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湾记忆》序
文/王宇鹏
天大地大,大不过脚步丈量的心界。人人皆有故乡。贾平凹先生说:故乡即为生您的血地。您就是故土冒出的气。此话当真。您生在哪儿,那里的历史胎记将会深植你的血脉和灵魂。这种文化根脉和历史印记指引着你的命运走向和人生道路。在今天快手抖音喧嚣的时代,在中华儿女为实现伟大梦想,接续奋斗的今天,在物质欲望甚嚣尘上,让人意乱心迷的当下,我们人人逐渐疏离了故乡,自我思想精神得以完全解放的同时,也似乎脱落了桎梏我们前行的礼法制度的精神枷锁。你我行色匆匆,又是追赶超越,又是庸庸碌碌。我们如陀螺一般被现实利益的鞭子抽打得日夜不息。如果我们在纵欲享乐,神经饱受刺激的过程中,阻断了自己面向未来的文化精神根脉,撕碎了我们面向世界的家族民族之根魂,我们果真会身如飞蓬一般随风游荡;如流水一般随物赋形,如此的结果是我将无我。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们在沉思中抚平一颗疲惫的心,不经意地问自己:我是谁?从哪来?往哪去?这些终极问题困扰您,折磨您,让您清醒,也让您心痛。百年稻湾将被历史遗落,她在祖国版图和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如一粒微尘。人,最可怕的是对历史的遗失、遗忘。每个村落的历史进程都历经风雨沧桑。痛于稻湾的过往,鉴于故土被逐渐虚化遗弃的现实思考,我的《稻湾记忆》要为当代稻湾人养根,记录稻湾的过往,为山地的小村落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今日的故土还在,可是故乡已成梦里的符号。分崩离析的故乡人需要弥和,弥和不仅靠物质利益的诱惑,更需要共同根脉里思想文化精神的认同。这是我为稻湾立传的根由,也是为当代人记录一些家族文化历史的记忆,不求传世,但求问心无愧,安妥我心。这是山地人共有的文化根系:无论身处何方何时,根脉情怀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心结,我们以共根共情期待山地人牢记历史,共创美好未来的向真向善向上向美之心。
我的《稻湾记忆》也为这个时代养根。人生或叱咤风云或小桥流水,若能拥有一份清醒自觉,实乃人生之幸事。因此在我痛定思痛之后我写了《稻湾记忆(上)》二十章。我在守望已被时代掏空、将被游子遗忘遗弃的故乡;我也在被现代文明撕裂的故乡的伤口涂点麻药。一方面自我安慰;一方面用《稻湾记忆》的镜子照见自己的心影,姑且如此。
我们正在经历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伟大时代。我们脚步匆匆,并且日益急切地融入到这个地球村。瞬息万变的世界,灵魂跟不上我们匆忙的脚步。也许乡愁将成为中华民族急剧城镇化过程中的民族情结。在融入和排异的过程中,我们难免有历史创痛的深刻体验,也难免有安土重迁文化的心灵之殇。写文章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愿我们和读者一起共情共振,让生命在纯净的人性世界里聚能散光。
这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也是个令一代人迷惘的时代。这是个人人有话语的时代,但也并非人人有话语权的时代。《稻湾记忆》必须传承一个村落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忆,让那些被埋没的记忆复原,让那些奔忙中丟掉记忆的人重拾记忆。做一个有根脉情怀的人,并不想让人背负历史包袱,而是找回真我,填充精魂,让干瘪的皮囊有灵气,从《稻湾记忆》中吸收更多精神钙质,振奋精神,追求卓越,为更好地融入新的时代洪流做好思想和精神的准备。
【作者简介】王宇鹏,陕西商州人。本科学历,高级语文教师,麒麟作家联盟副主席。有十余篇作品在《中国诗歌》《文化时空》《当代作家》《当代文学家》《青年文学家》《中国乡村》《时代作家》《中国教工》《大家风范》《九天文学》等杂志获奖。有60余万字的作品在各级各类纸刊媒体发表。代表作有《稻湾记忆》系列。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