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中国历代第一诗人你会选谁?李白当之无愧。李白之后,还有没有能跟他争锋对决的诗人呢?有!且只有一位。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李白和毛主席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词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把对数字的夸张无与伦比的运用到了极致,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
论山高;
李白的诗:连峰去天不盈尺,古松倒挂已绝壁。
毛公的诗: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说到长江;
李白的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毛公的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论海阔天空;
李白的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毛公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寻天遥看一千河。
说到时光飞逝。
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毛公的诗: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说到人生态度;
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毛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说山险;
李白: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毛公: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说气势;
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毛公: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李白和毛公的诗都是大气磅礴。但是,李白虽有大济苍生之志,但无匡扶社稷之实。寄情山水,发古今之忧思,以情作诗;
毛泽东统领千军万马,眼观世界风云。他以血蘸笔,用生命作诗。
两位大诗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爱庐山。李白来过庐山五次;毛泽东来过庐山四次。
李白初上庐山,那年他25岁。“一袭白衣,一柄长剑,仗剑天涯,遥望庐山。留下了属于20岁的豪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千年之后毛泽东怀着建设新中国的凌云壮志初上庐山,庐山给了66岁的毛泽东志拔云霄的气概。“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李白最后一次上庐山,是他60岁的时候。刚刚经历了大难不死他,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此次登山原本是告别,应该是沧桑凄凉。但一见到庐山却激起他冲天的气魄。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哪像60岁老人写的诗啊!
2000多年来。3500多位文人在庐山留下了16,000多首诗。但最懂庐山,能发出万丈豪情的,只有李白和毛泽东。
苏轼曾来庐山题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是千古名句但却把自己迷失在了庐山的层层云雾之中。你再看毛公的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伟人站在险峰之上,拨开庐山层层云雾,看到的是无限风光。
冷眼向阳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身在庐山深处,老人家却不畏浮云遮望眼,冷眼看世界,胸中藏风雨。
在庐山脚下。陶渊明曾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来看毛泽东的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渊明想的只是自己过怡然自得的神仙生活。而毛泽东想的是,把中华大地建设成为人人幸福的桃花源。
所有立大志,想成为大丈夫、大英雄的中华好男儿,今生一定要去庐山看看。面对着无边的云海险峰,看看伟人感知到的庐山气魄,你能体会多少?
李白,那是一个千年一遇的诗人,再加上史上最开明的盛唐滋养,兼蓄百家之长,又下了“铁杵磨成针”的苦功夫,终于成就了一个诗仙李白。他是谪居人间的太白星,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把诗歌带上了从来没有过的巅峰。李白之后,盛唐不再,之后的几代王朝再也没产生奔放自由的诗人。
直到一千年之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老人家是最后一批接受过私塾教育的旧文化人。但是他学贯中西,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李太白把山水日月装进心中,写活了红帆白日,青山绿水;孤帆一片,日出天边;毛泽东把国家和人民放在了心上,用天地设问,用江河作墨,纵论千古人物,写尽沧海横流,笑谈人间正道。
可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能花在作诗词上的精力太有限了。他有比作诗重要一千倍的大事业要去做啊!所以他有李白一般的才气,但终没能成为李白那样的诗人。我们遗憾!曾经无限接近于诞生一个可以和李白相比肩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我们更应该庆幸!毛泽东主席为我们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