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秀绿参差 养眼养心醉入诗
——淄川区诗词学会走进太河



一路绿中行 但见清韵浓
8月9日,区诗词学会一行六人在赵玉霞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太河镇党委政府组织的“跟着诗词看文明淄川”采风活动。太河镇宣传办负责人赵科程、宣传干事杜宇茜、太河诗词分会会长任继辉以及几位熟悉本地情况的老师带领和陪同我们一起参加了活动。







采风的第一站是东东峪村。走进东东峪,它的温润如玉、幽静淡然,宛如一幅江南小镇的水墨画,惊艳了我们的眼,打动了我们的心!
一条蜿蜒的石径穿过了东西狭长的小村,也串起了一村的幽趣和祥和。伴随石径同行的是一条古老又充满诗意的小河,它的清澈、它的灵动、它的包容,让人有一种久违的欣喜和感动,真是鱼翔浅底,白鸭悠然,瀑布争挂,扁舟横斜。岸边围坐的老人,有的是在卖土特产,有的是拉家常闲谈,但他们都平和慈祥,可见民风之淳朴。如此意境让人不由得脚步放缓,暗生还要再来之思。那些形态各异的不老泉,自明代建村以来,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年汩汩流淌,日夜不息,因此村庄又称百泉村。
泉的名字既有趣又接地气,比如锅泉、尿泉、懒老婆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泉水清得能照见人影,拎勺即可饮。泉眼房舍比邻而居,村民们真是白天听泉流,夜晚枕泉眠,日子宛如画中过。
跨过河上小桥,我们又来到了桃花源般的山村民宿“叮咚小院”。说是小院,其实连同周围民居可以同时容纳约两百人入住。小院错落有致,清幽宁静,房间设施完备,整洁典雅,饭菜多样可口,各方面都追求一个以人为本、宾至如归的主题和服务特色。无论是乡愁寄托、亲情聚会、爱情相约还是想远离喧嚣闹中寻静,都可以提供最好的释怀和体验。
村景院景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走进便流连忘返,顿生不虚此行之感!















































翟丕万
东东峪印象
大锅炖菜味香浓,淳朴山乡成网红。
泉水甘甜纷畅饮,飞流叠瀑惹凝瞳。
叠瀑轰隆似掌声,时花绽放笑相迎。
宾来顿感如家暖,醉了山乡那份情。
溪边墙底涌清流,夏去冬来漾不休。
若比省城泉各异,慕名远客亦追游。
老碾风帘似有声,石房曲巷诉前情。
悬羊山下泉乡古,村貌日新驰美名。
山村民宿谱新篇,牵动乡愁伴客眠。
政策搭桥文旅火,庄农钱袋鼓无前。
赵玉霞
东东峪村即景
村南清流
沿村三里淌清流,花自芬芳景自幽。
老妪怡然水边坐,农家特产诱人留。
村貌
树绿花繁幽意笼,流泉随处响叮咚。
石墙小院清香绕,暑气遥遥无影踪。
锅泉
一涡琼玉荡晶莹,澄澈清凉久有名。
轻舀半瓢淋入口,无边甜爽自心生。
吕学玲
东东峪村
百泉千瀑响雷声,锦鲤闲游鸭不惊。
傍水人家先得月,山珍惹眼网留名。
东峪河边(通韵)
百泉吐玉各知名,谷底龙行寒意生。
舟自横时心有动,愿学苏子借清风。
袁群
东东峪印象
石径蜿蜒幽趣牵,老泉轻吐自安然。
一方净土多重韵,山里明珠火出圈。
东东峪之泉
穿石破崖如吐莲,久违清澈动心弦。
一泉醉罢一泉接,临境人家枕水眠。
东峪河印象
河床流韵占清奇,数瀑倾情比挂姿。
白鸭悠然水边卧,一帘意趣一帘诗。
孙立波
太河镇东东峪村
云白山青笼薄烟,一溪叠瀑数相连。
舒凫懒困草间寐,锦鲤闲游石缝穿。
岩上百泉翻涌溢,村中千树绿延绵。
乌篷短棹余霞映,谁把江南美景迁。
赵新民
东东峪印象(通韵)
峨庄深处有桃源,百眼清泉汇涧川。
黛影山光秋色异,流波水响夏声欢。
依河屋舍添诗韵,风景乡村展画颜。
民宿温馨迎远客,佳肴美味梦犹甜。
袁群
叮咚小院
楼阁亭台绿盎然,潺潺流水出深泉。
喧嚣顿弭一佳境,亦有清风亦有禅。
吕学玲
叮咚小院
窗外峰峦楼外楼,远方来客立楼头。
山沟俗曰生财峪,老屋乡情网上牛。
赵玉霞
叮咚小院(通韵)
伏天消暑到农家,民宿高端设备佳。
泉水叮咚南北响,清凉终夜美无涯。

采风的第二站是柏树村,这里也是人们乡村旅游打卡热门之地。
走进柏树村,它的史迹印痕、人文故事、村容变迁,好像打开了一部史味浓郁的小说,读来便兴趣盎然,欲罢不能。此村约元代建,以石为特色,石门、石径、石房相连成韵,翠竹摇曳,凌霄满墙。它的古朴、它的厚重、它的从容带给人们一种历史的沧桑和思索。
村里在不同的方位,分别有一棵千年古槐和将近三千年的古柏,像两棵撑起巨伞的守护神,漫长的岁月里护佑着这方故土和众乡亲。
古树的虬干、老根和繁枝所呈现出的威仪如在眼前,根干的沧桑和枝叶的生机所带来的震憾依然记忆犹新,让人幽思顿起,深感生命的不屈、坚韧与达观!



























