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难忘井冈山
徐志赓(浙江东阳)
那一次到井冈山,是初夏。
我们住在茨坪的一个宾馆里。清晨,我早早起来,在窗前眺望远处那些幽暗的山峰。过了一会儿,其中有一个峰顶,被透过云层照射而来的一道阳光所映亮。山峰起初是微红的,然后粉红了,最后,像燃烧的火焰,红得那么耀眼,红得那么美艳。 太阳冉冉上升,那个红色的山峰一变而为翠绿的了,紧接着,一个个峰顶全都翠绿了,翠绿的群峰环抱着井冈山的黎明。井冈山的太阳,我觉得比哪儿都明亮、耀眼、迷人,突现出无限的灿烂和生机。
那天,在太阳的照耀下,我们来到了大井,来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虽然故居的老房子早被烧毁了,仅留下一道残壁。但现在,被烧毁的故居按原貌给修复好了,据说那道残壁就嵌在新砌的墙壁之中。在故居前的草坪上,还留存着一块大石头。听导游讲,毛泽东同志当年就是迎着晨曦坐在这块石头上读书的,有时点起一支香烟在思考问题。我想,一切关于革命的问题,毛泽东同志都想到了吧?
车子开上黄洋界,我们下车参观了陈列室,参观了哨口的工事遗迹。一道石碑,毛泽东的一首《西江月•井冈山》,金字闪光,赫然在目。耳畔似乎响起了当年的隆隆炮声,敌人在红军的猛烈炮火下,鬼哭狼嚎,四散逃窜••••••
我们又到了大小五井的小井、中井,参观了当年的红军医院以及红军留下的一处处遗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当年红军在井冈山,备尝艰难困苦,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于燃烧成熊熊大火,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烧得土崩瓦解 ,迎来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天地。
遥想当年,就在那座山脚下,在一座小楼房里,黑夜里点亮了一盏马灯,毛泽东在灯下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八角楼的灯光,它划破了漫漫长夜,唤醒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井冈山的斗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井冈山,不愧为一座革命的山,革命的丰碑,将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作者简介
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