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延平路弄堂忆旧
文:文采
《延平路小弄轶事序》
我老家延平路动迁,6月底12号后楼电瓶充电,凌晨三点,发生爆炸,三层阁屋顶掀了个洞,幸好母子逃得快,人没伤。充电瓶的人98%烧伤。里弄动员动迁组先给他20万治病。家属放弃治疗,死了。三层阁给了他们6000X3个月租金,自己解决居住问题。他们只好搬走了。我家14号,救援时水漫金山。居委会说补偿两千,动员房客搬走。其中一个女房客的前夫搬走时把我家镶红木梳妆台搬走了,女房客把我给她的沙发床说是坏了丢了,另一女房客把我们阁楼上一个不用的煤气灶卖掉,拿着另一房客的拉竿箱逃走了,里面有我的一个华为原装手机充电器及连线,还有一个接线板也拿走了。报警也没用。警察说,他们只管上海本地人,外地人他们不管的!现在动迁就谈价格,没有房子,你可以拿钱去买房。说是黄兴路有七万一平的期房可买,其他均为遥远的郊区。延平路是一师附小学区房。里弄承诺,一年内小孩均可在这读书,动迁组出证明。我们的户口将在一年内全部迁到静安区之外的区域。除非在动迁期间在静安区买房方可迁入。我们在延平路武定路口,迁9一18号及三户门面房。1,3,5,7号三层楼房反而外墙装修保护起来了。3,5,7号过去都是资本家的房子,有煤气大卫生。我们边上拆除后将来做个街心花园。延平路康定路口建另一个街心花园。我们这些老土地全部疏散出去。
《延平路小弄轶事一》
今天,是我哥哥的生日,他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是在我父母婚后六年才出生的。亲娘(无锡人对祖母的称呼)开心极了,抱着不肯释手。直嚷着,看见就欢喜!那么,就叫剑焕吧,爹爹说。
第二年,我迫不及待地跟来了,我和哥哥相差十四个月。爹爹给我取名文采。意为男孩学武,舞剑弄棒,女孩学文吧!不是毛大人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吗?
小时候,哥哥在亲娘的庇护下,一度比较娇气。过年到人家里拜年,人家给他糖吃,他不喜欢,拿起糖果,无赖地全撒在地上。爹爹说了他,他也不回答,我帮着他把糖果拣起来。放回到桌上。
哥哥又很胆小,我却出奇地胆大。延平路160弄1号旁边装铁门的旁边有个类似门洞的水泥墩,孩子们都会爬上去,一直爬到顶上,俯瞰全弄堂,很有趣!我很顽皮,闷声不响地爬了上去。哥哥比较安静,好象并没有爬的意思。当他走过来,站在我下面的时候,我恶作剧地突然跳下,站在他身边。
哥哥被我吓了一跳,委屈地哭了起来!亲娘可心疼啦,责怪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知道闯祸了,只能垂头丧气的跟在哥哥后边,随亲娘来到亭子间。
当时是秋天,我们都穿着绒线衣。亲娘就从我衣服上拔些毛茸茸约绒线毛来,紧紧地贴在哥哥的绒线衣上,口中念念有词,大意是把哥哥吓破胆的魂灵给叫回来。过了一会儿,哥哥不哭了,亲娘才罢休。姆妈便责怪了我几句,我马上逃出亭子间,一边玩去了。
20240731
《延平路小弄轶事二》
我记得,不知什么原因,我和哥哥吵过一次架,之后再也没吵过。
当时,我们各占了写字台的一边每人有一个大抽屉和上面的一个扁抽屜,边上有四个小抽屉,最上面一个扁的小抽屉两面都能开,抽屉上方是透明玻璃,能看见抽屉里的东西。那是外公修理钟表的桌,用来给我们两人一人一面使用。
忘了为啥事情,我们争吵起来了。哥哥的大抽屉敞开着,我恶作剧地拉开他的抽屜,翻倒在地上。他的宝贝全撒了一地。
哥哥愤怒了,我从未看见他发这么大的脾气。按我的性格,一报还一报,也把对方的抽屉给翻了!