吕学玲
柏树村(通韵)
石舂石碾老城墙,古柏千年丝路长。
旧日茅屋今日贵,远客浑忘是他乡。
古柏
独立千年荫一方,几多传说入诗章。
风吹雨打平常事,历尽严寒披绿装。
袁群
柏树村印象
一入村门别洞天,几多雅筑石相连。
史痕遗迹独成韵,步步倾心景里穿。
柏树村古柏
虬曲老根繁茂枝,威仪日叠佑乡基。
二千余载风和雨,谁不叹来谁不思。
赵玉霞
柏树村印象
老槐石碾大圆房,背倚长城作寨墙。
古柏千年如卫士,威风凛凛护村庄。
柏树村老侧柏
虬根深扎在岩间,劲干巍巍上顶天。
稳立高崖耸华茂,一方风水尽存焉。
孙立波
中国传统村落太河镇柏树村
石门村口巍峨立,深巷幽幽堡弹坑。
抗日舍身迎敌战,齐心勇力保家成。
千年古柏犹苍劲,万苦老槐重复生。
民宿小园瓜果架,康庄大道锦前程。
翟丕万
民俗陈列墙
陶坛石磨锅炉担,物列般般民俗墙。
忽觉乡愁心底起,丝丝牵动咏情长。
柏树村老槐
根植山乡思故土,历经数载愿如初。
老桩庇护新枝发,久续香烟嗣有余。
记柏树村古柏
石婆寨下卧千年,兵燹诸灾仍屹然。
繁茂干云成胜迹,如神庇佑一方天。
山村古柏(通韵)
立根坡上越千年,尝尽人间苦与甜。
窃喜乡民逢盛世,生活美满赛神仙。
走进柏树村
石巷券门余古风,建村元代可寻踪。
老槐旧庙今犹在,漫话穷乡换丽容。
赵新民
柏树村印象( 通韵)
峨庄西北柏村奇,千载风云岁月移。
古舍参差石径曲,神枝繁茂叶冠熙。
曾经险难皆熬过,今日昌荣正可期。
民宿画乡迎远客,新时旧貌总相宜。

最后,来到鲁子峪村的芸弘山房,这里也是著名乡村民宿,已不是第一次来,顺便笑问了一句芸弘山房的工作人员:“还有闲房吗?”对方抱歉地回答:“已经订满了。”
在这里,我们对此次活动的开展和收获进行了座谈,区学会的赵玉霞老师和镇政府的赵科程委员都做了精彩的总结发言。因为是太河之行,红色马鞍山总是永恒的主旋律。于是,赵老师带领区学会的师友们,共同吟唱了她亲自谱曲的反映马鞍山保卫战的歌曲《气壮山河》,给采风活动添上了一道别具特色的吟诵风景!
采风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余韵袅袅,回味悠长!
作为诗词人,诗词就是发现美、表达美、讴歌美的最好载体!所以,师友们纷纷拿起了笔……














孙立波
太河镇鲁子峪村
青山环抱碧云天,溪水潺潺笼紫烟。
石屋长街尘事忆,古门老井梦魂牵。
学研基地业兴旺,歇宿兰房身爽然。
东晋陶公早知处,桃源舍弃驻头先。
赵玉霞
鲁子峪芸弘山房
月季凌霄满院鲜,民居雅洁韵天然。
问君还有闲房未?歉答今辰客满员。
题鲁子峪村
石街石碾石头房,树绿泉清对艳阳。
东望潭溪有仙景,北临古寨蕴沧桑。
秋来红柿满林靓,春到连翘遍野黄。
洁净清幽好民宿,迎君来此嗅花香。
注:村北山头传说有唐赛儿起义驻兵的“唐三寨”。
袁群
游鲁子峪村
久慕其名秀色稠,几多古韵几多幽。
弯弯石径沧桑印,汩汩泉声禅趣流。
诗意芸弘迎客入,先贤传说任思游。
茂林修竹养心处,乡野清居吟不休。
吕学玲
鲁子峪村(通韵)
石路石墙小木屋,潺潺流水浣衣姑。
凤凰崖上花千树,步步风光景万殊。
侯发玉
芸弘山房
春曦微照映山房,石块层叠巧垒墙。
冬暖夏凉来客住,留连此处作家乡。
翟丕万
鲁子峪民宿芸弘山房
宜居民宿选谁家,老峪芸弘房可夸。
度假养生风水地,安舒便利益无涯。
王会君
参观鲁子峪村有感
峪建芸弘伴古村,山青水秀路通门。
休闲院变摇钱树,采摘园成聚宝盆。
六大功能生态护,五新规划措施跟。
脱贫依靠先锋带,致富千家谢党恩。
赵新民
题鲁子峪芸弘山房(通韵)
鲁乡峪里山房美,曲径清幽客梦安。
翠影摇窗添韵致,花香绕榻醉诗篇。
晨迎旭日云霞灿,夜伴繁星月色绵。
仙境韶光留恋处,桃源胜似在人间。



统筹: 赵玉霞
撰稿: 袁群
摄影编辑: 赵新民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