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大量的财富花费在品牌溢价上在所难免,这是一个时期内中国消费者所必须经历的——被欧美企业利用崇拜心理赚走“容易钱”。
这种崇尚奢侈的消费观念必然会被更加理性、适当的消费观念所取代。
一方面是,部分对于奢侈品的功能性有需求的消费者,会逐渐审视自己所购买的这些商品,是否真正帮自己完成了阶层、圈层的跃迁。如果没有,那持续购买的意愿自然会大大降低。
另外,奢侈品消费与消费者对于未来预期的信心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逐步放弃奢侈品,回归普通商品甚至是白牌商品,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重新调整自己对个人、家庭未来的预期。
相比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中产阶层对于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的盲目乐观乃至于过度亢奋,这显然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
以及,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奢侈品本身是一种建立在物质贫乏、稀缺基础上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产物。其蕴含的实际内涵,是在物质稀缺的情况下物质反过来定义人,是财富稀缺的情况下财富反过来定义人,是资本稀缺的情况下资本反过来定义人。
这本是一种相当落后的社会分层体系,是经济不发达时代的产物。既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脱离了物质匮乏的时期,那么,以物分人的落后观念,也将逐步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