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仁
2024年8月9日,预定从北京到河北白洋淀,趁周末到雄安看看。不料京津冀下午狂洒大雨。朋友好心劝我,去年也是这个时候,雄安受涝,建议我别去。但我还是上了列车。车即将到河北白沟站时,大雨倾盆,车停在铁轨上不走了。
列车晚点两个多小时,在夜色中到达白洋淀站。先行到达的家人冒雨开车来接,入住酒店。
从当晚到第二天,我们乘车,将雄安主城区和周边几乎看了一遍。今年尽管同样屡下暴雨,但雄安基本没有受涝之痒
2017年4月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出新华社于4月1日被授权发布的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很快传编海内外。同年,10月18日,雄安新区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
7年过去了,在白洋淀一带建的雄安雄起了吗?
笔者走进雄安,发现雄安城市雏形已起,中心区已崛起不少高档次的高楼大厦,包括基础设施及宏阔的休闲公园悦容公园、郊野公园也已投入使用,但人气不旺,许多房子已经建起,但入住人不多。看来,雄安建设和当年深圳建设模式差异较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建设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广招各路人才,开始有意来深圳创业的各路人才,多住的是铁皮简易房。建设者以只争朝夕的速度,边建设边改善生活设施。笔者当时以人民日报记者身份到深圳采访,见证了深圳建设者的精气神。那些年,深圳始终保持人气很旺,深圳速度也点亮中外。而今,雄安已基本筑好巢,但飞来的凤不多,入巢的似乎更不乐观,看来原拟迁此的部分央企或高端教育医疗文化等高端配套多在观望,还需抓好落实。雄安不少大厦已起,建设标准不低,但多是门可鹊罗;马路四通八达,但基本没有形成车流,没有堵车之忧。不过,趁周末预约门票,以好奇心,举家到雄安电教化介绍馆“ 雄安印象”,探竟雄安的前世今生的京津冀游客倒不少。“ 雄安印象”让人们通过电化手段,穿越历史遂道,了解当时决策建设雄安的大背景及详细规划。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当时提出的“高质量建设,高质量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要求,印象深刻。
此行雄安,得出的印象是,雄安雄起,尚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