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光阴 (7)
(纪实小说)作者吴铁生

“咪唻咪咪,(0)啦嗖,咪 唻嗖,啦哆 唻,…… ”。
音乐起,坐唱节目首当其冲。新来的程厂长原来是局宣传部部长,到这儿要看一看迎接会演的排练情况。尽管很不成形,丑媳妇难免见公婆,硬着头皮把所有节目过了一遍。程厂长一番鼓励,也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相声中康生金的口音属何地方言,《审椅子》如何更突出一号形象,演员要注意手眼动作结合等,程厂长似乎对此很在行。
又经过了好一阵子白天晚上的加紧排练,终于到了会演的日子。那一天由工会主席带队,专门配了两个电工来负责设置碘钨灯,连人带布景道具乐器满满的一大客车,向白山镇进发。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按顺序轮到我们单位汇报演出时,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各司其职,一切照原计划安排进行。第一个节目,坐唱 “安装带锯普新篇”,我们以民乐为主的乐队本来就很强大,这次又从局里汽车队邀来了大贝斯与岳文的大提琴呼应,更显阵容不俗。我虽然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混子,但扬琴的地位决定该着我就得居中,即便是聋子的耳朵也得摆这儿。大幕拉开,剧场灯光与自己配置的碘钨灯叠加,舞台一片辉煌。谁都不免有几分紧张,个个屏息宁神,严阵以待。“啪!—啪!”我用琴锤儿敲击两下音箱发出开始的信号,顿时众琴齐鸣音乐骤起,一下子把整个气氛烘托起来了。说唱演员们全神贯注,以平时排练的十二分气力投入角色。“……伟大祖国飞越在发展,电是工农业生产先行官……”,演员手里的玉子整齐地咔咔脆响,个个精神饱满,渐进佳境,“今天咱唱一唱,……安装带锯普新篇,……没有条件自己创啊,铁人精神记—心—间……”,这么多天没白练,台词烂熟于心。我渐渐开始精神溜号了:这康生金还真可以啊,趁着编写节目颂扬了车间主任,颂扬了自己的加工厂,歌功颂德取悦于人还真得会把握时机啊……,剧情发展已过高峰,演员保持群情激昂,“旭日东升霞光万道,万道霞光照车间,照亮了工人阶级红心一片,为了水电事业大发展,豪情壮志永向前!永——向——前——!”。开场节目顺利完成,其它节目按序跟上,“一串枇杷一片心呃,瑶家热爱解放军呃,枇杷枝头结硕果,翻身不忘……”,女高音未落,已掌声四起;“飞过富饶的大草原,穿过密林,越过山岗……”,功夫不负有心人,舞蹈演员的骑马步终于有模有样儿,也赢得了台下礼貌的掌声。其它节目也相继都基本过关,《审椅子》剧情冗长,反应平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

远山秋色尽染,江水日渐凉寒。“十.一”会演尘埃落定,文艺队完成了临时史命。其实我知道,岳文早就发现我是有些会舞蹈的,不止一次说过你看着我早晚把你整前台去,这会儿可算该我放心了。倒是自此结识的老乡逐步变成了新知。乐队里有个拉二胡的叫赵友,是个正经人,他家原来也在我们县城住,他爸原是师范学校老师,后来走“五.七”道路下乡到了爱民公社。赵友和我年龄相仿,在模板车间。模板车间的活儿主要是为浇筑混凝土支木模,平时就是干盖房子什么的木匠活儿,算是有点儿木匠手艺。相识后,我们经常一起打发空闲时间,有时候去登山,有时候打乒乓球,更多的时候就是闲聊天儿或晚上到我们宿舍听郭子讲故事。在文艺队待过的还有一个伊通的姓李的女青年,她爸是我们五一公社秘书。都是为了谋求工作的一线希望来到这里的。记得她们宿舍有个姓高的辽源老知青,因多年来没机会选调回城总是郁郁寡欢,愁眉苦脸,整日像个老修女。可是在这里当民工又有什么盼头呢?现实使谁都没法无忧无虑。
(未完,待续)
2024.07.29长春

作者简介:吴铁生,1956年出生,吉林省伊通一中退休英语教师,曾有下乡知青和工人经历。
文中插图:悠然,本名马会娜,河南开封人。中美协会会员,中书协会员,篆书研究会成员,一级美术师,中国女子书画院理事。毕业于河南政法大学后进修中央美院。善于画花鸟、小写意山水,尤善书写篆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