哥哥却没这么做,他一下子抓住我的衣领,举起了拳头!我有些害怕,打架我可不行!
哥哥的拳头终于没有落下来!他蹲下身,翻找着他的宝贝,好在都没损坏,只是弄乱了!
我逃走了,有点后悔,又有些庆幸!哥哥饶了我这一回。他说,下不为例!再这样的话,我可不会放过你!
现在回想起来,是我在耍无赖!长大后的哥哥脾气出奇地好,也很懂事。亲娘一刻不停地跟在后面,稍微一下找不到,就惊慌失措!对我这个女孩,却不屑一顾!
连姆妈也没法欢喜哥哥,她只好忍气吞声,一切听婆婆去教育她那个大孙子。
20240801
《延平路小弄轶事三》
这张58年拍的六十岁以上老人的照片里。女的老人们清一色的小脚,那是旧社会留给中国妇女的桎梏!我的亲娘,出生于清朝年间的1888年2月2号,是蒋介石的同龄人。月份上可能比老蒋还大一点。亲娘读过私塾,也是识字的。我的外婆也是小脚,我外婆的小脚可称得上是三寸金莲,小得很可爱。不过她她那双久经考验的小脚,穿上儿童用的套鞋,竟然能够灵活地快步如飞,每天上下三层阁一点不象我亲娘那样小心翼翼的样子。(那是超出这照片之外的人了,顺带着提一句)。
外婆是常州人,出身贫农,不识字。我亲娘的祖上是范仲淹的兄弟。范家读书人多。最近代的范谷泉先生是无锡纺织行业的翘楚,开设了好几家纺织厂,解放后,他一度当选为无锡市副市长。他是我亲娘的堂弟。在我父亲五岁丧父后对我家很是照顾。是我家的大恩人。
每年过年的大年初一,舅公范谷泉先生首站来我亲娘这里拜年,一口一个二姐姐。祖母范淑瑛排行老二,老大我没见过,或许早就故亡了。老三思静倒是在我家住过很长时间,是我的姨婆。她嫁到苏州胜利街55号宋家,一辈子吃素念佛,但无后代。她非常虔诚地口口声声阿弥陀佛,用手一粒一粒地拨弄着珠串,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拨一粒珠子,那珠子被她抚摸得油光锃亮。姆妈要服侍两位吃素的老人,非常辛苦。小菜一定要用素油烧,来不得半点荤腥。她们俩吃的菜我们小孩是不能动筷的。她们和我们分桌用餐。
20240802
《延平路小弄轶事四》
这张照片前排左四那老太太住在延平路156号街面房的楼上。她曾经是当官人家的三姨太。大约是保姆鲁妈告诉我妈的,据说她曾用钱买通轿夫,把丈夫抬进自己的房间。因此她得到了一个很高大英俊又优秀的儿子钱心如。
我们弄堂里的人都称钱心如为好公,他是解放前的德国留学生。作为资方代理人,他工资不菲,生活富足。这一幢小楼上下两层全是他家。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广州工作,小儿子在当时的中苏友好大厦旁边的出版社工作。绍兴人保姆鲁妈照顾了他们家,照顾了好公一辈子。
好公(后排左三)高高的个子脸上很多寿斑,他老是撑着拐杖在弄堂里踱来渡去锻炼,鲁妈要晾衣服,他便帮着抬竹竿。闲暇时,坐在我家后门旁边的籐椅上抽着雪茄烟。
三姨太活到九十九岁,大殓时我
妈带我去胶州路上的安乐殡仪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棺材。邻里们纷纷送上被面,写上挽联。很多邻居都一起送送三姨太这个有福之人。
小儿子钱方成我们都称他为钱家爷叔。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他养成了游手好闲的性格。很象旧社会那种白相人,虽然他外语很好,工作也不错,但还没成家,就到处玩。他时常带我哥哥去马场骑马,一副很潇酒悠闲的样子。但我妈从来不让我跟着哥哥一起去。哥哥回来还会向我炫耀。
鲁妈称钱方成为小弟。钱方程看中了12号秦家的女儿,每天去市一女中候着,要接秦小姐放学,想跟她谈恋爱。秦家有四个女儿,个个出落得漂亮出众。秦家老爸秦老头愤怒了,咱家女儿还是中学生,你这小开不能胡作非为!尤其是咱们可是工人阶级!他不允许小弟这么做。告状到好公那里,这才阻止了小弟的追求!
