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骑寻之旅
文/姚贺国
打小起,我心中就对骑游有着一份独特的热爱。犹记得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一刻,兴奋与激动交织在心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世界的大门。那时,我和一个最要好的小伙伴共同成立了以我们姓名首字母合成的骑寻小队,还专门准备了一本骑行记录册,上面记载着当日骑到的地方,大多是周边村镇的牌坊、学校、桥梁等那些别具特色的建筑。
时光悠悠,一晃二十多年已然过去。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的骑行装备历经了四次更替,从最初那辆小巧的童车,逐渐进化成了如今酷炫的山地自行车。而我,也从那个少不更事的青涩少年,成长为了大腹便便的孩子他爸。然而,唯一未曾改变的,是我那颗依旧对骑游充满热忱的心。
无论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只要我能从繁忙的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我必定会推出我心爱的坐骑,踏上那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哪怕遭遇小雨,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前行。可惜的是,现实中的俗事总是繁多,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我格外珍惜每一次难得的骑游机会。有时候,我会沿江溯源几十里,或是顺流而下,感受江水的奔腾与豪迈;或是逆流而上,挑战自我的耐力与毅力。有时候,我则会干脆认准一个方向,一路勇往直前地开辟战线。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从杭州一路骑行到了绍兴地界,中间跨越了无数的县镇,来回总计一百多公里,用时九个多小时。如今回想起来,那股豪情壮志依然在心中激荡。
时光荏苒,道路在不断地拆迁和重新规划,记忆中的那份熟识也在逐渐被湮灭。但随后,又会有新的景象重生。于我而言,每一次的骑行又多了一份寻旧的意蕴。这里,我似乎曾经来过;那里,好像也有着熟悉的感觉。记得这边转角以前是一个超市,而前方的教堂是否依然挺立如初呢?每一个场景都能勾起我无尽的回忆与遐想。
再后来,为了让自己的骑游更加富有乐趣,我开始给自己的出行制定各种计划。路线和方向永远可以随心随性,但我可以确定自己本次出游的关注点。比如关注各种学校,感受知识的氛围;关注各种超市,体验生活的便利;关注各种水果蔬菜,领略大自然的馈赠;关注各处桥名、路名、村名,探索地域的文化底蕴。就像今天,我决定关注各种蔬菜。在乡下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作物。叫不出名没关系,反正我随身带着拍照手机。看到这条硕大的丝瓜,赶紧来一张;那片滴翠的四季豆,必须来一张;这株玉米让我喜爱至极,果断拍一张……就这样,我的骑行之旅变成了骑寻之旅,也难怪我可以爱它千遍也不厌倦。
展望未来,我希望再过二十年,自己依然还有精力和兴趣来呵护这一份对于骑寻之旅的热烈而真挚的爱。我期待着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骑着我的自行车,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去追寻更多的美好。让骑行成为我生命中一道永恒的风景,让这份热爱伴随着我一路前行,直至永远。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世界怎样变迁,我的骑寻之旅都将永不停歇,永远绽放着它独特的光芒。
作者简介:
姚贺国,男,小学高级教师, 2005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后一直在杭州滨兴学校任教,主要任教小学英语学科,201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开始进行教育写作,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班主任之友》《半月谈》《班主任》等教育教学类杂志发表文章及观点三百余篇,先后荣获杭州市百姓学习之星,杭州市优秀志愿者,滨江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滨江区优秀教师,滨兴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人生格言:多读多写,多思多行,天道,毕竟酬勤。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大赛为期一年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