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光阴(6)(纪实小说)
作者 /吴铁生
松花江水轻波荡漾,影壁峰倒映在批州平静的水面。
今天星期日,赶上大倒班的人们有一整天的时间调理自己的生活节奏。眼下康生金正和同寝的杨新华在影壁峰前的江心撑着小船用竹劈子夹蛤蜊。头天晚上我们商定今天改善伙食,一清早他俩就去了老乡家借来一条小船,带上一只铁桶和竹竿竹劈子,把船撑到江心去搞蛤蜊。江水清澈见底,可以在一片片的鹅卵石间找寻蛤蜊,发现个儿大的就用竹劈子夹上来,这活儿需要耐心急不得。一人用篙控制着船,一人专心寻找并捕夹水下的蛤蜊。嘴馋的人当然就不嫌麻烦,忙活了一大头晌儿他俩才抬着桶满载而归。余下是我的活儿了,要把蛤蜊逐个撬开瓢,剔出其中一小块可吃的肉,我们把它叫贝子也不知道对不对,这道工序也很费时间,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从一铁桶蛤蜊剔下一大碗中吃的来。
还是得从小卖部买一个猪肉罐头,用里面的猪油和肥肉炖蛤蜊肉,不然恐怕会很惺的,开饭前再到食堂多打回来些炒菜就算大餐就绪。这次我们仨把隔壁刘班长请过来了,刘班长是个老工人,家属没跟过来,他就也住大宿舍睡大铺,他平时就爱喝两盅,我们请他自然欣然应允。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开怀畅饮,一个周日晚餐祛除了多少对远方的思念啊!
进入8月份,我们开始白天排练,经过多日努力基本把节目定下来了。我终于知道康生金所创作的稿子是个坐唱,当时全国都知晓坐唱《祖国处处有亲人》,广播总放,听惯了人们都能哼唱几句,他采用《处处有亲人》的基本曲调旋律,把唱词套进去,内容是制材车间在老主任带领下,在克服困难安装带锯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排除险情、取得胜利。这是个全员的集体节目,从乐队练习乐曲,到演员学习唱歌,再到一起合排,都花了大气力。本来乐队里是岳文打扬琴,可是他要拉大提琴,就把扬琴交给了我这个半拉子滥竽充数。大家反反复复地分头练,过几天再到一起合。那些有舞蹈的还要唱着“枣红马儿蹄声哒哒哒哒响,我们巡逻在祖国的边疆……”,顿哒顿哒地练骑马步。康生金和王奇自己找地儿练习相声。在木丝板车间发掘了一个通化民工女高音,岳文教她练习独唱“手捧鲜果献亲人”,这个女高音条件很好,大有获奖潜力,她练唱的歌声,“满园的枇杷黄澄澄呃,风吹清香出山林呃,解放军野营过苗岭,手捧鲜果献亲人呃……”总是不绝于耳。《审椅子》难度很大,由挨过小郭子一耳光的刘*琴演女一号珍珠,她处的对像孙长江演个老汉,剧中是她爹的老渔民,三子会空翻演个民兵,王荣福演反一号兼武场指挥,还有一些其他角色。我的任务还是武场管好钹,偷空儿还可打会儿乒乓球。
说到打乒乓球,还得佩服人家城市长大的的人从小受教育全面。岳文,康生金,王荣福他们的球技在我看来就是专业水平。我们车间老主任陈师傅的儿子叫陈建华,在局机械厂上班,传说是个好勇斗狠的角色,他乒乓球也玩得好。有两次带人来我们这里约战,双方各出三人打对抗赛,水平伯仲之间,倒是给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乒乓球表演,随同前来比赛的还有一位男声独唱者,他唱当时流行的《北京颂歌》很拿手,他和我们的女高音还一起切磋了唱功。
(未完,待续)
2024.07.28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