有一回,小弟坐出租车,到地方了不付车费,冒充出版社的社长说让单位来报。司机不服,报了警,小弟被带走了,判了劳动教养三个月。
三个月没有改造好小弟,小弟出来后跑到外国人的大使馆寻求疵护,又被抓走了。据说小弟在牢着写反动小说,遂判了实刑。有一次,我看到钱家爷叔带着两个人回来了,鲁妈还给我们吃糖,说小弟刑满释放了,想去外地做生意。
不料,到火车站,这几个人被警察逮住了!原来刑满释放是谎言,他鼓动同伴一起越狱成功,向父亲要了些钱谎称去外地做生意,实质是逃窜!他被判了无期徒刑!
好公彻底失望了!文革开始,好公作为开明人士,主动把楼上的房子交出来,里弄里分给了有两个女儿的耿长聚一家。
过了几年,遇上大赦,政治犯钱方成终于被放出来了。好公就搬到后客堂,小弟住前客堂,鲁妈原先住后客堂,只能搬到到阁楼里居住了。
人家给小弟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跟小弟通了信。鲁妈不识字,趁小弟不在,偷偷地把信拿来给我妈看。我正在厨房,也见到了信。信上女方的字写得很工整。她是个中学老师,曾有一个儿子,前夫去美国后把她抛弃了。知道小弟没结过婚,并不嫌弃她有孩子,这桩婚事很快就成功了!我们都吃到了喜糖。
钱方成结婚那年已经51岁了,徐老师37岁。大儿子交给外婆带,在钱家又生了小儿子元元。
元元上学,钱方成送他去学校,老师问,你是他爷爷吗?钱说,不是,我是爸爸。
20240804
《延平路小弄轶事五》
钱方成是个不安份的人,有了儿子也不学好,一会儿说做印刷生意,拿着年历送给我们家,一会又说做别的生意。
后来,好公也在九十多岁时去世了,他生前办好了遗体捐献的手续,去世后,钱方成在后门上贴了张白纸,上写:丧事简办,谢绝送礼。鲁妈给好公洗干净身体并穿戴整齐。医院的接尸车来了,说了几句老先生开明之类的话,就把他抬走了。
接着,鲁妈去了里弄养老院。她没后代,绍兴有个侄子,上海有个好姐妹阿玉,时常来往。鲁妈每个月的工资不会少的,她吃住都不用化费,好公待她不薄,所有钱都存在银行,足够她养老的费用。
有一次,我和父亲厂里的一个老婆婆一起住院,她也是一个人住,说想去里弄养老院看一下,我便与她一起去看鲁妈,院里人说,鲁妈当天被阿玉接回家去了。
20240805
《延平路小弄轶事六》
钱方成这渣男,一会儿说开印刷厂,拿了几本月历骗人。一会又说做纸张生意,没见他赚着钱,家里全靠徐老师撑着。
有一回,他家里来几个讨债的人,坐了很久要不到钱。徐老师无奈,求助当时在居委发挥余热的我父亲,我父亲当时负责宣传(出黑板报)和治保。另外,代替我身体不好的姆妈当居民小组长(在原组长9号沈小花去世以后)我父亲前去交涉,并要求钱方成写下欠条,约期归还。那些要债的人见里弄出面了,才骂骂咧咧地走了。
钱方成拿不出钱来归还,或许徐老师还有些积蓄,帮钱方成还了一些债。
元元也养成经常出外上网的坏习惯,但有妈妈管着,不致于太不量力!时间就这样耗着。
有一天,徐明明老师实在对钱方成失望了,就提出了离婚。钱方成同意了。他把房子留给了曾经的妻儿,办理了离婚手续。
