大部分已年过花甲,却个个精神矍铄,步伐康健。这些老侦察兵们,尽管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不惧艰辛,怀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革命精神的敬仰,一步步走进那段历史。
▲排长曾庆国走在最前面带头跋涉红军抄袭国民党大场守敌时的必经之路
岁月或许改变了他们的容颜,却无法磨灭他们心中的信念与热情。在旧址前,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踏入旧址,庄重与肃穆之感油然而生。陈旧的房屋、斑驳的墙壁,无一不在向人们展示着过去的岁月。
1935年5月16日,国民党川康边防军一个营的兵力驻扎在德昌半站营。红军先头部队二师指挥部侦察敌情后,决定对敌包抄分割,各个击破。上午,红军一个连由当地钟姓穷人作向导,自乐跃东面吕家弯爬山,经上、下南厂从正面插向蓝家坪抄袭大场守敌。又一个连由乐跃河门口西渡安宁河北上至八斗冲,攻打漫水湾守敌。12时左右,红军一个连运动到大关山隐蔽,待机行动。
▲鱼水情深ㄧㄧ当地中医杨声玉医生
为红军战士治伤
中午,战斗打响后红军用三发迫击炮弹,炸毁八角碉“敌军重机枪工事和连部指挥所,随即冲过道沟石拱桥;东路和西路红军在当地向导带领下,通过奇袭、突裘和后方穿插方式,在不到四小时的时间就迅速打溃了守军。红军突破国民党川康边防军32团1营两个连及当地民团精心布置的防线。战斗结束后红军沿安宁河北上,奔袭德昌县城。
这次参观,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灵魂的深刻洗礼。
▲左樊昌林 中王伟平 右杨学德等面对庄严肃穆的红军塑像肃然起敬
半站营的战斗,是长征途中无数激烈战斗的一个缩影。红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毫不退缩,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老侦察兵们看着遗址弹痕和工事,他们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听到了红军战士们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红军战士们那种为了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们深受感动。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红军战士们不仅要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缺衣少食的困境。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坚信革命必将胜利。
▲军嫂们在此看到红军取得一次
又一次的胜利后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作为曾经的军人,侦察兵们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如今,他们虽然已经退役和退休,但他们的心中依然充满着对军队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这次参观,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们的使命和责任并没有因为退役而结束。他们要把长征精神、老山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一段又一段的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同时,也要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在参观过程中,军嫂们全程专注而投入。她们的目光中透露出感动与敬佩,内心深受触动。
当一幅幅展现军人英勇无畏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军嫂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丈夫曾经的拼搏与坚守。她们感慨万分,通过这次活动,对军人的使命和担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曾庆国 王伟平两排长率老兵们认真听取解说员讲解红军在此发生的故事 一位军嫂含着泪说:“以前只知道他辛苦,现在才真正明白他肩负的重任”。其他军嫂也纷纷点头,表示为自己的丈夫曾经是一名军人,一名在中越边境死亡线上游走的侦察兵而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她们坚定地承诺,未来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丈夫,与他们携手并肩,共同为家庭的幸福努力拼搏,让爱与责任在岁月中永恒延续。
这里铭刻着红军的英勇与牺牲
在 7 月 31 日这个半阴半晴的星期三,早上 9 点,老侦察兵们又偕同妻子带着孙子准时地集合,前往会理会议旧址进行参观。会理会议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这片神圣的地方。他们静静地走过一间间展厅,凝视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仿佛穿越时光,亲身感受着当年的风云变幻。那些陈旧的桌椅、泛黄的文件,无不勾起人们对那段艰苦卓绝岁月的深深思索。在这里,他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先辈们的付出充满了感恩。
▲会理会议陈列馆
▲会理会议陈列介绍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18 点 30 分,这群退役侦察兵和军嫂、军孙们走进了会理古城市井夜市。这里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与白天参观的庄重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夜市里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街边的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平凡的百姓们在这琐碎而又温馨的氛围中忙碌着。这群退役侦察兵和军嫂、军孙们穿梭在人群中,细察着这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有卖水果的小 贩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有情侣手牵手漫步在街头,有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平凡而常见的生活场景,但正是这种平凡,构成了生活最真实的模样。这群退役侦察兵和军嫂、孩子们在这市井夜市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力量,这一天,从红军的历史足迹到百姓的平凡生活,他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思考。
▲参加会理会议人员
▲红三军团领导人
▲红军长征过会理示意图
▲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起
至陕甘边区的吴起镇行进路线
上午 11 点,参观结束,但内心的激荡久久不能平息。
下午 3 点,自由活动时间开始。有的人选择漫步在附近的小径,欣赏着自然的美景,感受着微风的轻抚;有的人则三两成群,交流着上午参观的心得,分享着内心的触动;还有的人则找个安静的角落,让思绪在这片宁静中飘荡。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下午 6 点,夜幕开始降临,一场特别的晚宴即将拉开帷幕。18 点整,大家与彝族的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共进晚餐。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那独特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欲滴。
晚餐过后,军民联欢正式开始。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欢乐。首先响起的是激昂的《彝家敬酒歌》,那熟悉的旋律唤起了每个人心中的热血与激情。歌声嘹亮,仿佛能穿透夜空,直达星辰。紧接着,军歌响起,那豪迈的节奏,展现出军人的英勇与坚毅。大家齐声高唱《战友之歌》,歌声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军人的敬意。彝族的兄弟姐妹也带来了他们独特的歌舞,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让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在这个欢乐的夜晚,大家不分彼此,共同欢庆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用歌声和舞蹈传递着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这个特别的日子,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但那份温暖与感动,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8 月 1 日(星期四)9:00 早餐后,除少部分战友各自返程外,大部分战友及军嫂从西昌前往昆明,与正在等候的原陆军第 11 军侦察处长、第 32 师参谋长杨子谦,第三十二师马林侦察大队长赵晓才,第三十二师侦察连“侦察捕俘英雄”李方正等继续庆祝八一。
▲杨建生 彭吉书 李方正 赵晓才 ◀杨子谦(中间站立者)▶ 王伟平 洪新华 杨德明
结尾: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7 周年暨老山作战 40 周年纪念活动之时,原陆军第 11 军32师南疆侦察作战分队已退役的侦察兵战士们踏上了意义非凡的征程。历时10天时间,他们秉持着老山精神,沿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路线前行。一路上,他们神情庄重,心怀敬意,感受着当年先辈们为救国救民不计生死的壮志豪情。
每一步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往昔的英勇。每一刻都在强化着自身的使命担当。他们探寻着先辈的信仰与初心,深知使命在肩,要将这份担当化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原动力。他们用行动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那些为保家卫国而战的军人,更致敬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兄弟。他们的身影,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部分侦察兵代表40年前风华正茂时
2024年8月写于昆明
编辑:艾宗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