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解读清茶的诗:
夜雨
清茶(山东)
斜风带雨打窗声,惊醒伊人梦里情。
思绪绵绵回往事,芭蕉滴泪到天明。
斜风带雨打窗声,斜风带雨,指风雨交加,又刮风又下雨,风使得雨滴下落时倾斜。打窗声,指拍打窗的声音,敲打窗的声音,因为有斜风,雨才能发出打窗玻璃的声音,动词形象,拟人,承接顺畅,不着痕迹,相辅相成,与五代李煜的“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风”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诗是风吹着雨发出雨打着窗的声音,动感十足。
惊醒伊人梦里情,惊醒,指因受惊动而从睡眠状态中醒来,宋代王质的“行熟更教羊引著,睡浓却被鸦惊醒”;宋代曹冠的“何事莺声啭绿杨,刚把人惊醒”;宋代林放的“一声野鹤忽惊醒,山炉活火茶烟浮”。当代钱钟书的“方疑背母至,惊醒失相诃”。伊人,既指自己,也可以是具体的人,如思慕的对象,贤才,友人,情人等,也象征着美好事物,如理想,信仰,期待,甚至可指待仕途,福地,圣境,仙界等,《诗经.秦风,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宋代辛弃疾的“思伊人,在天涯,何处是归路”;宋代苏轼的“伊人轻笑,垂手明眸”和“伊人舞袖,清歌妙舞”。梦里,指在梦中或在梦里面,唐代王昌龄的“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宋代晏几道的“相逢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元代张可久的“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情,柔情,实情,感情。这句诗是风雨敲窗声惊醒正在做梦的诗作者。真可谓是寂静的夜,风雨声惊破春睡,扰人清梦,却是无情,宋代李清照是“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和桂花“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清茶的雨声和李清照的酒与桂花有异曲同工之意。
思绪绵绵回往事,思绪,指思路的线索,头绪,也指心情,《晋书.潘岳传论》的“安仁思绪云骞,词锋景焕”;唐代陆龟蒙的“清知思绪断,爽觉心源澈”;唐代李商隐的“容华虽少健,思绪即悲翁”。绵绵指微细,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还蕴含着深情厚谊和无尽的相思之意,是一个有情感色彩的词语。《诗.王风.葛藟》的“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毛传“绵绵,长不绝之貌”;唐代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回,回忆,缅怀,回到。往事,指从前的事情,过去的,已往的事情,也指逝去的青春,清代纳兰性德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唐代刘长卿的“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现代毛主席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句诗是接连不断的心绪回到了已往的事情。
芭蕉滴泪到天明,芭蕉,窗外种了芭蕉,芭蕉不仅是植物界的成员,更是一种文化,艺术和情感的载体,因生长周期长,可以生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象征着长寿与健康;因叶子大而宽阔,象征着家大业大,寓意家庭繁荣与事业兴旺;在古代诗词中,芭蕉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之情,比如,清代纳兰性德的“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芭蕉还象征着多愁善感和孤独,比如宋代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滴泪到天明,雨水滴到芭蕉叶上一个晚上,直到天亮,指时间长,宋代李清照的“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淋霪,点滴淋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宋代葛胜仲的“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宋代杨万里的“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研”;宋代万俟咏的“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这句诗是夜雨滴到芭蕉上一个晚上。
这首诗写静夜风雨不仅打了窗也滴了芭蕉一个晚上,惊醒了梦里的诗作者,好梦难成,窗外的雨可不管室内的人喜不喜欢听,自顾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因为孤独,回忆起青春往事,任窗外的风吹雨打,滴到天明,和五代李煜的“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有异曲同工之意,叹息一夜风雨里摇曳的芭蕉,深化了一个约70岁的诗作者对时间流逝,对青春往事的追忆,有唐代白居易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之意,有明代唐寅的“孤负青春,虚负青春”的意思,春花秋月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一去不复还的青春,青春易逝,当回首往事青春时,青春已然不在了,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回忆,时光永远不会倒流,人生永远不会重来。对于时间,我们是如此的无奈,任由它让你慢慢变老,犹如芭蕉滴泪到天明。劝慰读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应珍惜时光,不可虚度青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作者简介:何玲君,上东菏泽小学退休教师。曾任音乐教师,语文教师。
解读者简介:花影,本名桂来娥,江西鹰潭人。她在4年时间背诵了约四千首古诗,并用她背诵的古诗和当代作者的诗相融合,以她独特的视角去解读诗的内容,使作者的诗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