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七夕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农历的七月初七,已被“多情”的国人化身为情人节,。其实,最早的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星宿崇拜,后来演化为拜祭“七姐”的活动。 七夕节的传说故事是关于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相传牛郎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农民,他的父母早逝,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把它的皮剥下来,用它的皮做成一双鞋子,穿上这双鞋子就可以在天上飞。牛郎和织女感激老牛的帮助,于是按照老牛的嘱托,用老牛的皮做成了一双鞋子,穿上鞋子,他们便飞到了天上。但是,王母娘娘得知了这件事情,为了维护天堂的秩序,她用天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开了。从此以后,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才有机会相会一次。再后来,这个神话般的爱情故事,又被搬上银幕《天仙配》,剧中的董永和七仙女就是这个传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
细细品读这个神话般的爱情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个中的瑕疵。那就是牛郎在那头会说话的老牛“唆教”下,偷窥仙女洗澡并拿走其衣服。这样的行为放在当今,是令人不齿也是违法的。当然,这本身就是一种传说的神话,我们无需多言多语,只是觉得关于七夕的传说,是否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纵观国人泛滥成灾的情人节,无疑为商家辟了一条发财的路径,也令大众进一步感到“审美疲劳”。其实,爱情的幸福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理解、包容的基础上,而不只是享受“跟风”的情人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随。曾经轰动全国的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结合,让我们明白:爱情并不是年轻时的激情和浪漫,更是一种岁月的沉淀和互相理解。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超越年龄差距和人生起伏的真爱。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