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钟声依然回荡
张升发
在秦岭南坡紧紧坐落着一小块盆地,
银花河川流不息像巨龙在峡谷腾飞 ,
从西边的葛条湾汹涌咆哮而来,
一道缝隙从整个盆底撑开
然后又一头向南塬涧金钟山撞去,
似沧桑洪钟般的山脚因而“叮噹叮噹”作响
捧出一个“银水撞金钟”的绝美传奇。
听!银水撞金钟的余音还在土门回响——
悠久得可以和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记忆联系:
这是春秋时期的荆楚蛮子古国,
用老君炼丹双炉土洞继而变为冶铁铸器
把高滩悬崖石窟窍凿,
这里曾是唐中宗以崔湜充使役徒数万把月日滩、
孤山坪和马浦滩开山通漕,
这里曾是明清两代商贸极其兴盛的骡马古道,
清顺治年间始设的商州“土门里”衙门威坐,
石砌过风楼下满地铺出无法邮递的惆怅和困惑。
巴蜀 秦楚 移民 马帮——
南北驮队的铃声、商旅山道的吆喝,
寺院庙宇的木鱼之声,似乎还在耳畔回响……
骡马店、碧云寺、龙王道观、老爷庙,
都是土门历史凝固的音符和曾经繁荣的历历可考。
朋友,我们一起去听水撞金钟的雄浑悠扬——
盆地新月,映照着银花河夜色的梦幻卓烁,
千年逝水,斑斓着土门里诗韵的风影律动。
骡驮肩背早已改为车辆输客运货,
暖水川原生态温泉依旧秀丽婉窈。
八十河长寿村总是在双胞胎溪流繁衍着,
高台寺“晃荡石”伴随百姓小康日子悠悠过。
母子峡七星高照尘世的苍茫与蹉跎,
苍垭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因改河造田被开凿。
移民新村升腾着祖辈殷殷希望、生生不息的烟火,
放路灯 舞龙灯 玩花灯
花鼓 孝歌民俗在这里演绎喜怒哀乐。
土门“八景十观”诗赋妙联已史册典藏,
炫耀着古镇千百年的美丽传说。
古宅 古风 古韵 古镇——
释怀于汩汩流淌的银花河泛起的浪朵,
翻飞闪烁着,晃动于高高举起包谷酒杯的乐淘淘……
朋友,我们一起去听水撞金钟的恢弘嘹亮——
如今,这座历经千载的历史文化古镇,
正以它纯朴的美丽向我们展示当代靓丽的风貌:
这里有老红军及中原突围部队战壕浸染过鲜血,
参天古柏树见证英贤们不凡岁月的铿锵脚步。
全国治安模范王福久三赴北京登上受奖台,
抗美援朝立功捐躯、张喜财烈士扑汤蹈火。
巡回教学吴传宏号称“二万五”青春在溪流险山中踏歌,
老山英模杨春善,以“背山的人”赓续军人血性胆魄。
江南医院武双善,仁心仁术播撒大爱医德满商山,
巾帼标兵鄢小珍,创建“土门公社”民宿品牌
打造《小隐九号书院》,再铸文旅康养品质生活。
人文 僧侣 商贾 士农——
历史厚重,是河岸土地与生灵的辽阔,
人才辈出,留下古镇铅华退去的大写符号。
这里深受秦楚文化的融合既含北方之粗犷
又兼南方之灵秀乡风淳厚简拙。
我仿佛看到在秦楚往来的古道两旁,
丹宁高速盘碧野四通八达穿山越壑,
345国道畅行古镇,促乡村振兴产业之路更宽阔。
在苍翠的大山深处,站立着一座更加年轻美丽的古镇,
宛如一块璞玉在商於古道旁遗落。
邈远的时空隧道,带着泥土芬芳,
迈着轻盈的舞步款款走来,鸣响新时代的钟声
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 笑迎天下八方宾客。
2024.7.6.撰于龙驹古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升发,网名海涯,取学海无涯之意。男,生于1958年2月,陕西省丹凤县土门镇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现主要从事家乡地域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已有多篇文稿在相关报刊网络平台发表。丹凤县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商洛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