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赫曦台上(散文)
林居正
一天,我游览岳麓山,登上了赫曦台。赫曦台眺望长沙城,我胸中翻腾着毛泽东主席诗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好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好一个“粪土当年万户侯”!
我们知道,赫曦台位于岳麓书院门前,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它来源于南宋时期,朱熹和张拭两位学者在岳麓山观日出时的感叹,朱熹大呼 "赫曦,赫曦",意为红日初升,故将山顶命名为 "赫曦",并由张拭筑台,朱熹题额,命名为 "赫曦台"。
赫曦台不仅是一个观日出的好地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见证了朱熹和张拭的学术交流,以及王阳明等历史人物的足迹。赫曦台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故事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我们知道,岳麓山是南岳山脉的第七十二峰,也是最后一峰。从北斗三维地图看,这个岳麓山酷似人的心脏。事实上,岳麓山也是长沙的心脏或者灵魂!当然,南岳号称寿岳,因此,在赫曦台上书写 "福"、"寿"二字,十分贴切,其中 "福" 字由罗典所写,以示祝福;"寿" 字则是老道人所写,相传这位老道人在参加鹿鸣宴时,不满被拒之门外,便用竹扫帚蘸泥在墙上写下"寿"字,寓意长寿。
站在赫曦台上,眺望新一线城市长沙,特别是橘子洲头之上的青年毛泽东雕像,以及我即将要再次参观的千年书院。
我曾想,历史上中国四大书院,为华夏培养了多少国家脊梁、民族精英和仁人志士!做过多少贡献!很好地发挥了培养人才的巨大作用,培养了无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民族脊梁!
我进一步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任何历史人物和历史古迹,也仅仅只有其历史使命,而终究成为了历史!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世纪,是中化民族伟大复兴复兴的世纪。然而,曾经辉煌无比的四大书院均已成为了历史!
在回忆历史,赞美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站在历史这个巨人肩膀之上,“实事求是” 地思考历史、审视历史,进而创造历史!
于是,后来的一天,我与管国庆主席、姜凌云总裁拜会广东韶关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时,我说,在新的伟大时代,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我们是否可以创办新的四大书院,比如灵山书院、东华书院,以传授融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为民族伟大复兴、为国家繁荣富强,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全人类走向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培养真正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民族脊梁、人类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