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国歌》、《社会主义好》这两首歌曲永远回荡在祖国的上空!
文/老革
在我懵懂初开的童年,学会的第一首歌便是《国歌》,那便是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每当这激昂而铿锵地旋律响起,我的内心便如被烈火点燃,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那旋律仿佛带我穿越时空,回到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战场。那些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战士们,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抵御外敌的入侵,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而我学会的第二首歌,便是《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立功劳。坚决跟着共产党,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建设好!”
这两首歌曲,如同时代的号角,伴随着我一路成长,也让我亲身见证了共和国从诞生到壮大的历程,目睹了身边无数令人动容的变化。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那些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如在昨日:
那时,幼儿上幼儿园无需缴纳学费;从小学、中学到中专,乃至大学,教育皆是免费的。
那时,中专和大学的学生在食堂就餐也不用花钱,学校还会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补助。
那时,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社员,家家户户都没有安装安全门和防盗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社会治安稳定,犯罪率极低。
那时,社会风气正派,人们拾金不昧,互帮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社会的主流风尚。
那时,老人过马路时,总有人主动搀扶;老人摔倒时,也有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那时,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全国各族人民纷纷响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那时,工人阶级是社会的领导阶级,他们在工厂里当家作主,没有下岗失业的担忧,单位职工班组设有“互助会”,在职工家庭遇到困难时,可向“互助会”申请借款以解燃眉之急。
那时,单位工会还会为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不定期的补助,职工生病住院,按工龄计算,给予不同比例的报销;职工家属住院治疗费用,单位也会报销50%。
那时,有条件的单位会从福利资金中抽出一部分,为职工修建家属宿舍;没有条件的单位,则由市区房管所统一安排住房。
那时,无论是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职工,劳保福利待遇都按照1956年国家制定的“劳保条例”统一标准执行。
那时,社会上贪腐现象极少,没有“娼妓”“洗头房”“洗浴中心”“歌舞厅”和“酒吧”。
那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互帮互助,医院是救死扶伤、治病救命的地方,市区各大医院都遵循毛主席的指示,践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那时,各大城市没有设立政府官员“高干”病房,政府部门和官员一心为人民服务,没有腐败现象。
那时,《国歌》与《社会主义好》这两首歌曲,不断激励着人们积极向上,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奋斗。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年过古稀,但那些过去的岁月和经历,却始终让我难以忘怀。作为一名老者,我在此大声疾呼:让《国歌》与《社会主义好》这两首歌曲,永远飘荡在祖国的上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老革
写于2024年8月8日

【作者简介:
张文革(笔名老革)、老三届、老知青。
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虽到古稀之年,仍酷爱文学。
喜欢写小说、散文、回忆录等体裁、作品散见于文学报刊及网络平台。
小小说《老局长过年》曾在2023年11月吉林省群众艺术馆 吉林省群众文化学会举办的第四届“众艺杯”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写作宗旨: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

文字、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