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
文/陈世群
佛渡人,成其广大和无量;道渡人,成其领悟和超凡;船渡人,成其跨越和帆魂;桥渡人,成其连接和希望;文渡人,成其铸魂和崇高。
渡,是一种超凡的力量和智慧,能够引领人走出困境,找到命运的新生;渡,是一种超越的过程和行动,能够使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渡,还是一种克服困境、迎接新生的积极态度,能够让人在过生活过难关过危机中展现智慧。
佛道船桥文都是一种渡子。渡子既是摆渡人,也是摆渡的地方,渡你,渡他,渡我,渡人世。
佛渡有缘人。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是佛法的智慧之舟引导,渡过生死之河,达到解脱的彼岸。佛渡,就是一种超越、转化,蕴含着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领悟。道法宽,不渡无缘之人。天人合一顺自然,追求心性清静状态下的心满意足,人生才能获得恒常的满足。道渡,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境界,也警醒人积德行善为自己,为后世子孙。桥作为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是一种通达,一种转变,渡过桥就能过到对岸,意味着拥有未来的希望和期待。船渡,不仅是一种跨越水域的行为,更是直挂云帆济沧海胆气,乘风波浪以远行,不就是寻求生活与生命的超越与蜕变吗?文以载道,文也渡人。读书明理,静阅一篇佳作美文,感悟一份哲理,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欣赏一份不同的生命风景,让人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渡,它延展了人生的深度和厚度,重塑了人的品格和气质,人的心灵会变得更加辽远和宽广,从而获得宁静、坚韧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升华到一种更新更高的境界。
渡人是一种善良,佛道船桥文都内里装着别人,提供最大的帮助,成就世间最暖的善意。它们对人的每一份善意,最后也成全成就自己。众生亦如此。
渡人其实就是渡心。心是什么样,世界便是什么样。心生万法,“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切恨怨苦闷、喜乐壮怀,都是心的一一映射。渡心,就是让自己少些不必要,放下些无谓的驮累,存一份美好,心底无私天地宽,给心扫描杀毒,让心轻松,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不去抱怨,不去记恨,渡好了心,活着就会轻松。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渡子。《摆渡人》里有句话:“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菜根谭》又有言:“天扼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就是说上天要我境遇坎坷,我走好我自己的路,也即是自己做自己的“摆渡人”。世间绝大部分人,都是如你我般的普通人,背后没有强大过硬的依靠,唯有自己拼搏。生活最终如何,全靠自己去“渡”。万般皆苦,唯有自渡。自渡,就是找寻内心的自我,自我超越、转化,想开,看开,放开。只有自己做自己的摆渡人,才能做到顺境不喜,逆境不忧,莫怕人生一时的失意,坚信经历过人生的荒凉,就能抵达内心的繁华。即使面对大得大失,大起大落,也能从容面对,内心宁静不起波澜。
古人说:“人生如渡,需有志者方能到达彼岸。”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应大河扬帆,破浪前行;就须拥抱朝阳,勇毅跋涉,还需心存善意,爱洒现在和未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既是儒家的处世之道,也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精神品德和胸怀。渡,也蕴蓄着这种精神内涵。做人处世,高处时渡人,低谷时渡心,迷茫时渡己。身处显达时,要以兼善天下的胸怀或用自己智慧才能及影响力去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即渡人;身处人生低谷,遇挫遭难,要坚守本心,不迷失方向,学会取舍,放下内心枷锁,静心做人做事,即渡心;穷困潦倒迷茫时,心中不埋怨,要洁身自爱,修养好自己,扎扎实实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对自己负责,也是为社会负责,即渡己。
“百年修得同船渡。”能坐在同一条船上是一种缘分。坐在同一条船上很不容易,船上可能有点挤,有什么磕磕绊绊或矛盾,大家都忍一忍,体谅一下,尽量少起或不起什么冲突,船平稳过渡,既渡人也渡了己。就像我们同处一个家庭,同处一个单位,同在一个国家,都是最大的缘分,同舟共济才能海让路,团结友爱才能和睦。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两个人能相遇、相知、相爱非常不容易,天大的缘分,够结为夫妻更是一种天赐姻缘,珍惜缘分姻缘就是同船渡。家庭渡日子,夫妻渡情缘,都不容易,一定要相互珍惜。尤其是两个人能够成为夫妻,是“千年修得共枕眠”,一千年才修来的,不能说散就散了。
写作也是一种渡。文以化人,真正的文学写作,创作好的作品以烛照和挖掘人类共通的精神世界,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就在渡人。作者通过书写自然的美、人性的希望与美好,社会和人类的进步精神,从而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作者在作品写作中,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人,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人,从而去转化、提升人的道德操守与精神境界,给人以精神的鼓舞与道德、情感的升华,也就在渡心。人类因苦难而同情、因慈悲而同爱、因明智而同理、因图强而同心,文学写作就要为人类的生生不息点亮精神灯塔、提供人文关怀,真正体现“为人”的目的。作者写作以文字为犁,脚踩大地,心向天空,拥抱未来,把自己的对自然、社会、生活、人生的思悟以及喜怒哀乐的情感抒之于文田书野,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遨游、升腾,也就渡了己。
【作者简介】陈世群,男,1967年12月出生,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之余,喜读书,尤喜散文,常笔耕,记载昨夜最清晰真实的梦,摄像今晨最新鲜靓丽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