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土壤与空气(杂文)
文Ⅱ毋东汉

官员腐败问题是重要的话题,“腐败”的原因正因为腐败者业已成为“官员”。倘若他们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人民的“勤务员”,他们就腐败不了。
勤务员是什么形象?一边倒发型,身穿工作服,手提大茶壶,背着盒子枪;拉马,喂马,不骑马。官员是什么形象?头戴乌纱帽,身穿蟒鹤袍,脚登朝靴;出门坐轿,进门躺椅,前呼后拥,衙役随从成群,鞋底基本不粘土。差异很大,非同一朝代。
空气和土壤受阳光的影响,当太阳被乌云遮蔽时,空气变得阴冷,土壤中的污秽物腐烂发臭,进一步毒化空气。本来茁壮成长的栋梁之才,从土壤中汲取着毒素,从空气中得不到充足氧气,光合作用受抑制,顶天立地的苍松、翠柏、白桦、红枫,被迫落叶、枯枝、腐皮、朽根,溃烂了。社会现象同理。
开国领袖仙逝,我们“摸石头过河”,“与时俱进”跟“国际接轨”。精英设计,迷失方向,乌云遮住了共产主义的阳光,使人们忘记了初心和使命;一切向钱看,亊亊钻钱眼。医院没勇气竖“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标语。机关单位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底下省略了开国领袖的名字。我就纳闷:省略了题辞者姓名,意味着内涵的改变吗?事实证明,在相当大程度上,“人民”与“服务”之间,无形中偷偷地夾了个“币”字。难道不是吗?政治学习流于形式,只为摆姿势拍照留影。犹如高射炮打蚊子,空对空;好似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试问:谁把“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诵得出?“三个代表”三段话,几人背过了?政治空气不够浓,严重缺氧,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风云、阶级斗争仍十分激烈。敌对势力用“阶级斗争熄灭论”迷惑我们,他们对我们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毒教材用了二十年,就是明证。我更纳闷,前十多年,文件中常说“高举旗帜”,为啥口羞于“高举红旗”?为什么起草文件的人忌讳“红”字?教我说,起草文件的人忘了初心和使命,忘了国旗本是血染红。看看墙上的标语,红色淡化了,语言软绵绵,缺乏鼓舞和警示效力。开会也不以领袖像为会标。我不知农村该不该沿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标语,学校该不该沿用“又红又专,红透专深”的标语,医院该不该沿用“救死扶伤”的标语。缺了这类标语的教导、鼓励和警示,淡化了政治空气,人们迷失方向,摸错门路,钻钱眼,变腐败,形同顺坡掀碌碡。
政治空气不好,牵扯到政治土壤的问题。虽然“出于污泥而不染”是常态,但“在阶级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领袖的这段名言,反复验证属实,心悦诚服,深信不疑。我出生于抗日战争相持时期,对解放前有模糊记忆。对查田定产,减租减息,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一化三改,互助合作,公社化,大跃进,反右,扫除文盲,反“右倾”,“瓜菜代”的三年困难,社教运动,斗私批修十年和农业学大寨等记忆如昨。这些过往,我亲历、亲见或亲闻过。党为了巩固人民的江山,保护人民利益,发动了这些群众运动。每次运动都得罪一些人。例如,土改得罪了财东及其子女。一化三改得罪了许多吃了亏的有钱人。反右得罪了不少文化人。社教和斗私批修,更得罪了革命营垒内的战友和同志。况且,无硝烟的战争,也难免流弹伤无辜,酿冤假错案,得罪人更多。被得罪的人都是能人灵人文化人,不可轻视和小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记仇不抱怨,与党同心、同德、同目标、同步伐;少数人一有风吹草动,烙印就发痒显紫,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他们忘记了参加革命的初心和使命,经不起金钱和美女的诱惑。有些人大蕞当个官,就想不动弹。拉帮结派,以权谋私,把自己当作头戴乌纱、身穿蟒袍的官员。进而脱离劳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说话隔靴挠痒,做事刻舟求剑,结果南辕北辙。对党和人民政府有仇恨有埋怨的人,有意无意地配合了境外意识形态入侵,共同实施“和平演变”。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他们趁机赞颂国民党反动派。我们检讨十年革命失误,他们趁机揭露社会主义“黑暗”,如“伤痕文学”。他们污蔑否定开国领袖,丧心病狂地搞历史虚无主义。他们把解放前后和改革前后颠倒混淆,把红白分明的共产党和国民党等同,把水火不相容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粘贴。他们形成了潜在毒土壤。革命的胜利逼得他们改变斗争策略,打着“红旗”反红旗。
当然,我们还有组织工作方面的失误。例如广大农村团组织、民兵连的涣散,过分强调干部年轻化等偏差。这直接影响老中青干部的传帮带,影响共产主义信仰的传承。“打铁先要本身硬”,信仰是不可速成的,本身不硬,无定力,缺失共产主义信仰的钙。适逢反华反共反毛妖风袭来,容易从毒化的土壤中滋生腐败之苗。
大家团结起来,努力拨开乌云,在共产党的阳光下,促进风清气正,从思想上改良土壤,剔除一切积怨,顾全大局,提高站位,不忘共同富裕之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之使命,迎着东方旭日,人人当朵向阳花!
2024-8-12-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