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次露营扎帐,我们选择的是桑植沙塔坪乡的六耳口村。
同行老大哥老家是那儿的,据说原来是叫鹿耳口的,不知为何?叫着叫着就成了六耳口,估计是有六个岔路口吧,老大哥给我一一指着在村部。
在吉大新校门口集合,四辆车,走高速,从张家界西上,桑植西下,贺龙电站坝上,逆流而上,山谷里的思念,蓝天白云飘,谷底是一泓碧水。虽然窗外暑气未消,但丝毫不动摇我们去户外走走看看玩玩儿的决心。
陈家河镇上买点儿水果零食什么的,在桥头餐馆填补哈肚子,简陋,哈算干净。三下锅儿,每人25元,份量足,味道儿神,后来一打听,这店子开了二十多年了,算是老字号了。我们吃的时候,已经围了三四桌了。
吃完饭,继续前行。约半个小时,到了村部。
下的车来,在绿柳下走走。此处是澧水北源五道水下来一点儿,中源在河口,南源在廖家村。四面环山,绿柳成荫,溪水潺潺,蝉鸣林间。阳光、河滩、戏水的人儿。那边已经扎了一顶,这边停了几辆车,已经搭好了棚子,走过去,是户外大咖绿豆,刚从河里泡澡起来,皮肤过敏了,起了不少小疙瘩儿,说是搭棚子时碰了柳树。顺着他指的方向,树上黑黑的一片片的就是那可恶的虫子。瞬间觉得此处不宜久留,浑身不自在,有点儿皮痒痒了。
人不多,就在老大哥家做饭。老大哥,是不能这样称呼的,与同行的几人相比,他是排在后面的。网名吧,不能代表什么。老屋,地震板,平柜、连儿灶、木相框、火坑屋、老撑噶,一些老物件儿。
树荫下,两边的小池塘,绿萍满池,岸上芭蕉树随风飘着。搬了凳子坐在一起闲聊聊,老大哥的母亲与我们讲起了老屋与几个孩子的事儿。
乌云密布,不多会儿,雨霖铃,屋檐下,玉珠子串成线,雨雾缭绕,在阶檐下看雨听雨。
喝酒聊闲篇。老大哥父亲唱主角儿,即将要满82,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荒,哈把邻里的三亩田接管了,种油菜包谷的,喂养了两头猪,有三百多斤了。平时早晚喝个二两小酒,主要是偏僻的小山村,没对手。土鸡火锅、小河鱼火锅,一些家常菜,红坛酒鬼,你来我往的,酒过三巡,略有醉意,戛然而止。
外面走走,河滩上,锅锅儿架起来,火火烧起来,新鲜猪脚炖冬瓜,小河鱼火锅,冰镇啤酒,七八个赤膊男子汉,来它个不醉不归。拉拉渡,翠翠的故事,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也不回来了……涉险过河,手拉手,唱着一根筷子轻松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条溪浑浊的,那条溪清清亮亮的,泾渭分明。
夜幕降临时分,帐篷搭起来,歌歌儿唱起来。仪式感满满的,今晚七夕,玫瑰花,巧克力,单膝下跪,一对一对的庄严承诺,至夜半,晨晨昏昏的,钻进帐篷,悄然睡去……
二
小溪村里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晚来风雨临堤岸,烟雨红尘夜半归。――题记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境内,武陵山脉西端。林海缝隙中险峡深涧,飞瀑流泉,奇峰拔地,鸟鸣猿啼,间或偶现一两栋土家木楼,鸡鸣犬吠,民风古朴。
此次来小溪避暑,实在是为了圆当年读书时的一个梦。在永顺民师求学时,一在班上自称张大帅的同学邀约了多次,未成行,成了积压在心底多年的遗憾。好在今年公休假,和同学联系了,能前往,甚是喜欢。
算是小憩吧。亦作“ 小憇 ”。短暂休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清 王士禛 《娑罗坪》诗:“小憩 娑罗坪 ,手扶娑罗树。” 清 李静山 《增补都门杂咏·十刹海》:“柳塘莲浦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停留一晚上,走马观花般,算是抖擞精神了吧。
早上,泡了杯小董从长沙带回的茶颜悦色,香气四溢,初入口,呡点儿回味一下,有点儿涩涩的感觉,再续杯,淡淡的爱,让人留恋其中。
在芙蓉镇上,和张大帅相聚,虽久不谋面,但仍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因俗事缠身,不能同往。
午饭后,从芙蓉镇上出发,是我们不知还可走水路,约摸两个多小时,再在小溪码头上岸乘车,这是后来的后来在一家小店晚餐时陈姓老板告诉我们的。
苦了开车的陌队,四个小时的车程,我是不能分担一点儿的,但坐在副驾驶座上,一路上谈天说地的,时间也算过得快,路途遇见美景了,会停下脚步,来个随手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知道有多少弯弯儿,上至山顶,又潜入谷底,就在仙人与俗人之间徘徊。
在古丈和小溪分叉口的标示牌上的里程96公里,似乎有点儿出入,估计怎么着也得有百十公里吧。
刚到小溪,下起大雨了,烟雾缭绕,在吊脚楼下避雨,雨打芭蕉,青石板上撑着雨伞的长发及腰的女子不时擦肩而过……
感觉此处的村民似乎与世无争的,很少见到招牌,也少有人见游人来兜售商品什么的,一切随缘就好了。
走了一圈下来,也不见壁辉宾馆,问了一路人,随手一指,在绿柳掩映处,一四层楼房,据说,算是此处最大的宾馆了,有四十间客房。取蓬荜生辉的意思吧,从当天的入住酒店的人来看,是贴合度蛮高的。我以为叫碧辉也可以的,金碧辉煌,一碧千里,熠熠生辉……
人太多,餐厅忙不过来,店主推荐出门左转的一家小餐馆,临溪,有阳台,桌上有茶水,店家正在和客人海阔天空,谈古论今的。就两人,点了一小河鱼火锅,一水煮南瓜,一清炒辣椒,放少许豆豉,再要了自家酿的灯笼果米酒半斤。
慢节奏的生活,我们点了菜,店家才慢腾腾地上茶,淘米煮饭,从外面菜园子里摘辣子,香葱什么的。大约半小时的样子,几个菜菜儿上桌了,有点饿了,地道的家常菜,听风雨,品美景美食,与店家谈小溪的过往,店家如数家珍,吃完饭,结账时,酒是免费的。
夜幕降临了,街上人不多,有铺子要关门打烊了,有的在家门口逗孩子举高高,没有多少声响,宁静的夜晚,宁静的山村,半山腰的吊脚楼,路旁的竹管子的水悄没声儿的,先前在村部那儿的露天帐篷也移至走廊上了,烟雨朦胧,一切似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了。
枕着一溪秋水,在叮叮咚咚的美妙旋律中沉沉睡去。
作者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