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观看了电影《抓娃娃》,在现场看着一众大咖飙演技和搞笑,观影人大多数都被逗的哈哈大笑。然而,走出放映厅,回忆着剧情,再联系一下自己,拍了几下自己的脑袋:扯淡,这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吗?除了搞笑,与你毛关系啊?
《抓娃娃》讲述了一个反向“鸡娃”的故事,富豪父母“装穷”,通过极端精密的操控,践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育理念,希望复刻自己的成功之路,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里面的虐娃,看的让人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骂。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很普通很普通的,能有几个会像电影剧情中的家庭那样“土豪”?就算你土豪,你会做像剧中马成钢的事吗?我认为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孩子,纯粹就是为了他自己,他觉得自己小时候吃过苦,才有的现在,这一点,就已经是笑话了。
眼观现实,有几个土豪是真的因为小时候穷,后来就成了富翁的?我承认有,但是那都是傍着某些人或者投机取巧起家的。电影的剧情设定,脱离现实,就是一个浮夸出来的喜剧片而已,没有任何实际带动教育意义。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教育落差,其实,这些跟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没一点用。我就想问一句:谁家有那么多钱,请那么多人,十几年如一日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就是现实中的真实富豪也不可能有如此的耐心和精力吧?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想教育好孩子,先做好自己。我们首先要懂得:孩子不是家长圆梦的工具。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不是来替父母弥补遗憾的。孩子终究会长大、会思考,他会发觉自己的生活似乎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操控着。马继业终究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出了真相,当他发觉真相的那一刻,该有多绝望!之前虚构的世界瞬间全部坍塌,都怀疑自己是否真正的活过。
我们大部分家长挂在嘴边上最多的话就是“都是为你好!”甚至做出一些善意的行动或者谎言,来欺骗孩子。欺骗没有善恶之分,大人欺骗孩子的后果就是孩子会照猫画虎地学会欺骗。马继业在父亲精密的布局下成长成了父亲想要的样子,而优秀如马继业也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高考当天设计了一个诈骗,让所有人乱了阵脚,调虎离山之后他自己找到了答案,并用自己的行动让马成钢清北计划竹篮打水一场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马成钢那个优秀的教育团队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给孩子进行正向的引导和教育。而且马成钢也不必装穷,让孩子从小就对捡瓶子产生执念。父亲能做一个阳光健康的好父亲孩子还能差到哪儿去,自己真正做到自律,还用得着装穷演戏么?现实里做不到,才只能孩子面前一个样子,背地里一个样子。
只是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不同意勿喷,谢谢!
2024.7.24
沉默是犯罪最大的帮凶
——观看电影《默杀》有感
因为喜欢演员王传君,毫不犹豫的走进影院,观看了他主演的电影《默杀》。
本以为影片就是校园霸凌的故事,可是当影片开始的那一刻,就感觉不是那么单纯。影片集校园霸凌、凶杀、血腥、家暴、性侵、腐败、虐待儿童、宗教,各种卡审元素与一身,窃以为应该是目前为止今年尺度最大的一部电影了。
为什么叫“默杀”?看完影片,我深有同感:未涉及自身利益时,人们总是冷漠且大度;而一旦祸及自身,所有的宽容与善良瞬间烟消云散。突然想起了郭德纲说过的一句话:我挺讨厌一种人,那就是在不明白任何情况下,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影片中,王传君扮演的林在福患有疾病的女儿惠君,在校长女儿为首的四个霸凌者从校园楼顶的天窗上霸凌遇难后,林在福努力在校园门口发单寻线索,可霸凌者钟晓晴的母亲竟无动于衷,惠君的好朋友晓彤的妈妈李涵也视若无睹。李涵在家暴中苦苦挣扎,房主徐妈虽透过门镜目睹一切,却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选择沉默。李涵下楼时与钟晓晴的母亲相遇,得到的依旧是对方的冷漠不语。霸凌组被灭团后,发单之人换成了钟晓晴的母亲,可现场依旧是令人心寒的寂静,无人敢打破这可怕的沉默。小彤的闭口不言“装哑巴”是沉默,母亲对事实的压制是沉默,校方对真相的掩盖是沉默,警察对罪行的包庇是沉默,众人的熟视无睹更是沉默。当这诸多的沉默相互交织,便汇聚成了一股无形却致命的力量,那就是“杀”。这种“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血腥杀戮,而是对正义、对良知、对人性的扼杀。
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沉默者都成为了悲剧的推动者。他们或许因为恐惧、或许因为自私、或许因为麻木,选择了对他人的苦难保持缄默。然而,正是这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沉默,堆积成了无法逾越的高墙,阻断了受害者求救的道路,也让罪恶得以在黑暗中肆意蔓延。
这部影片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让我们在审视他人的同时,也不禁反思自己:在面对不公与苦难时,我们是否也在不经意间选择了沉默?别忘了,你的沉默就是对犯罪最大的推动!更别忘了,你的沉默,也许不经意间,就会反噬到你自己的身上!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024 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