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他跑到隔壁158号底楼铺子,说银行关门,拿不到钱,先借两千元,第二天银行开门便还。隔壁人家相信了他。他走出后门,对熟悉的邻居们说,我对不起徐氏母子,要邻居们多多照应。便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天,隔壁见他没来还钱,连人也找不到了,遂报警。
警察也找不到他!两千元就这样被钱方成的谎言给骗走了。
元元读书不是很好。但读完书即找了一份在眼镜店的工作。在母亲的照顾下,三十多岁了,也没有女朋友,一直单着身。
20240806
《延平路小弄轶事七》
2013年元旦将来临,我和12号秦家唯一的儿子秦言圻(我哥的小学同学)一起发起老邻居聚会的活动。大家都称秦为阿宝(前排
左四)。156号的徐明明老师在后排右七。最近听说她在动迁之前不幸去世。她一生坎坷,遇人不淑。遭到两任丈夫的抛弃。但她顽强地生活着,培养小儿子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回延平路时,常常见她在厨房忙碌,是个很勤劳的人。
阿宝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68届高中生(在我们这个群里的秦姥爷便是他),他高高的个子,与我哥及16号亭子间的朱德忠都是小学同学。我哥从小学习成绩很不错,还成了两条杠的中队长。
阿宝上面四个姐姐均毕业于市一女中,而且全去了北京等外地。所以他没有下乡,好象分在八五钢厂。(请阿宝核实,更正)
说说12号原底楼的姜家老奶奶吧。(照片中第二排右3)
姜家老奶(邻居都这么称呼她)是个大资本家。不仅在上海,在香港等地都有企业。她与外孙女一家在底楼居住,与我们14号相邻。我们从前门出去,要经过她家门口。外孙女婿是中学老师,后来去了西藏支教,回沪后似乎升官了,当了领导。他们夫妇及孩子吃住的费用由老太太全包。如生活在蜜糖罐里。
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来了,姜老太的儿子住在胶州路。有一天,儿子请来了厂里的红卫兵,说妈妈是资本家,你们来抄家吧。这儿子傻不拉叽地请来了一群暴徒!他母亲被戴上高帽子站上凳子挨斗,儿子陪斗!
箱子一个个翻出来,放在前门口弄堂里,我看见箱子里还有一面英国旗子。足见她香港的企业是与英国人有关系的。
红卫兵翻箱倒柜地抄下来,没有发现什么金银首饰,感到很奇怪,偌大一个资本家,咋会没有私产?批斗升级严历了,她只能说出实情,原来放在了外孙女工厂的工具箱里。一路人马立即去了工厂,把藏着的一大包金银珠宝,首饰等抄出来了!
这一回私藏金银,罪名可大了,儿子,外孙女都脱不了干系…
红卫兵走后,外孙女一家仍吃住在这里。过了些天,他们一家全搬走了,剩下姜老太一个人。
当时的居民小组长9号里的沈小花见姜家老奶怎么没动静,人也不出来买菜,就前去探望。出来告诉我妈:萧师母(弄堂里对我妈的称呼),姜家老奶几天没吃饭了,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我妈赶紧过去,一看,米缸里一粒米也没有,老太太身上也没有一分钱!她儿子也吓得不敢来,那没良心的外孙女一家把能吃的都吃了,能拿的东西也全拿走了,丢下老太太一个人,让她自生自灭!
