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一个夜晚,没有月光,乡间小道不见一丝光亮为夜行者照明。谁也没想到,黑暗中传来碰撞声,一名30多岁的女子骑着电动自行车,和70多岁的老人发生了致命碰撞。男子不幸身亡,女子的人生也因此陷入困局。
受害人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的生活一直由他的儿子照料。老人没有老伴。事故导致老人遭受了严重的颅脑损伤,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尽管医生们竭尽全力,但最终老人还是因伤势过重而离世。
受害人的遗体在太平间静静躺了三个月,家属因不懂法律,不知如何维权,只能眼睁睁看着老人的遗体无法得到安葬。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不仅夺走了老人的生命,还让他的家人背上了沉重的医疗费用,耗尽了所有积蓄,甚至无力承担老人的后事。受害人的家属陷入了绝望,他们不仅失去了亲人,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
公安交警大队的鉴定结果显示,老人的死亡正是由这次交通事故引起的。事故的双方当事人还是同乡的村民。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被告人仅仅垫付了几千元医疗费便置之不理,这对于庞大的医疗费用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于是,受害人家属找到了县人民法院正对面的洛宁卓青律师事务所的黄国萍律师,在接受委托并全面了解案情后,立即发起诉讼并积极与办案法官及立案庭联系,按照法院规定流程并不允许立民事案件,需要先等待刑事案件的审判,但黄国萍律师深知受害人一直在太平间未安葬,情况十分着急,家属急需费用来埋葬受害人。
于是,黄律师多次去立案庭协调希望能帮助解决问题,最终法院同意帮助调解,调解过程十分漫长,黄律师与办案法官不断进行协调和沟通,并与案件双方当事人联系,希望能够促成双方的调解。他们深知,如果调解不成,问题解决不了,还可能引发报复,加剧矛盾。
然而,由于双方对事故的认知存在差异,多次调解都未能取得成果。家属们坚持不懈,继续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
在调解过程中,受害人家属情绪激动,但黄律师和法官耐心地安抚他们的情绪,强调只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化解矛盾。并告诉受害人家属千万不要做傻事。后来,在多次坚持不懈地努力下,被告人最终同意支付医疗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经过一番波折,受害人终于得以入土为安,同时对被告人签订了谅解书。虽然这场事故给双方家庭都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但至少在法律的框架内,找到了一个相对公正的解决方案。
黄国萍律师在得知老人终于可以安葬的消息后,内心很欣慰。对她来说,这不仅仅是办理了一个案件,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法律正义的维护。她深知,如果老人不能得到妥善安葬,家属心中的怨气和悲伤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
这起事故,虽然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但也展现了法律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黄国萍律师和法院法官的不懈努力,不仅让受害人家属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也让被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实现了双方的和解,为这个悲剧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正如古老的智慧所言:“化干戈为玉帛”,通过法律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我们可以将悲剧转变为和解,让悲伤的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愈合。
以案说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事故发生后,应当根据事故责任来确定赔偿责任。如果事故是由于一方的过错导致的,那么该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有人受伤,应当立即进行救助,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是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
如果受害者或其家属不了解法律程序,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在中国,有法律援助机构可以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在许多民事纠纷中,调解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它可以帮助双方在法律框架内达成和解,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他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他还需要对受害者或其家属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民事案件中,通常需要先解决刑事问题,然后才能处理民事赔偿问题。这是因为刑事案件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而民事案件主要涉及个人权益。
法律不仅是冷冰冰的规则,它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受害者的关怀。在这个案例中,法律工作者通过努力,帮助受害者家属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和安慰。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处理社会矛盾和保护公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提高法律意识,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作者:雷冰
法律咨询:
马主任:13303883667
黄国萍律师:15038606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