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光阴(10)
(纪实小说)作者吴铁生

漫山银装素裹,四野白雪茫茫。
转眼迎来了1976年元旦,这个元旦是我难以抹掉的忆。我们这些民工都是来自农村,连县城人也得算是农村人,在那个年代能接触到的文化熏陶,娱乐形式极其有限。刚来时随刘举在局俱乐部观看过吉林省曲艺团慰问演出,至今还记得叶茂倡的快板书:张奶奶,李奶奶,两个奶奶都是老太太。老太太见面好说“唉”,……。还看过省歌舞团,延边歌舞团,铁道兵文工团来工地慰问演出,那都是露天演出,远距离观看,印象不深,但每次过后也都兴奋好几天呢。
今年的元旦娱乐活动对于没见过世面的我来说可真是别开生面,这要感谢那些辽宁过来的老知青。活动都是工会干事岳文一手主抓的,协作的工作人员多是正式职工中的年轻人——老知青,整整一栋房的办公室都腾作活动室,每间设有不同游戏项目。跨年夜晚上开饭早,人们不再省着细粮票了,也都买了有肉的菜,按现在的话叫自己对自己要好一点儿。晚饭后三五成群结伴前往娱乐活动地点。我们到时每个屋门口都围满了人,几乎水泄不通,要想玩都得耐心等待,要想每个屋都玩到看来有点难。我最先挤入的是投乒乓球的跳蛙游戏,经排队轮到我时竟然运气甚佳,不一会儿就获得两张奖票。钓鱼游戏我却一败涂地。跟着又排队参加吹气比赛,一个约3米长的窄木槽儿,中间为界,裁判员发令后,双方鼓足力气把乒乓球吹向对方,能保持乒乓球在界线以外一分钟者为胜。别看我平时体力一般,肺活量却格外给力,连战连捷,就连杨新华都败在我手下。原本按规则获胜者可以守擂,可是当我连续胜了几个对手后,裁判员王奇却不念私情,忍痛割爱取消了我的资格。于是我们又到大食堂参与灯谜,猜谜语没有次数限制,在这里逗留半天,又得到几张奖票。等我们把所有游戏都走一遍已经快半夜了,大家余兴未尽,纷纷又去兑奖。兑奖是凭奖票拨动转盘,转盘停止时箭头所指为获奖礼品,其中最令人心仪的是大虾酥,又甜又脆、酥软清香,嚼在嘴里瞬间可把思乡之情抛到九霄云外。有个盘石县的美男子民工姓肖,他喜欢集武术图片,我的中奖图片都给了他。

元旦过后,一切恢复了正常。一个星期日,康生金带着我去给车间的副主任李忠德帮工,他家住在山上的职工宿舍,成排的家属宿舍多由木头柈子垛成墙,家家院子都有木料做成的大门。李主任(中国人习惯称呼官位正职不带正字儿,副职不带副字儿)事先准备一个手推车,一把二人拉的快马子锯,我们用短木头杆子和铁线绑好一个三角架,在他家的大青杆柳木堆前就开工了,按半米长一段开始截木头,我和康生金拉锯,李主任负责压住木头不动。年轻人干这活儿不算啥事儿,待我们截了一堆,就由李主任用车往院里推,我俩继续拉锯,这时需要用别的成根的木头压住所锯的木头,到最后剩的短了还得李主任来把着。一上午,成果斐然,李主任自己都运不过来了。
下晌儿我们先一起把截好的木段运到院儿里,然后一边唠闲嗑儿一边继续大干。谈论起所拉的木头的别名分别为:玻璃哄子,橡子树,青杆柳,老柞木。这时,李主任笑呵呵地接话儿说, 其实这也不太准确,确切地说应该是老柞树,柞树是壳斗科树木,就是结橡子硬果的橡子树。而柞木属杨柳科,又叫红心刺、葫芦刺,蒙子树或凿子树。他接着说,其实玻璃哄子是满语东北话, 因这种树木不成才而用来指不成器的人或不成大器。 李主任这个随厂过来的辽宁人平时就是随班组干活儿,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可不仅仅是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中年胖子。
天傍黑我们把干活儿的地儿收拾干净收工了。李主任的夫人极尽热情地准备了丰盛晚餐,李主任拿出所藏白酒和红酒,我们无拘无束开怀畅饮。因为熟了,我俩除了夸李主任待人和气有学问,夸夫人盛情款待手艺好,夸他们的儿子乖巧可爱伶俐,这边自是不客气地客随主愿大块朵颐。
在回来的路上,举头仰望,已经是繁星满天。
(未完,待续)
2024.08.04
九洲墨韵
聆听诗者心声,涤净灵魂尘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原创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