亏了小组长沈小花的关心,救了老太太一条命。报告到居委会,来人解决老太太的问题。她儿子来了,之前他并不知道外孙女已搬走,不管老太了。只好先把母亲接到胶州路自己家去了。
1977年,文革已经结束了。那时,分配房子的事是由里弄里解决的。我正在14号底楼装修,准备结婚,地上的木头地板有些烂了,那时也买不到木头,就全撬掉,铺上水泥,其中还掺了些红粉,这样,水泥地板就平整了。
我们拆下来的木头,房管所拿去,在7号的后门口搭建了一个小木屋,让姜老太居住。12号底楼便分给原先住二楼前楼的潘家了。
20240807
《延平路小弄轶事八》
姜家老奶就这样,为这160弄增加了一个11号的门牌号码。
不久,年纪颇大的老太太终于孤孤单单地走完了自己从年轻时的辉煌到晚年时的落魄这跌宕起伏的一生。弄堂里的人也帮不上什么忙,作为成份不好的耄耋老人,被批斗得颜面扫地,只好仰人鼻息,苟且偷生,她的积蓄被充公。那些红卫兵们不私藏腰包那才怪呢。姜老太既无单位为她出面支付养老金,又年老体弱赚不到钱,儿子也不跟她住在一起,仍由她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琐事。最后终因年老体弱离开了这个世界。大殓时,外孙女知晓后没带家眷,一个人来了,亲戚们没一个理她,她跌跌撞撞地爬到灵前,磕了个头,还遭人唾弃!便毫无颜面地匆匆离去!我想,她应该知道自己受恩惠于老太,而老太这样的下场,她应负很大的责任!那个不孝的蠢儿子要不是请来红卫兵,12号房子也不会充公,起码他自己也享有继承老屋的权利。既害了老妈,也害了他自己。想想真是后悔莫及啊!
文革时极左思想的毒素吞噬了几代人!反对自己老妈被认为是进步的表现,如今看来是太愚昧了!
延平路5号楼下也是个有钱人家。那家有个儿子张士强。女儿根妹,我们都称她小根妹。
有一天,据说他家屋里上吊死了个人,我至今没搞清,死人是兄妹俩的什么人。总之,5号里太嗨气了。小根妹个子很小,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一点也不活泼。后来,听说她和哥哥一起半夜出走,偷渡去了香港,居然偷渡成功,还给家里报了平安。估计那里是有人接应的。还听说去参加拍电影之类,只是听说,未经证实,这以后便不得而知了。
多年以后,我先生的姐夫赵明贵说,张士强是他同学。知道他去了香港,想打听他在港的地址。因赵是海员,有时也跟船去香港,欲去会会同学,但没问到地址。赵家还有个弟弟在康定路老虎灶烧锅炉泡水的。后来大家有了煤气,泡水的老虎灶之后没生意,就关掉了。
160弄的弄堂口及158号的商铺(女儿与我侄子侄女)弄堂底是9号原里弄小组长沈小花的家。
文采于20240808
《延平路小弄轶事九》
老延平路很短,从康定路到新闸路这一段都是老屋。后来延长到康定路东边,造了一些六层的公房,这是解放之后建造的。而武定路到康定路之间,除了我们160弄外,称为太平坊。马路对面称为延平邨。延平邨的房子是钢窗腊地,比太平坊的房子要好很多。八九十年代,那里动迁,造高楼,而这一边大多为两层楼,只有160弄1,3,5,7号为三层楼洋房,有抽水马桶和浴缸,均为资本家和有钱人居住。
5号里张士强和小根妹去港后,他们母亲也设法去了香港。那个上吊的冤魂原来是兄妹俩的父亲!为何自尽,弄堂里也没人知晓。
5号三楼住着蒋老太一个人。她的丈夫原是国民党的军官。占据着三层的一层楼面。
解放后,那个国民党军官已经去世,蒋老太自己没有生育,就抱养了一个女儿,那女儿长大后嫁到了杭州。
蒋老太表现很积极,由于成份不好,她交出了三层楼两个大间,自己一个人住到亭子间里去。抗美援朝期间,蒋老太拿出自己的积蓄,买债券购买飞机支援前线,受到了里弄里的表扬。那时,我妈是里弄的妇代主任和会计,也前去祝贺蒋老太。
至此,老太太作为开明人士受人尊敬。她身边没有小孩,便很喜欢让孩子们去她家。我去过几次,她善意地拿糖给我吃。对邻居戴家兄妹也很喜欢。
戴家有一子三女,和我家正相反。大女儿绍兰是我哥和阿宝他们的小学同学,与我交好的是67届绍萍,最小的女儿叫绍芬。大哥戴明义与12号潘明明,16号朱德渊同届,是文革之前的老高中生。
1980年5月,我正在延平路生了女儿后做月子,未满月便听说了蒋老太死在自己家中。
母亲帮着沈小花一起,与警察交谈。警察询问了事情的经过。警察来到我家时,我也旁听了他们分析的案件。
5月是春天,蒋老太和太平坊一要好的老太一起去买了江宁电影院的电影票,位置相邻。
可是。放电影那天,蒋老太却没去看电影。那个同伴觉得很奇怪,说好了两个人一起去看的,怎么就没见人影?
