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当是迟到的晚钟
——游览长崎平和公园原子弹爆炸纪念地所感
文/管龙根
立秋了
长崎和上海一样的酷热
天空很蓝,没有多余的色调
烈日下的脚步无意描述
一个人和一座城的心情
悬在空中的恶梦是否抵达终点
七万四千的阴魂飘散了七十九年
建一块平和之地安魂
再塑一尊力士放大
仅屈尊于天意,一脸无语
托举民生的手盛满风雨
那朵巨大的蘑菇云谁能托起
毁灭,当是迟到的晚钟
一遍,一万遍的祈祷
唤醒和平之泉
滴灌的不仅是一个生命,一座城
一个世界的焦渴刻蚀在眼球
而铺满汉字的日本少了和声
拖入深渊的大和鬼魂哦
依旧在靖国神社磨牙
2024年8月12日
这首诗《毁灭,当是迟到的晚钟》通过游览长崎平和公园原子弹爆炸纪念地,深刻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灾难的沉痛反思。
诗歌开篇以立秋时节的酷热为背景,将长崎与上海的天气相连,暗喻尽管时间流转,但历史的伤痛并未因季节的更替而淡化。天空的纯净与烈日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着,诗人用“悬在空中的恶梦”来比喻战争给人类带来的长期阴影,指出七万四千条生命的消逝已经过去了七十五年,但这份伤痛依旧难以平复。建立平和之地以安魂,塑造力士雕像以象征不屈与坚韧,但这些都只能屈尊于天意,无法完全抚平伤痕。
“托举民生的手盛满风雨”一句,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民生的巨大破坏,以及人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然而,那朵象征着毁灭的蘑菇云,却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托起的沉重负担。
“毁灭,当是迟到的晚钟”一句,将毁灭比作迟到的晚钟,意味着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本应及早避免,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祈祷,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和平之泉,让和平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世界,指出战争的焦渴不仅刻蚀在每一个生命和城市的眼眸中,更深深地烙印在人类共同的记忆中。而日本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和谐声音,如靖国神社的争议,更是让诗人感到痛心疾首。
整首诗以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和对战争灾难的沉痛反思。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共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