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写了《家乡琐记》,其中叙说了我们村里的三个未解之谜。一是窑家山有一块地种的红薯为什么臭的不能吃;二是梨卜沟井子的水源来自一个地下洞穴,这个洞究竟有多深;三是马面山沟口的石潭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看到一个火山蛋形成的有关资料,我怀疑我们村马面山的石潭就是远古时期的一个火山口。
这个潭,口径不足二尺,边沿光滑外扩,外形酷似马眼,内部结构不得而知。这只马眼一年四季噙着泪水,里边的水位始终保持在眼眶边上,像受了委屈的白龙马,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儿,咬着牙也不能让泪水流出来。
我们小时候经常给潭里扔石头,听声音水很深;也有老者探过深浅,一磨杆探不到底。一个村民在附近栽红薯,试着一口气打出一百多桶水,水位却没有一丝儿变化。我想,里边要么水源发达,能瞬间补齐打出去的水;要么空间很大,打出一百多桶水,水面下降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当然二者皆有的可能也存在。
由于潭口形似马眼,所以马面山,应为马眼山,这不是叫错,是当地人发音造成的偏颇。
石潭北测五十米左右的石盖上,裸露大量的火山蛋;东西是两座大山,山下面是否压有火山蛋无从知道;西南二百米也有不少火山蛋。火山蛋除了观赏价值外,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以根据火山蛋的矿物质含量,研究出地下的矿产资源的种类,以及储量大小。
石潭西南的火山蛋,俗称石心,容易被人误认成恐龙蛋。火山蛋是在火山喷发之前,地壳内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会被分解成细小的微粒,然后从火山口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灰。紧接着,沸腾的岩浆因内部压力过大,也开始不断地喷涌而出,有的岩浆从火山口流出,还有的就被喷到了半空中,而后者从空中下落时,又因高空温度低,所以其表面便会迅速冷却,同时石蛋在空气中不停地旋转,表面形成螺旋纹,进而变得圆润和光滑,最后再落入厚厚的火山灰中,就形成看起来像蛋一样的石头。
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上圆下扁,符合软体抛落物的特征,也就是说我们村这些石圪蛋毫无疑问就是火山蛋。
火山蛋的形成和火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能发现的火山蛋的地方,在早期一定有过火山喷发的地质情况,这里的“早期”,经地质专家们研究可知,大约均在800万年前。
有人会问这么小的石潭怎么会是火山口呢?那怎么不会?在冰岛众多温泉当中,有一个名叫维尔利尔间歇泉,经过研究人员的考察发现,这是一个火山口,地表直径只有7厘。
用磨杆探过深浅的老人说,石潭不是垂直向下,潭壁向西倾斜。这更能说明是火山口的可能,因为地下能量不管是气体还是岩浆,最早都是串岩石缝隙上升的。
我们村的这个石潭究竟是不是火山口,我看八九不离十,但有待专家进一步科学考证,说不定具有一定的商业开发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