电影散场后,那人找到蒋老太家,敲门没人应,窗户里张望一下,她蒙着被子似乎在睡觉。邻居们也觉得奇怪,大白天睡觉,是不是病了?
多次敲门无果,遂报告里弄干部,干部们对这孤老太亦很关心,没钥匙,就请来户籍警。户籍警叫来锁匠,打开了房门。
警察掀开被子,蒋老太已经没有气息了,屋子里已经翻箱倒柜乱了一地。
最后验尸下来,蒋老太是被人扼住头颈掐死在床上的。刑警队牵来了狗,不过因为旁观者多,现场已被破坏,狗也无能为力。这案子至今没破,成为悬案!
警察最后在窗帘里找到了那张四千元的存折。我猜测那凶手可能是知情人或知情人请来的,都知道落实政策后,蒋老太有了一些补助,才下此毒手!蒋算是比较精明的,把存折缝进了窗帘,谁想得到呢?而她死也不肯开口说出存折的下落,用生命保住了这一笔钱。80年的时候,四千元可算是一笔大数目了。
杭州的养女被请来,拿去了存折,取走了骨灰。女儿在这没户口,房子只好上交,后来里弄分配给戴家二女儿绍萍结婚用。
哎,5号可真是个不祥之地!
搭脚手架处为弄内1,3,5,7号
文采于20240809
《延平路小弄轶事十》
160弄旁边街面房是贺家。贺家有五兄弟和一个妹妹。慈祥的老外婆是无锡人,女婿是宁波人。由于同乡的原因,我亲娘常常和贺家的外婆聊天。
大哥关翔是第一个在这幢房子结婚成家的。婚后,婆婆才知道,原来媳妇是生肖属羊的。之前/,儿子瞒着她。婆婆钱荣秀,我们都称她贺家姆妈。长一辈的都称她贺师母,他称我姆妈为萧师母,而12号阿宝的娘便是秦师母了。她们的称呼都被冠以夫姓。而12号前楼潘家被嫁过来的新娘,大家称她新嫂嫂,我们后辈称她潘家姆妈。
自从姜老太被扫地出门后,潘家新嫂嫂要求里弄给她家搬到楼下来住。他们家有三男二女五个孩子。后来大儿子明仁似乎去了天津,大女儿明明,二儿明义,三儿明礼,小女丽丽。明明和丽丽都考进市一女中,明义考进松江二中重点中学,明礼就是我小学同学,后来进了培进中学,毕业后参军,他们家成光荣之家。孩子们的父亲在人民公园工作,我们称他潘家伯伯。母亲在工厂上班。婆婆也还在,这婆婆比我亲娘小些,是咱毛主席的同龄人。
右一为阿宝的阿娘(祖母),左一为154号豆腐店老板的母亲,她身后是我的亲娘。潘家的老祖母应该也在队伍里面,不过,让前几排的人挡住了。
这张第二排右一是我亲娘,她旁边的右二是潘家的老祖母。
解放初期,国家鼓励生育,多儿多女的现状让小弄居民显得很有人气。孩子们一起玩也很热闹。
我家的前客堂有十八平米,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尤其是大家基本上很听里弄干部的话,都挺本份,我哥在家里的大门上装上了吊环,天井里花坛前装了个单杠,饭桌上有父亲保留的打好蜡的康乐球板和四根打击棒,上面是副象棋棋盘。红绿的打击籽共32个,加上个大一点的打击籽。红绿籽上刻有车马炮字样,不打时,可以下象棋。哥哥的同学们还不知从哪搞来了一个个杠铃片,大家把骨牌凳连起来,睡在上面一把把举杠铃。哥哥睡觉的床板取下来架在天井里练习打乒乓。