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凤军,黑龙江青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纪文化艺术社秘书长,《当代军旅诗词》微刊编审。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词中国》、《红叶》、《解放军报》和强军网等报刊媒体。)
写诗是一种修行
张 凤 军
细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静地坐着了。早些年,自己戎马生涯,每日都在忙于军务,有点闲暇时间,也要陪陪老婆、孩子。也就是这几年,工作相对轻松了,才有时间坐下来、静一静,细致地思考自己喜爱的诗词。
我总是认为,写诗也是一种修行。不仅因为写诗需要时间思考,更是因为写诗可以很好地回顾人生,对社会进行认真观察,嬉笑怒骂皆可成诗。有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泡上一壶茶,静静地坐在书房,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生的过往,工作的、生活的、快乐的、痛苦的、分别的、相聚的,点点滴滴,都从眼前经过,一鳞半爪触动自己,就成了诗的素材。比如,我的小诗《送岳父岳母回东北》(细雨迷蒙秋意深,忍将挥手泪沾襟/高铁一程关内外,两头俱是挂牵心)、《道上》(归来霏雨洗黄昏,滚滚车流淌水痕/一路徐行天色晚,熏风早我叩家门)、《八声甘州·端午遐思》(叹悠悠往事涌心间,一盏梦乡关/有麦田追逐,林间采艾,暮雨流连/最爱邻家小女,头戴绿花冠/端午一筐事,难忘童年。 无奈光阴辗转,任青春逝去,戎马闲鞍/品年来况味,渐觉老心宽/但只是、难寻野趣/想儿时、浊泪竟无端/菖蒲节、还思塞外,今夜阑珊)等等。这就使得生活变得十分丰富起来,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但在诗中也很灵动、很有趣。我特别喜欢汪曾祺写的《家人围坐灯火可亲》,他的笔下生活是美好的、可爱的,他那颗热爱生活的心总是鼓舞着我、感动着我,让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打点生活。
有的时候,我也喜欢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观察社会,常常能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比如,我的小诗《见工地多为中老年工友》(拔地楼群节节生,霜丝每见架间行/青春多少商潮里,唯剩几人当苦丁)、《冬日偶见工人露天吃饭》(六室豪居值万千,几成能付苦辛钱/视频尽报衣食好,谁料寒风作午餐)、《外卖小哥》(风雨穿梭送未休,思娘盼子泪常流/踌躇年末回家路,聚散人间皆是愁),当然还有很多。这样能促进我更深入思考社会,从管理的角度分析得失,从人性的角度判断是非。记得前几天,我乘坐地铁10号线时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8、9岁的小男孩,车到团结湖站时上来一位老人带着一个4、5岁的小女孩,本来小男孩是可以不让座的,因为周围还有很多成年人,但这位妈妈主动让自己的孩子让了座,当时我非常感动,相信这么有素养的妈妈,将来小男孩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来之后,自己连夜写了一首小诗《让座》,还与自己的女儿谈起此事,告诫她将来也要这样带大自己的孩子,不要让社会浊流影响孩子的成长。
人们都说诗人是悲悯的。写诗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生活、专注观察、专注思考,带着一颗温暖的心过好每一天。一些人总是问我,你怎么这样热爱生活?我要告诉他们,我是怀着一颗诗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