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书法是浓缩的艺术,一个人如果能够把文字演练为艺术,并被人们欣赏,无疑,这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胡江接着说:“1990年以后,我进入了机关工作。这样我就有了充分的时间,从此我就开始学习书法,那时我就用行楷通篇写了《唐诗300首》《宋词300首》和《元曲300首》等。通过书法的学习和实践,促进了我对古代诗词及散文作品的学习和理解,可以说受益颇深。后来我又先后用行楷写了《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作品,虽然是初作,但是也常常为之很欣慰。” 在谈到自己对甲骨文和小篆书法的学习时,胡江告诉我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通过对甲骨文和小篆书法的学习,使我对古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增加了我对古代先贤的敬畏之情,也加深了我对汉字本义的理解。为了加快对小篆的认知的速度,我不断加大书写量,从而加速和深化了对篆体字的认识。在2015年至2018年的几年时间里,我除了上班外,每天至少要习书300至400字,高峰的时候每天突破了1000字以上。”

胡江先生告诉我:“在2018年的暑假期间,除了一些正常的工作外,我连续创作了130幅作品,并作为10月17日的“墨痕风雅”书展的作品进行展出。正是通过这样大量的书写,不断增加了小篆字体的认识数量。在后来的创作中,达到了几乎不翻阅字典的程度,同时也不断提高了创作技巧,对篆书的笔画符号等也逐渐地娴熟起来。” 书法是一种需要火候、需要锤炼的艺术,当一个人的人生感悟,他的内在学养还未能达到一定程度之时,他肯定不能通过灵感思维、凭借直觉,写出好的理想的作品来。 胡江接着讲道:“在不断的书写和创作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篆书的热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旦闲下来,便不自觉地拿起笔就写。为了连贯地进行书写,我常常为自己找些内容来创作,因此创作了很多的长卷作品,先后又创作了《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桃花源记》《道德经》《礼记.大学》《礼记.中庸》《红楼梦诗词》《毛泽东诗词》《琵琶行》《春江花月夜》等作品。” 说到这里,胡江似乎更是有些兴奋地对我说:“书法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的生活,可以说它已成为我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稍微一闲下来点,就想拿起笔来搞一些创作,不写点儿东西,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我们注意到,胡江先生不仅篆书水准显著提高,他的行楷、行草书体的创作水准也在不断的提高。他告诉我说:“我的行书书体,主要以“黄体”为主,有时也有一些突破,主要是从用笔、用墨和章法方面进行锤炼,偶尔也创作一些大篆和甲骨文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胡江把屈子的这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自己总有一种愿望,希望有一天,在适当的时机,把我的长卷作品奉献给有关部门收藏,也作为我对中华书画艺术的一种贡献,了却我平生的夙愿。坦率地说,我总想着有一天能为中华传统汉字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叙述至此,我忽然想起近两年来,胡江先生先后8次参加我和我的团队与北京等多家机构,共同组织举办的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等活动。每次参展,胡江先生都是认真构思、精心创作,先后获得了一等奖、金奖和特别金奖。 望着胡江先生坚定的表情,听着胡江激情的诉说,我仿佛看到了他的明天将更加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