我家俨然是一个运动场。小弟年小,也学着去举杠铃,压得长不高,才一米六八。阿宝还拿来个篮球,不料一下子踢上我家客堂的吊灯,那彩色的灯罩从天而降,粉身碎骨,幸好没伤到人。阿宝的阿娘知道他闯祸了,用手抓住他的头,一下一下地在高低不平的墙上撞击!阿宝也不哭,知道自己闯大祸了,任由阿娘折腾!秦家姆妈拿着钱去废品回收站淘来一个稍小一点的白色的灯罩,拿来向我妈道了歉,说买不到相同的灯罩。我妈虽然心疼,也没说什么,把那白色灯罩用链条装置上了。
那时小学只上半天课,下午,我同学们来我家做功课,做完了大家一起玩。哥哥的同学们也来了,他们全是男生,而我的同学全是女生。我们往往让地盘给哥哥的同学们,大家去弄堂里踢键子,跳橡皮筋或把地上划成一格一格地跳跃。小弟年纪小,老跟着我,我学着男生的样子与他一起飞香烟牌子,玩刮片(用纸折成的方形玩具),打弹子,两颗弹子相差不远,用一个手掌能够
够得着,那叫善口,一般女孩子都不玩这个。女孩子们还玩沙袋,用麻将牌撒在桌上,沙袋一扔,急促地翻麻将……
我姆妈脾气好,任由孩子们玩耍。有时我们还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爬上爬下地捉迷藏。姆妈总慈爱地看着我们,很享受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亲娘一刻不停地跟在哥哥后边,剑焕剑焕地叫着,一分钟也不愿离开……
一九七三年弄堂里的合家欢
文采于20240810
《延平路小弄轶事十一》
延平路那时地势低,遇到下大雨,老是发大水,我们厨房常常要被淹。我有时会折些小纸船让那船一路开出去。我们家是这小弄的中心,两隔壁晒台都搭建了房屋。只有我家还有七平方的晒台,从晒台边上的水斗上,一步就能跨上屋顶。国庆节我们就在屋顶上看人民广场放烟火。
16号亭子间的朱静倩养了一条狗,那狗的皮肤黄黄的,很像一头老虎。它常常从屋顶爬到我家晒台上来,并钻进前楼和后楼的床底下,我不喜欢它,往往早早地把晒台门关上不让它进来。可是厨房的后门关不大住,有时它就从厨房后门进来。熟门熟路地爬上二楼。晚上我在客室做完功课,要去亭子间睡觉,那猫常趴在楼梯上,我关了楼梯的灯,它两眼放出绿盈盈的光,趴在楼梯上一动不动地看着我,我又有些怕它,我只好轻手轻脚从它身边走上去。有一回,我上二楼,它却一下子从铁床底下窜出来,吓得我摔了一跤,小腿上皮肤也扯破了,我很不喜欢它!
1963年,我考中学,听说可以去学校拿录取通知,夏天,我就穿着木拖板去胶二小学拿录取通知书,回家时从学校后门走到康定路庆余坊穿出来,不料,还没走到太平坊,木拖板上的橡皮断了!我很狼狈,拿着木拖板,索性赤脚走回家。
那时,小学班主任陈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填写志愿,我填的第一志愿是培进中学。开家长会时,陈老师跟我妈说,文采不是成绩蛮好么,为何不填市一呢?我妈回来告诉我,我便填了市一,果然考进了!
