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面和十块钱的故事
作者:张利平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朋友圈里有一则消息刷屏,商州区某小学一名王姓老师患病在西京医院救治,由于病情凶险,急需大笔费用做手术和后期康复,众朋友发起水滴筹。有一朋友留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雨天没带伞的时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留言感动了我,我也捐了一点钱,同时勾起我对30多年前一段往事的回忆。
那是1991年7月的一天,我刚从商洛农校毕业,等待分配。学校放假后,我们几个商州同学还在学校逗留了几天,整天在商州城里闲逛。记得有一天,同学小李约我到山阳县城游玩,我还没有去过山阳,就欣然应允。于是我和小李就乘坐商州到山阳的班车来到山阳县城。当时我身上仅剩20多块钱,大概可以住一天店,吃三顿饭,原想第二天就回来了,也没有多想盘缠够不够。到了山阳县城,我们在靠近城东的一家旅社登记住下,然后我和小李到山阳县城四处游逛。山阳县城不大,半天就逛完了,我原想第二天下午我们就可返回商州,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小李说他此行的目的是去看望他的女朋友小杨。小杨是我的同班同学,家住山阳县城东郊。小李不说,我还不知道他俩谈恋爱的事。在农校上学时我的情商较低,整天傻乎乎的,只盼望吃顿好饭或同其他同学游玩,对男女之事天生愚钝,好像成熟较晚,因此小李和小杨相好之事,我一点儿也不知晓,觉得很吃惊。我对小李说,自己身上带的钱已经花完了,今天不回去就没钱花了。小李说他身上带的钱较多,让我别操心。由于谈恋爱是私密行为,我也就不充当电灯泡了,没有跟小李一同去东郊小杨同学家,我继续在县城及周边闲逛,爬了苍龙山,看了丰阳塔,利用口袋中仅剩的几元钱吃了特色小吃炒饸络、炒油粉等。
我本想第三天我们该回去了,没想到第三天早上我醒来,小李同学又不见了踪影,可见爱情的魔力实在太大了!我此时口袋里就剩几毛钱,只好买了两个罐罐馍吃了。腰里没铜,不敢胡成。我无心再闲逛,窝在旅社床上睡大觉。天黑时,小李回来了,我问他身上还有钱吗?借我点儿,让我出去买碗面吃。没想到小李说他身上的钱也花光了,可能和女朋友胡吃海喝消费完了。我沮丧极了,只好饿着肚子和他商量如何返回商州,同时担心欠旅社的住宿费如何解决。没想到小李说他进门的时候,旅社老板已拦住他让结清了这几天的住宿费,于是他才身无分文的。我提议让小李到他女朋友小杨家里借十来块钱买回商州的车票,但小李不肯,认为太丢脸。我想我去吧,又不合适,因为我到山阳没有去见她,况且我们在学校交往也不多,实在羞于启齿。最后我和小李商定,第二天早上步行到城外,中途拦截山阳到商州的班车,待到商州城里后,再到我表伯处借钱还车费。我表伯在西岗楼地区资金局家属院看大门,我经常去他那儿玩,他待我很好。有一次晚上,我还在他的门房里睡过一回。主意打定,我俩早早上床休息,养精蓄锐,以便第二天步行出城。由于全天只吃了两个罐罐馍,我肚子饿的咕咕叫,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不知后半夜几时才睡着,迷迷糊糊中听到小李喊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太阳已升起一杆子高了,已经是早上9点多了。早班车是8点开的,这时可能已到商州闫村地界了,看来今天出城拦车的计划落空了。我和小李互相埋怨几句,只好在旅社里喝饱了自来水,顶着七月的太阳走出山阳县城,向商州方向走。想着见车就挡,说不定有好心的司机可以捎我们一程,万一挡不住车,我们就步行到闫村,因为闫村有我一个熟人,到那里再做打算。
