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每次想旅行,总想选在徜徉游历可以悠闲天地、自由呼吸的山水间。
这一次,我却选择了上海,选择了无限繁华背后承载着中国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与文化的“东方巴黎”。
登上飞驰的动车,耳边一遍一遍回响着早年播放的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曲: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这似乎是我对于上海一种既空泛又被定格的印象。曾记否:30年代的上海,内忧外患,商会遍及,而如今呢?带着满脑子期待,我发出了此次旅行的第一条微信:上海之行,希望在繁华盛景中遇到曾经的历史记忆。
一小时不到的车程,未等思绪平静,上海虹桥火车站就到了。为了能真正触摸到上海的灵魂,我早早的在网上预订了外滩附近的酒店。酒店距外滩仅一街之隔,正可以闹中取静,静中觅景。 酒店到外滩,步行只一刻钟。沿途随处可见百年以上的经典建筑,标牌上的标记清楚地告诉人们建筑的时间与风格,使人顿时有了瞬间穿越的感觉。上海很安静,当安静与繁华交织在一起,除了有文字错搭的感觉以外,似乎还有一种现实的错位。然而,当你身临其境时所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她的硬件文明,同样重要的还有软件人文的感觉。因为我所看到的是连同城市里旅游的人们都有着特别的儒雅,不张扬,不喧哗,就像这座城市中的建筑一样,大气包容。
从一个城市的建筑中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对历史价值观的认同与保护。万国建筑群与外滩交响相映。不仅浓缩了上海的特征,也代表着上海的灵魂。这座全长四公里的建筑群,有哥特式建筑、古希腊建筑、法兰西建筑等等均精于设计而风格迥异,建造于一百多年前的租界时期,在今天看来,这道风景线应该是这座城市的点缀与象征,而作为当时“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禁地,却给国人留下了永远不能磨灭的民族耻辱。这些,想必每一位来此游览的中国人都会重新回顾一下历史,遥想一下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岁月。当然,历史不能改写,未来却可以创造。如今,上海作为全世界一流的港口贸易城市,早已令他国刮目相看。这些,均可以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了。

从万国建筑群边拾级而上,景色已全换了“人间”。滔滔黄浦江兀自东流,在我未知的上溯千年里,曾上演了多少国仇家恨和悲欢离合,又造福了多少黎民百姓于航运或渔业。今天,她的容貌给世人的又多了一种妆容,那就是她的景色把这座城市装点的若玉带绕青峦,如碧镜映羞花。游兴未尽,黄昏已至。不想,夜晚的外滩竟如琉璃般璀璨,大小游船竞相上演灯火的盛宴,巨大的游轮在灯光的映射下如蝉翼般透明又虚幻。坐在船上,两岸各式建筑依岸而退,寸土寸金的楼群更在夜晚绽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如过仙境。这时,一切都似乎远离了,唯有这灯影,这江水。恰如,红尘皆世外,伤情不相拥。 城隍庙与南京步行街应该是每一个去沪上的人都要光临的地方。这里既热闹又生活,给人以现世安稳的舒适。特别是南京路步行街上生意兴隆的小型观光车,每一辆的前边都印有花旗银行的字样,这让我不由的想像着民国时代的上海,摩登又阔绰的洋场女人,手挎抻包,款款而行的模样。那时的上海,同样在这条步行街上,写尽繁荣与奢华。今天,这里仍然续写着历史的余香。因为,这座城市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歇。
当然,东方明珠塔、豫园、博物馆、杜莎夫人蜡像馆等经典景区一定不能错过,其中尤以明珠塔与博物馆为最。前者是现代建筑文明的巨作,后者则展现着中国古代艺术雄浑端庄的厚重历史画面,这会让每一位游者邂逅一次, 就终生难忘。 每次出行,总会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话:文化是旅行的灵魂和核心,没有文化的旅行是苍白无力的。想必这句话一定出自哪位资深旅行家之口。是的,开启一次全新的旅行,想必应该遇见的不仅仅是她今天的容颜,更应该探求她曾经的沧海如何变之为桑田。其实,这一次上海之行,我只是轻轻的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又怎能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尽她倾国倾城的容颜?
好在,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放慢了脚步,放松了心情,卸下了束缚,收获了即使老去也会历久弥新的上海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