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晚,在法国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决赛中,陈清晨与搭档贾一凡成功击败对手,夺得羽毛球女双金牌。这枚金牌不仅是中国代表队的荣耀,也实现了佛山市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同时陈清晨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夏季奥运会冠军的梅州人。
陈清晨,1997年出生于广东梅州兴宁,是一个地道的客家妹子。她从小就对羽毛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在陈清晨三四岁时,喜爱羽毛球运动的爷爷奶奶就常带着她在小区里打羽毛球。2002年,5岁的陈清晨被父亲陈东辉带到时任兴宁体育局业余体校专职羽毛球教练的邹仕文面前。起初,小清晨还有些骄傲地表示自己不需要学了,但邹仕文派出学员与她打了一场球赛,结果陈清晨一分未得。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机灵的她立即对学球产生了兴趣,并表示自己只是闹着玩,其实不太会打球。
经过简单的体能测试,陈清晨顺利通过考察,成为业余体校的小学员。此后,她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后都要赶到业余体校进行2小时的技术训练。每天早上,在妈妈张苑萍的陪同下,她还要在附近的体育馆沿着400米的跑道跑12圈,锻炼体能。她非常勤奋,总是自我挑战,教练要求跑10圈,她就非要跑12圈。天资聪慧的她进步飞速,进入业余体校的第3个月便战胜了师姐,学习半年后更是让那位学员一分未得,当时她兴奋地流下了泪水。
2004年,年仅7岁的陈清晨进入兴宁体校,一年后,她来到了顺德体校训练。2007年,10岁的陈清晨因在顺德体校的出色表现,被送往广东省体校学习。在体校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她向来是训练到最晚的那个人。省体校的教练曾表示,他们交代的任务,陈清晨一定会按量甚至超量完成。
2012年,陈清晨成为省队正式球员,并代表省队在全国青年赛女双比赛中获得冠军,从而进入国家青年集训队。同年,因在亚青赛上的优异表现,年仅15岁的她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国家队。
陈清晨的打球风格倾向男子化,有“男仔头”的称号。她身上有着客家女孩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典型特征,同时也是个不愿服输、遇强则强的比赛型选手。她与贾一凡组成的“凡尘组合”长期稳居羽毛球女双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她们在职业生涯中斩获了多项冠军和荣誉,距离职业生涯的“大满贯”仅差一枚奥运会金牌。
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凡尘组合”遗憾获银。但她们没有放弃,决定为彼此再战一届。在备战去年世锦赛期间,陈清晨脚部出现伤病,每天训练结束后还要接受治疗,但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
巴黎奥运会上,“凡尘组合”在小组赛抽签中进入了“死亡之组”,然而她们先是强势突围,又在1/4决赛和半决赛中分别战胜来自保加利亚和马来西亚的组合,以“全胜”的好成绩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打进决赛,与队友刘圣书和谭宁“会师”,让中国队提前包揽冠亚军。
决赛中,陈清晨和贾一凡延续了此前的好状态,展现出了出色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尽管对手也不甘示弱,但“凡尘组合”在第一局比赛面对16比20的落后局面时沉着应对,连追6分,以22比20先下一城。随后她们越战越勇,在第二局一路领先,最终以21比15获胜,以总比分2比0获得比赛胜利,终圆奥运冠军梦。
陈清晨的父母陈东辉和张苑萍一直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决赛当晚,他们在兴宁城区的家中早早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每一场女儿的比赛他们都不曾落下,当看到陈清晨夺冠时,夫妻俩兴奋地跳了起来。张苑萍还珍藏着一本记录女儿从2011年至今每一次比赛时间和成绩的笔记本,此次加上奥运会金牌,陈清晨一共获得了11个世界冠军。
陈东辉和张苑萍为女儿取得的成绩感到十分自豪。他们深知女儿的羽毛球之路并不轻松,平时一家三口聚少离多,为了备战奥运会,陈清晨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他们期待着女儿回家,到时一家人好好庆祝一番。
陈清晨的成功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为家乡梅州带来了骄傲。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勇攀高峰。同时,她的成就也将进一步推动梅州地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让更多人热爱和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