出城之后沿公路走,满肚子的自来水咣当咣当直响,好像也不觉得有多饿。七月的早上,太阳也很毒辣,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步行两个多小时,12点左右到达伍竹园镇时,太阳已直射头顶,晒得人头皮发麻,脸和胳膊火辣辣的痛,汗水早已溻湿了衬衣,虽然出门时喝了一肚子水,但一直没有小便,可能水已变成汗水了。又走了一小时,脚步越来越沉重,像灌铅一样,感觉人有些昏昏沉沉,有中暑的症兆,我赶紧提议在路边的白杨树下休息休息。休息半小时后,我们又继续前行,一路上也遇到过几辆车,可是没有拦住,他们均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扬起一阵尘土,于是我们脸上身上更是污迹斑斑,像逃难的一样。走到安武村附近,天色变暗,不一会儿,电闪雷鸣,下起了大暴雨,我和小李急忙跑到路边一个岩窝下避雨。可是由于雨太大,风将不少雨点吹到岩窝下,我们的衣服也湿透了。我俩不住的诅咒天气,过一会儿又祈祷天气快快转晴。一个小时之后,风停了,雨住了,知了又开始了嘶哑的鸣叫,路上水淋淋的,我和小李拧干衣服又开始艰难的跋涉。
快到磨沟口时,我们实在走不动了,突然听到身后有拖拉机的吼声,转身看到远处过来一辆手扶拖拉机,我俩好像看到了救星,立在公路当中强行拦住。后来闲谝才知道司机是沙河湾人,他说他看到我俩很狼狈,出于怜悯,才同意拉我们一程。于是我俩乘拖拉机于下午三时左右到达闫村乡政府附近。我和小李去找我在黑山实习时认识的闫村乡畜牧站的石立民老哥。可以说吉人自有天相,很巧,我们来到闫村乡政府附近立民老哥那间低矮的兽医门诊部时,看到他刚背着药箱从河对面的村中返回。看到我俩落魄的样子,立民老哥吃了一惊。我向他说了我们从山阳走回来的过程,他立即打来一盆水,让我们洗脸,并用毛巾帮我们收拾衣服上的泥点子。之后又麻溜的为我们做饭,当时立民老哥用的是柴炉子,虽然设备简陋,但是立民老哥还是手脚麻利,不到30分钟就做出了一大盆西红柿鸡蛋拌面。记得我吃了两大老碗,直吃得肚子撑的不行了,还喝了半碗面汤,才放下碗。现在想起来,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红柿鸡蛋面了,后来在食堂和饭馆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吃过饭已经下午五点多了,也耽误了山阳去商州的第二趟班车,再说刚吃了立民哥的饭,实在不好意思再开口借钱买车票。主要是我和立民哥不太熟,仅一面之交,还是实习时在黑山畜牧站开动物防疫会时见过一面,今次投奔他实在是迫于无奈。于是我和同学小李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天晚上住到我实习时的黑山畜牧站。黑山畜牧站的张哥是我们的学兄,也是小李的老表,我们准备到黑山畜牧站,再从张哥处借钱买黑山至商州的回城车票。吃饱喝足,我们告别立民哥,跨过安武河,爬上一面坡,翻过坡梁后再下到沟底,向黑山老街道走去。
下午七点左右,我们来到黑山畜牧站,但是大门紧锁。到对面老乡处一打听,才知道站上的干部全部到市畜牧局培训开会去了,包括小李的老表张哥。无奈之下,我跑到给畜牧站职工做饭的郭大娘家,从郭大娘那儿要到张哥门上的备用钥匙,决定晚上在这里住一晚上。住的问题解决了,明天回商州的车票钱还没有着落,我把自己认识的黑山熟人在脑海中排查了一遍,最后决定到黑山区中学找我在农校时认识的乡党李兴民老哥,打算从他那里借十块钱。主意打定,我到离畜牧站不远的黑山区中学,打听到兴民哥的房子,敲开门,兴民哥见到我很惊讶,我向他说明来意,他很热情,立马从裤兜里掏出十块钱给我,还问我够不够。我知道从黑山到商州城里的车费是四块五毛钱,连声说,够了够了。当时干部的工资大约每月150块钱左右,那时的十块钱相当于现在的500多块呢,兴民哥没犹豫就借给我十块钱,让我很感动。
第二天早上,郭大娘早早给我俩做了早饭,记得是洋芋拌汤和锅盔,饭很香。吃过早饭,我们告别郭大娘,来到黑山街道粮站门口,坐上进城班车,两个小时后回到学校。
多年过去了,那次吃的一碗面和借的十块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立民和兴民老哥及郭大娘的帮助时刻温暖着我,让我学会了感恩社会和回馈他人。此时,窗外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翻开朋友圈,看到王老师的筹款已达到20多万元,我心里暖暖的。是啊,谁都有下雨没带伞的时候,只要我们伸出援助的手,帮他人迈过坎就是功德一件。我知道,雨过天晴,阳春三月,又是一年最美的季节!
书于2024年3月25日
作者简介:张利平,男,陕西商州人,生于1971年10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闲暇喜欢阅读写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