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光阴(11)
(纪实小说)作者/吴铁生

元旦过后发生的最大的事就是1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建国以来周恩来连续26年担任国务院总理,他为国家和人民操碎了心,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如今他先于毛主席离开了,全国上下陷入无限的悲痛和极度恐慌。人人的心里都像蒙上一层阴影,都为国家和事业的前途担忧。
尽管人心惶惶,生活还是要继续。过了新年人们就开始盘算着春节,那些来自沈阳大连的老知青职工都托人找关系搞吉林省的名烟名酒,准备过年带回家。人同此心,民工们也想回家过年,也想回家带点儿啥。在那物资匮乏商品紧缺的年代,买点啥都不容易。可是同宿舍的杨新华却能从附近的柳河分部,通化分部买到难弄的食品烟酒。这些分部就是各地前来承建铁路的机构,伊通分部我也去过一次,离这里很远,他们的原属地政府要供应和支援这里的食品用品需要。我就让杨新华帮我买了两瓶龙岗白酒,准备如果能回家就带给爸爸。
一个通知令我出乎意料,让我去批州的民兵小分队,不知是车间主任还得副主任的安排,可倒是应了白山材料科那位保管员让我来批州文艺队干点轻巧活儿的意愿。小分队是文革后期根据社会治安的需要而设置的临时民兵组织,不是常设单位,人员都是从各处抽调来的。我们厂还有两人一起来的,一个是模板车间的才九成,这人我早就知道,当初从伊通出发前一天晚上在宾馆就听到他和人高声理论,强调自己是退伍兵,公社早就答应再有机会轮到他,也就是说他是这批民工最后获批的一个。
另一个是木丝板车间的小曹,也是个退伍兵,长的又黑又瘦个儿又小,一天嘻嘻哈哈没个正调儿,他不像别的退伍兵行李总叠得四棱四格的,后来听他自己说当空军地勤通讯兵时,有一回驾跨斗摩托车送信时遇一小猪挡道他掏枪把猪打死了,你说他有多没正事儿。
小分队的工作是巡逻维持治安,到各单位的值守点,打更房,江边水泵房等查查岗。大白天巡逻遇不到啥事儿,偶有打仗斗殴也就是事后调查做笔录,半夜三更查岗更是惹人发烦,啥都管啥都说了不算,哪个厂的保卫科长好像是都能管
我们。就是不用干活儿。队长让我管内勤,除了每月给每人开个10天的夜餐补助证明拿回原单位没别的具体事做。一次机械厂保卫科长抓我们的劳工调去查了几天档案;还有一次木丝板车间夜里着火,厂保卫科长让我们去维持秩序,可是都忙于救火根本没人捣乱啊,我看到消防车的水带太长,人手少托不住就加入了那里。职工家属们开了个饭店,常有人顺走筷子,告诉了我们,我们戴上袖标去转转就好了。机械厂保卫科长心血来潮组织我们进行民兵训练,请了我们车间姓宋的退伍兵作教官,除立正稍息左右转行进走步,还教我们肩枪持枪作劈刺动作和三点一线瞄准,这回我知道了教官在队列前说“科目!”队列成员就立刻立正。临结束的那天,我们到山上去打靶,出乎意外我打了个零环,不应该啊,小学体育课汽枪射击我都两枪20环呢。这次每人还投了一颗手榴弹,尽管事先都把要领讲解再三,宋教官和科长都紧傍在投弹的人身旁,就是怕他拉了弦又不敢扔出去,总算每人把手榴弹投下山沟听了个响,都安然无恙大家才松口气。

临近春节的一天晚上,我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想家想得不行了,我把旁边的老乡才九成捅醒说我非要回家,他说那问问队长吧。我又到头铺叫醒了队长赵文举,他也是外地民工,都快30了,已经结婚了,看我实在是回家心切就答应了我,翻身在被窝里开了介绍信撕给我时说“如果能买到白糖给我买两斤回来,你嫂子快生了”,我满口答应。然后我赶忙收拾东西,装了一大旅行袋,里面有早准备好的两块洗衣板打底,当然得带上那两瓶酒,杂七杂八满满当当,分量不轻。已经是后半夜了,老才送我披星戴月向白山镇出发,老才古道热肠心眼儿好,一路上多由他替我扛旅行袋,我于心不忍就抢过来让他歇歇,经过两三个小时的疾走,天没亮我们赶到了白山,摸黑找到材料科女保管员家,顾不上别的就敲窗户惊醒了里边,搞明白怎么回事儿,里边说“5点半在汽车队大门口等我”,我这才算把心放到肚子里了。下山时我告诉老才我是以前意外认识这个保管员阿姨的,就因为她是大连人,大连腔使我联想到中学时对我最负责任的一位女老师,慢慢地我觉得两人不仅口音一样,而且都善解人意热情似火,也许她觉得我孺子可教就对我好,没事儿去过她家,她爱人在车队开车,人也很好。
冬天天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们就到厂房前打更的屋避风取暖,不经意间发现了不太明亮的灯光照到的外面墙上的大张红纸,是用墨笔写的感信,原来是我们给输过血那个病人被抢救过来了,是他请人写感谢信感谢为他输血的人。我心里感觉暖哄哄的。
在车队大门外,保管员阿姨的爱人帮我找了一个去桦甸的卡车,我和另外一个年轻人为伴坐在外面车大厢的草垫子上,一路上双脚不停地磕哒,总算走在回家的路上了,这是我第一次单独远行。
(未完,待续)
2024.08.05长春
九洲墨韵
聆听诗者心声,涤净灵魂尘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原创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