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光阴(5)(纪实小说)作者/吴铁生
在“76年截流,80年发电”的总目标统领下, 电站建设夜以继日。人置身于如此庞大的劳动洪流之中,真像被一种忘我的精神所支配,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为满足整个工程的总体需求,加工厂早已在距白山镇约30华里的批州屯另建厂,面积和规模更大,后来居上,反宾为主,厂部的一些科室也在陆续转移。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我接到通知要求去批州,原因更令我始料不及,为迎接“十.一”局里文艺会演,厂里要成立业余文艺队。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怎么会被选中参加文艺队呢?小学时赶上学校有活动,倒是参加过宣传演出,那多是简单的舞蹈和表演唱什么的,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这里的虫儿,自打上中学早就对此避而远之了。可是工会干事岳文就是不相信,任我怎么解释推脱就认定我是自谦过度。到后来才知道是我所认识的材料科一位岁数大的女保管员推荐的,她以为这是个能让我干点轻巧活儿的机会。就这样稀里糊涂哭笑不得地来到了批州。干活还是在制材车间,这里的民工多是农安和盘石的人,少有伊通民工。
不久就开始了晚饭后班外时间的业余排练,工会干事岳文是具体主管,他本人吹拉弹唱表演样样都在行,从各车间选来共二三十个年轻人,多数都没有表演基础,好在有几个人曾经是局队的,男的岳文、王荣福、孙三子、孙长江,女的有刘*琴,都是原来局文艺队成员。在没有选定节目前,岳文安排孙长江(农安民工)带领大伙练基本功,就是云手、翻掌、走云场、拳掌转换、眼随手动等基本动作。这些东西我小时候是会的,多数人接受起来就费劲了,有的人连个弓箭步都学不上,看着又愁人又急人。我却不敢表现得太会,因为我心里有个小九九,就是不想上前台。有12个零基础的男女被指定排练一个枣红马巡逻兵的舞蹈,我有幸不在其中。因为要排评剧《审椅子》,由原局队的王荣福演反一号,一个藏有变天帐的地主,而后台武场也缺他不行,他又得选武场人员,他的梆子为总指挥,其余锣、鼓、镲、钹、钟等都要看他手势击打。给云场配乐还好,“哐!台台台台…”,出场锣也还行,“哐台,哐台,哐台!”,乐点儿变化少,基本都能跟得上。可是给道白和唱段配乐就难了,比如,梆子一发出指令:“吧、哒、仓!”锣镲钹一溜号或一紧张,要么打早了,要么打晚了,正巧和演员台词同步称之为打在嘴上了,所以必须得全神贯注看着武场指挥手势,不能看演员,弄不好不是抢先了就是打晚了。虽讲究不了太专业的单击、双击、磨击等技巧,但打在点儿上是最起码的要求,其中钹最难把握,试过多少人还真没有比我强的,于是我就在后台干这个活儿,看着那帮男女笨啦咔哧练习骑马步心里窃笑。
在文艺队接触的这些大龄青年都是以前老高三学生,他们是真正的知识青年,系统学过高中课程,要不是赶上运动,他们都该是在读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了。岳文和王荣福是沈阳市人,孙三子哪的人不记得了,此外还有王奇和一个姓郭的是大连人。水电一局是从辽宁迁过来的,他们都已经是正式职工了。岳文是工会干事,王荣福是食堂管理员,郭是食堂会计,王奇在制图室,只有三子在车间当工人。城市人不仅举止气质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人家的思维方式思想方向农村人是比不了的。同样都穿灰色或蓝色中山装,当地人一看就是土包子。
在文艺队我还结识了一个农安的岁数大的民工,名叫康生金,听说自小儿在北京姥爷家长大,也显得言谈不俗,时间长熟悉了我管他叫京(精)人儿,因为他为人处世也甚是精明。
康生金身高不超过1.60米,长得墩实却匀称,眼睛圆而有神,说话还真带些北京腔儿,幽默滑稽,他和王奇有一个相声节目,他为逗哏。康生金和一些正式工都处得熟,特别是搭档王奇和姓郭的大连人。在宿舍数我和康生金最好,他也是确实很照顾我,可能因为只有我不是他们农安的吧。康生金有一段时间白天也不上班干活儿,因为他有一个创作任务。会演节目要求有自编自演内容,不知谁发现了他这个人才还是他毛遂自荐,他整天待在宿舍,抱着个中圆,一会儿拨曲子,一会儿唱两声,一会儿动笔勾勾写写的,也不知道他的灵感从何而来。
康生金白天时间自由支配,有时中午他就在烧炕的灶口用小铝锅做菠菜麻花汤我俩吃。还有两次,他用我俩存下的细粮票到食堂买回来面粉自己包饺子,用在小卖部买的猪肉罐头和青菜作馅。这时王奇就要求加盟,他会带一瓶果酒来,我事先买好一斤散装白酒,再从食堂买一些窗口的菜,我们仨用木箱当饭桌,细品慢饮,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别人都吃过饭了,躺在自己的行李上也跟着一起添油加醋凑热闹瞎胡扯。
我们宿舍晚上最热闹,食堂的郭会计总会不请自来,他是一个咋一看很吓人的角色,肩膀上的歪脖子顶着乌黑的大转头,眼珠溜溜圆且溜溜转,原来在白山镇加工厂干保安时就令人望而生畏。处熟了知道其实他也很随合,就是万不可叫他歪脖子,听说一次刘*琴开玩笑叫他郭歪脖被他毫不客气当即一个大耳光,刘*琴当场花容失色下不来台。郭心灵手巧,会裁剪裤子,当时流行筒裤,有人就买了布料求他剪裁,然后到被服社去做。他在文艺队乐队吹笛子,每当我看他吹笛子时头歪得恰到好处就心里偷乐,可一点不敢流露出来。人们都叫他小郭子,他并不介意。每当他来,别的宿舍也会有很多人聚过来,我们就给大伙儿腾地儿,一起听小郭子讲当时广为流传的沈阳刑警大队长的故事,讲《第二次握手》苏冠男雷洁琼的故事,这些手抄本当时不易看到。郭子讲得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大家听得聚精会神入耳入心,常常都是听到且听下回分解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未完,待续)
2024.07.28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