陈老师用伯乐的眼光提醒了我,我十分感激她!但从我下乡回沪后,打听她,说是巳经作古,我很遗憾没再见过她一面。她在文革时受到冲击,吃了很多苦。要知道她曾经是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在语文教学上有一套,我班的学生语文成绩都不错!六年级毕业时,她收了七名同学的作文本,我也是其中之一。她把我们的作文作为下一届学生的范文用于教学。。
那时,我养成了写作文不打草稿的习惯。考中学时,作文题为《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就没打草稿,写了一次拍苍蝇的活动,夸张地说,用两把苍蝇拍一夹,居然拍死了一只苍蝇。这真有些夸张!但小学水平能不打草稿,阅卷老师看后应该分数不低。而数学考好后我与人对答案,却发现错了不少。
于是,我被分配在一班,由语文老师带班,其余三人大约数学比我考得好,都分在三班,由历史老师带班。
多年以后,我们小学同学在江苏路一起过六十岁的集体生日,我设法找到了陈蕴琳老师的小女儿,与我们同届,也是市一女中毕业的同学严传兰,她和我们一起过生日,还拍了合照。真是一个难忘的聚会。
舒冲勤同学还编了视频。后来王全生同学用录像编了VCD,刻好光盘分发给大家。那一次,与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张瑞华还特地从香港回来与我们团聚,陈菊芳同学还编写了聚会纪要寄给大家。我则去印了照片,由舒冲勒分给大家,因为我出外旅游去了…
延平路160弄有我5个小学同学,分别是154号陆兆铭,12号潘明礼,我,及16号朱瑾瑛,18号朱琦明。三男二女。巧的是,三位女生的丈夫全部姓张…
小学同学在江苏路杏花楼聚会
前排右2为陈老师小女儿严传兰
2011年市一女中八十周年校庆
文采于20240811
简历:萧剑虹,原名萧文采,1950年9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北塘烧香浜,是萧何55世孙萧培的小儿子萧虎(大儿龙)的后代。66届市一女中初中毕业
1968年下乡在前进农场十一连,担任十二班宣传委员
1972年上调上海铁合金厂机动科电工组,后担任过描图员,并在防空洞给老工人扫盲。
1973年7月任第二变电所所长。厂技术比武第一名获表彰。
同时相任团支部组织委员
1977年底离团。
1981年调往厂教育培训部担任语文教师,并兼任统计员。
后担任教培部干部培训员,主管电视中专所有教学,教务,聘请教师,分发津贴等一切事务。带了两届电视中专班后,任厂继续工程教育培训员,给工程技术人员上《现代科技情报及应用》课,组织编写工段长岗位培训教材,并任教《应用文写作》,发电大合格证。
编写上海铁合金厂继续工程教育实施细则》,作为厂部文件发放给全厂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评职称的成绩之一。并多年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2年,通过人才交流调往徐汇区职中专工作。先后担任过班主任,电视中专教学与教务工作,及档案管理工作,人事干部计算机操作等。在计算机房工作过五年,改评计算机中级实验师。
又去培训组,组织招生及毕业实习工作,劳动局网上招生工作等,参与徐汇区劳动局社会力量办学资质评估工作等,编写了计算机五笔字型打字中级标准并教授五笔字型电脑打字课程等工作。
退休后,主编老知青回忆录《回眸》,《后知青生活点滴》铁合金篇和农友篇,在哥哥去世后,编写了回忆哥哥的一些文章(由知青,兄弟,侄女等人投稿)
将云南知青哥哥的所有来信和我下乡期间的家信全部捐给知青文化研究会
2015春一2017年7月担任上海农场知青网前进频道主编,在网上发表了七千多个贴子。
退休后参加多种老年大学的学习。在原学校举办的才艺评比中获三等奖。
学了四年彩视编辑后,在全国性比赛中获336名,获实体纪念奖。目前已有九部精品,六十一部热门作品。
1997年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目前在学3D立体摄影,并去周浦文化馆当过感者。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