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何处埋忠骨?
(转发致威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封信)
威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现寄去《我站好最后一班岗就走》短文一份。文中讲述了当年铁道兵修建贵昆铁路威宁县境内的观音岩隧道中发生的惨烈一幕,令人十分感动又十分悲痛。短文结尾时我突然想起来不知道仇连长等英烈长眠在何地?我原以为他们是安葬在梅花山烈士陵园,为慎重起见,我通过战友曾令辉同志向《铁道兵英烈名录》的作者林建军同志求助。她告诉我说:“梅花山烈士陵园、威宁县沙河边烈士陵园都与七师无关;六盘水市仙水坡烈士陵园没有仇忠美等烈士墓,园中的无名墓我也不敢保证有仇连长等人,必须做DNA鉴定确定,目前几乎不可能。最好是找到最初安葬地,一种可能是已就近迁入周边小烈士陵园,另一种可能仍在原安葬地,也许已经失灭。”我只好在战友微信群里发出 “寻找仇忠美等烈士安葬地 ”的启事。启事发出后很快收到回音。34团原副参谋长常成明同志说:“21连连长几个人出事时我是34团通信排的新兵,团部驻威宁县青友。那天是副参谋长带领我和另外几个战士在团部后山上埋葬的烈士。好像有四个(包括22连采沙场当天牺牲的一个)。棺材是用厚木板钉成的,下葬后把烧化的沥青浇在木板上防腐,用石块垒的坟堆。” 与此同时,南京战友潘永福同志回忆说,魏禄成烈士的一个兄弟曾怀着其父母临终前千言万语的嘱咐,历尽艰辛万苦在贵州找到了魏禄成的墓地。他本想将禄成的遗骨迎回故里,当地政府不同意,但他说不清具体地址。不久,林建军同志给我发来一个帖子,是《贵阳晚报》2009年9月19日刊登的杨文斌同志题为《威宁烈士墓冡群,藏身荆棘待清理》的文章。文章和照片所述正是仇连长等烈士的墓地。文章开头说:“威宁县龙场镇一村民在自家的玉米地旁的荊棘丛中发现一烈士墓冡群,希望……”。作者引用当地一位李老师的话说:“墓群旁杂草丛生,不少墓碑早已风化脱落,碑文难以辨认。很多村民希望有关部门能派人前去修缮管理,让我们中小学生以后清明节有个扫墓的红色教育基地,子孙后代能来这里瞻仰先烈。”文章还附有一片凋零的墓群照(附后)。我和我的几个战友见后初始鼻子一酸差点哭出来。
转念一想,值得庆幸和引以为慰的是铁路沿线淳朴的乡亲们几十年后仍对部队和烈士怀有深情厚谊;优秀的老师不忘教育学生继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贵阳晚报》能鲜明丶敏锐地传递正能量。没过两天,林建军同志接着发来仇忠美等烈士墓碑的照片。墓碑是2015年由威宁县人民政府重立的,碑体大气,碑文清晰(附后)。很显然,这座烈士墓群已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修缮、管理!
主席一再强调我们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而今,我们这代当年的新兵已是耄耋老人;铁道兵部队已撤消;老 铁路很多路段已改线,有些隧道已废弃;祖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此刻,我和我的战友希望贵县政府对原贵昆线水城至树舍段(31至35团共五个团及师直、师后)沿线的烈士墓进行一次全面走访调查,妥善处理。
威宁有红军长征时播撒的红色种子,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善良质朴的多民族人民,关爱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的精神已溶入他们的血液,是值得我们高度赞扬和学习的。同时我知道威宁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是乌蒙山区的特困县,虽已脱贫摘帽,财政收入仍不宽裕,我们不能奢求,只求有人常年对烈士墓兼顾管理和修缮,清明节有人祭奠,教育子孙后代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精神光大发扬,让烈士英灵含笑于九泉!
另顺便提示,可能是原墓碑文字迹难辨,重立的墓碑有两个错字:一是仇连长牺牲时间1963年应为1965年;二是魏禄成家庭住址方塘应为葛塘。
若能如愿,不胜感激!
此 致
军 礼
铁道兵第七师老兵: 范兴迪敬托
2022.01.03
(鸣谢曾令辉、林建军同志相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