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那达慕”
陈 玲

夏日的草原,碧草如茵,花香四野。在这草原最美的季节,我遇见了蒙古族传统的节日——“那达慕”。它让我沉浸式地感受到了“马背民族”的独特魅力。
那达慕”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起源于蒙古汉国建立初期,据《成吉思汗石文》记载,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为了检阅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便每年在7—8月间举行“大忽力草台”,这便是“那达慕”的雏形,经过元、明两代的发展,射箭、赛马、摔跤三项比赛结合,形成了“那达慕”大会的固定形式。清代时,“那达慕”成为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的游艺活动,规模、形式和内容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传统文化娱乐形式,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它是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草原文化节庆活动之一。2006年,“那达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9日,我和老伴从达莱诺日镇出发,来到了白音敖包林场,打算到花海中与蓑衣鹤们来一次美丽之约。刚到住地,店主便告诉我俩一个好消息:这里正在举办“那达慕”。原来赤峰市“那达慕”大会18日在克什克腾旗开幕了,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遇不可求,遇上了,就不能错过。我俩当即决定,爽约蓑衣鹤,赴约“那达慕”。
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那达慕”会场就设在白音敖包林场的草原上。草地上,停放着来自全国各地及各盟、旗的车辆。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放下手中的事情,从四面八方来到这片草原,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会场外围,搭起了无数蒙古包,形成了一个小市场,有卖各种叫不上名字、没有见过、更没吃过的传统美食、小吃的;有卖当地土特产品、工艺品的;有租借凳子、马扎、小椅子的;有卖雨具、遮阳伞(帽)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来到大会会场,会场上空彩旗飘飘,带有大型宣传条幅的氢气球随着微风在空中飘荡,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弘扬北疆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文旅“那达慕”大会”会标,用蒙汉文字书写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巨幅标语,分别立于舞台两侧。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着欢快的音乐,营造出一片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整个会场用小彩旗圈出个大圆圈,观众在圆圈外就坐,蓝天艳阳下,人们井然有序。

首先入场的是射箭队,十几支队伍打着各种花色图案的彩旗进入会场,男女老少都身穿节日盛装,脚蹬崭新且做功精致的蒙古靴,男士头戴蒙古帽,女士戴着漂亮的遮阳帽或围巾,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他们手拿弯弓,肩跨箭筒,精神饱满,整装待发,简单的仪式后,退场候赛。
在候赛区,一位着装艳丽,箭筒特别出众的女士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走上前去:
“您好,您的包很漂亮,我能拍照吗?”
“可以,拍吧”,她边整理衣服边说:“咱俩加个微信吧,交个朋友”。
“好的”我愉快答应。
拍完照片,我随即发给了她。
“这么漂亮的包是您自己做的?叫什么名字?”
“叫箭筒”,是为参加比赛专门买的”,她用还算流利、且带有蒙语味道的普通话回答。
比赛正式开始,几个赛道同时进行,按年龄分60岁以下和60岁以上老年组,按性别分男女组。只见选手们气定神闲走向赛位,调整好呼吸,装箭、拉弓、瞄准,一气呵成,屏住呼吸,发箭,娴熟老道,一箭中的。男士沉着稳重,女士潇洒干练,他们的眼神里透着刚毅与果敢,认准目标,手到擒来,稳、准、狠是他们的制胜法宝。特别是女士,在弯弓射箭的那一刻,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成绩优异者,在草原上享有最高荣誉,被授于“神射手”称号。
这边射箭比赛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那边摔跤赛场上又传来了阵阵喝彩声。人高马大,体壮如牛的选手们,上身穿铜钉牛皮坎肩,下身穿宽松白裤,外加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腰间系着用彩色稠布做的围裙,脚蹬蒙古靴,有的脖子上还戴着拴有五颜六色彩稠条的项圈,跳着具有民族特色,模仿狮子、鹰等姿态的“鹰步舞”入场了。他们挥舞双臂,跨步跳跃,威武彪悍,体现出蒙古族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为比赛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视觉享受。

仔细观察后,我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有的选手脖子上戴着彩条项圈,有的没戴,戴着项圈碍事不?问“度娘”才知道,蒙古语中,摔跤叫“博克”,项圈叫“将嘎”,它不是随便能佩戴的,只有达到一定获胜次数的,才有资格佩戴,其在比赛中的意义相当于奖牌。
可别小看这呼呼啦啦的项圈,它是蒙古族博克手的传统服饰,是博克手荣誉和级别的象征,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稠条也越多,是优秀博克手的标志。它象征着凝聚勇气、智慧和力量的崇高荣誉。2006年,将嘎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啦,选手一对一较量,将嘎也随着博克手的身姿变化而翻动飞舞,这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增添了博克的观赏性。博克较量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年龄限制,不分体重级别,只有力量与技巧、耐力与毅力的较量。几个回合下来胜负难分,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那达慕”,是蒙古族最隆重的草原传统文化节庆之一,每年都要举办不同层级的大会。无论是哪个层级的,都是对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那达慕”定会走向世界,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朋友也能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有人说,人的一生一定要观看一次“那达慕”,而且最好带上家人、朋友,我做到了,我是幸运的。
遇见,就是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