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英雄宋善牧的女儿宋沅殊老师给我发来很多照片儿和文字,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很受感动。
这位老兵叫董志华,91岁了。中共党员,1933年生于北京。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126师,参与大别山剿匪战斗。1950年10月18日以作战参谋的身份随四十二军126师步兵377团第一批秘密入朝,成为中国首批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历经第一、二、三、四次战役,转战朝鲜半岛东西海岸,历时26个月。1952年12月,随四十二军奉调回国,驻防广东省。
1958年下放黑龙江省北安农场。后在佳木斯市文化局离休。曾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解放华北纪念章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颁发的军功章;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1年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董志华老人这次北行,是女儿董文君陪伴而来,他们是从昆明出发,准备先到哈尔滨,再去北安农场。董老的夫人青华也是一位老兵,已经去世。
青华,是中国民主同盟党员,北京生人。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1949年9月四野十三兵团政治部,随军入湖南,一路征战。1950年7月华南军区文工团团员,驻军广州市战士话剧团演员。1958年受丈夫株连被下放黑龙江省北安农场。1959年到佳木斯市剧团演员。曾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中南纪念章;解放全国纪念章;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老人很健谈,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谈起打仗那些事儿,他神采飞扬,非常激动,充满了自豪感。老人的记忆是那般深刻。老人说:趁我还硬朗,我要回到我曾经学习工作的地方——北安农场。祖国强大了,我们赶上好时代,我也要看看我献出青春热血的地方变化成什么样子。
宋沅殊老师所在的抗美援朝后代和平艺术团的几位朋友为老人接风洗尘。他们酒桌儿上听老人讲述战场上的故事,时而热泪盈眶,时而畅谈感想。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这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是的,这样的现身说法,这样的感人场面,怎能不激发每个人的爱国情怀!
祝这位老兵健康长寿,多给后人讲讲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故事。
也祝愿这些老兵的后代们,永远记着他们的父辈流血牺牲的故事,用于激励自己,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完成父辈未竟的事业!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