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芳
双减背景下,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课堂教学实现了全方位的变革,并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朝着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深化,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本文将揭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朝着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特征,数字化对于落实双减的重要性,聚焦于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战略对课堂减负提质和增效的本质蕴意,从而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实现数字化教学提供实践参考案例,不足之处还望得到指点。

一、双减背景下构建数字化教育体系的价值
(一)新时代下课堂的价值观念
《人民日报》曾点评过:当下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高耗低能”的问题突出。因此,双减教育政策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针对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重知识、轻素养;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由于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够破解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而人才培养本身是以教育为根本,教育的发展则是以教学课堂为基石。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原因。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现代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双减教育政策是满足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需求。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坚持五育并举的思想观念,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聚焦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等方面,为课堂实现减负提效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双减教育政策背景下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体系,体现出了当代课堂教学的价值理念。并且是现代教育实现增效减负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性发展。
(二)实现减负增效的本质蕴意
自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开始大力提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减负增效的思想是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同时,全面落实双减教育政策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深度解读双减教育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施减负增效的本质蕴意,对于基础教育教学课堂的改革、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发展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大部分都是将提高课堂教学作为实现课堂提质减负的切入点,因此也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展开了大量研究,对于教育数字化的转型给课堂减负增效带来哪些优势并没有详细说明。为此,本文通过研究教育数字化落实双减,从而实现提质减负的目的,不仅充分发挥出现代智能技术的教学赋能作用,同时也能够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适配度高,让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弹性,进而推动课堂全方位系统数字化的转型与变革,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双减背景下能够发展高质量教学水平,实现了减负增效的本质蕴意。

二、双减背景下构建数字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
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切实帮助学生减轻课业压力,和缓解家长焦虑的情绪。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大部分教师将作业数量与质量划上了等号。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阻碍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字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目前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下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来看,由于该阶段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新事物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比较强,在探索知识过程中能够有效保障思维的活跃度。而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通过发挥数字化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教学过程增添一定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应当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打造轻松、愉悦、有效的教学课堂,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例如,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采用传统口述讲解课程内容的方式,学生很难深刻感受到钱塘江涨潮前后的情感变化,也无法体会到潮前风平浪静、潮中波涛汹涌的意境,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范围停留在文字层面。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播放关于钱塘江潮水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潮水平静和波涛汹涌的状态,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理解文中阐述的内容,从而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写作情感及思想态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缺乏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导致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被长期荼毒,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比较重的功利性思想,一昧追求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的眼界和知识视野无法得到有效拓展。因此,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摒弃应试教育这种老思想带来的诟病,利用现代数字化教育手段,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能够在局限的课堂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教材描述圆明园毁灭的古城,那么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或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圆明园毁灭这一历史事件了解不够透彻,导致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也仅停留在表面主义这一层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圆明园被毁灭的历史片段,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对于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圆明园辉煌的过程以及被毁灭的经过了解不足。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将文中阐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使学生在脑海中重现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提倡现代教育教学应当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并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全面落实双减精神,为学生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据悉,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为主,而语文中有许多抽象的语言文字,导致学生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意境或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抽象化的语文知识转变为直观化,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火烧云》这篇文章时,该文主要对描写大自然的美景。尽管学生对火烧云这一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火烧云是如何形成等科学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上网检索有关于火烧云这方面的学习资料,并且搜集火烧云相关的图片或是动态视频等。从而帮助学生感知火烧云形态及颜色的变化方式,体会到火烧云漫天霞光的优美景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原文内容的印象。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真正达到双减的目的。
在比如,教师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由于学生并不了解当时的年代背景,且生于和平年代下,对长征的故事背景了解甚少,导致在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词时,无法深入理解这首词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与长征有关的史料故事,并制作成微课的方式投放在语文课堂中。促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抗战年代下红军伟岸、光辉的形象,并感知红军为了战胜艰难险阻而奉献出的革命精神。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使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动态化教学,让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更具有现代化特征,充分体现出了数字化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教育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技术资源。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的战略性发展,切实让双减落实。
责编:《今日黄冈》田树兵 胡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