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史 不忘初心跟党走
2024年8月10日上午,中共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支部委员会,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在福清市天河大酒店举行庆祝福清解放75周年活动。



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原福清市民政局王其忠科长,福清市社科联林秋明副主席,福清市中共历史学会,福清市商貿协会,福清市比干文化研究会,福清市城隍文化研究会,福清市非遗文化研究会,福清市消防协会,福清市姓氏源流研究会,福清市陈氏委员会,福清市念氏委员会等共六十多人参加活动。




大会由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立平主持。

上午十点三十分,主持人毛立平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会议开始,由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陈维宁首先致辞。

他说:75年前的1949年8月16日福清解放了!这一天是福清人民至今难以忘怀和值得庆祝的,也是我们今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倍感自豪和荣耀的日子!

接着,原中共福清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维忠先生讲话。

他对革命先烈们为解放福清作出巨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肯定了知青文化研究会广大知青们的满满正能量,希望大家再接再励,不忘初心,弘扬革命精神,宣传红色文化。
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渔溪分会老知青代表也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

兄弟单位及嘉宾参加此次活动。

知青文化研究会舞蹈队队员们参加本次活动并即兴表演。
回首75年前的今天,福清迎来了解放的曙光!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为之付出鲜血与生命。翻开福清的革命史……。

《福清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是一部兼具资政存史、教化育人功能的红色史籍,为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福清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是福清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相关单位,倾注大量心血,历经3年时间精心编撰。

曾记否,那是1949年8月15日……
中午,我军第十兵团八十五师第二五四团先头部队在莆田游击队配合下,占领东张;
下午5时,我部队从宏路南面越过福厦公路后,兵分两路前进:一路由参谋长杨清带领绕过五马山,经霞楼、松潭钟山直抵龙江下游,封锁敌人水上逃路;一路由团长李力群、政委施光华带领,经金印、上张进入县城南郊的五马山麓。
同一天,第二五三团的两个营攻入渔溪后,一个营在玻璃岭一带构筑工事,防敌南逃;另一个营沿倭岭向五马山逼进,以机枪封锁五马山敌人炮兵阵地,掩护先到五马山麓的二五四团战友攻击五马山敌人阵地。五马山守敌凭借险要地势,居高临下进行顽抗,使战斗异常激烈。
在五马山麓,二五四团四连副排队长张瑞芝率领全排战士与敌人争夺阵地。经过3小时激战,于16日凌晨攻下五马山敌人炮兵阵地。激战中,张瑞芝英勇牺牲。受到重创的敌军溃退进县城。
在攻下五马山后,二五四团战士迅速进入县城南面水南,准备冲过利桥(龙首桥),占领敌人另一据点瑞云塔。


8月16日早上6时,二连连长沙飞龙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在机枪掩护下冲上利桥,至桥中时,瑞云塔上敌人机枪突然大作,连长沙飞龙和李炳湖排30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正面强攻无法取下瑞云塔,遂改为两路夹攻的战术,攻取瑞云塔。一路从倪埔村附近渡过龙江,迂回到瑞云塔东侧进攻。
此时,时值龙江潮水上涨,部队无法过江,福清游击队便发动玉塘、倪埔两村群众在江面上架起一座木板浮桥,让部队快速通过龙江,迂回进入玉塘村西、瑞云塔东侧的吴氏宗祠内,在祠堂顶上用机枪压住瑞云塔敌军。另一路仍从利桥南正面发起猛烈进攻。瑞云塔上敌军腹背受攻,招架不住,只好弃塔躲进城内。
二五四团攻下瑞云塔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路从南门正面进攻;一路进入瑞亭,攻下东皋山并从东门绕过田墘进入河后包抄,断敌人逃往海口之路。
8月16日上午10时许,人民解放军从南北两面攻进县城时,县城敌军主力大部分已逃往海口,从海上撤退,剩下掩护撤退的敌军400余人,全部被歼。
随之,红旗在县堂顶(县治所在地)上空迎风飘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福清军民经过艰难曲折、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福清利桥,古称龙首桥。 因其是建于龙江上游的第一座古桥,故名“龙首桥”。古时传说每年元宵节过此桥可保全家平安吉利,因此,远近乡民扶老携幼来此过桥游玩,故该桥又名“利桥”。
现在的利桥始建于宋天圣五年(1027),原址在县城南门外, 横跨龙江两岸,元至治二年(1322年)重修, 明万历初年,县令许梦熊又主持修茸。后因风水所忌,移桥于小孤山,即现桥址,又于桥边建瑞云塔,是福清境内第一座横跨龙江的大桥。初建时是木构大桥,原址与县衙对直。后移桥至小孤山下,跨江再建。1980年在原台上加建钢筋混凝土,原桥面加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改建后桥全长90.8米,桥面净宽7米 ,2007年再次修缮使用至今。从桥上走过,感受脚踩古旧桥墩撑起的悠悠岁月,仿佛下一秒马上就会从2024年穿越到了明朝,声临其境的感受。
庆祝会结束后,在知青文化研究会文娱部丁子森部长指挥和文娱队员们带动下,大家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拉开了本次活动序幕!

活动现场群情热烈、气氛浓厚,“福清知青永远年轻”的口号响彻全场!处处彰显知青文化研究会知青们的青春活力和知青精神的特质!



旅日三十年归来的知青会员林世平用浑厚的声音清唱《我爱你中国》,表达了游子归来对祖国深情热爱的情感!受到大家热烈鼓掌!

大家深深感到,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忆英勇的事迹,感悟先辈的坚定信念,作为福清知青文化研究会的一员,深知肩负着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精神的责任。大家纷纷表示:我们要在知青文化精神的探索中,不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在时代的长河中永远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紧接着,林英等两位老知青还为大家表演了吉特巴双人舞,舞姿优美、舞步轻盈欢快,音乐节奏强弱相间,顿时把观众带入了崭新美好的时代!


紧接着,场上响起革命歌曲《军民大生产》,把大家带入了解放前夕,革命根据地那个热火朝天的军民劳动场面。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陕甘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
1942年到1943年,音乐家张寒晖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深深感染,以华池县当地民歌《推炒面》为基调,创作出了《边区十唱》,后来在1964年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中,采用了这首歌曲,并且更名为《军民大生产》。
接着,由知青文化研究会老知青舞蹈队围桌即兴表演的锅庄舞《欢乐的海洋》把活动引入了高潮!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奋斗,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福清贡献我们的力量,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迈向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本次活动既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又加强了知青们交流互动,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大家纷纷合影留念,希望能够永远记住这场美好的聚会和欢乐时光!
福清电视台全程跟踪拍摄,将于近日播出!
附:活动期间合影花絮


























总 编: 陈维宁
副总编: 毛立平
执行总编:毛 青
图文编辑:毛 青
文稿提供:毛立平
图片提供:吴国土、黄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