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 了
文/王永波
盛夏的午后,阳光如金线般洒落,大地被烤得滚烫。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热浪,似乎能将一切融化。在这炎热之中,有一种声音,穿透了这股热气,响彻在每一个角落——那是知了的歌声。
知了,这小小的生灵,在夏日里唱出了最动人的乐章。它们躲在树荫之中,用尽全身的力量,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是在与这酷热进行着无声的较量。每当听到知了的叫声,人们的心便会随之震动,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的热情与生命的顽强。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便是知了给予我们的一种独特体验,一种静谧中的喧嚣之美。
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大自然的一种召唤,告诉人们,夏天来了。在这炽热的季节里,知了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歌声伴随着每一个清晨和黄昏,为这炎炎夏日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宋代词人辛弃疾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虽然描述的是元宵佳节的景象,但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蓬勃与热烈,这不正是知了歌声所传达的情感吗?
我常常独自一人漫步在林间小道,听那知了的歌声此起彼伏。它们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悠扬,如同一首首优美的交响曲,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在那一刻,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所有的疲惫和忧虑都随风而去。这种感觉就像唐朝诗人王维在《鹿柴》中所描绘的那样:“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置身于这样的自然之中,仿佛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生命的真谛。
知了的生命短暂,却能在短短的时间里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它们的一生,几乎都在黑暗中度过,只为等待那一个夏季的到来,然后尽情地歌唱。这不禁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这短暂而热烈的绽放吧。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即便是在艰难困苦之中,生命仍然展现出它坚韧不拔的一面,知了便是最好的证明。
每当夜幕降临,知了的歌声逐渐平息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夜的宁静。这时,我常常会仰望星空,思考着知了的生命意义。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大自然的一种召唤,告诉人们,夏天来了。在这炽热的季节里,知了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歌声伴随着每一个清晨和黄昏,为这炎炎夏日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夏末之际,当第一缕凉风拂过,知了的歌声也开始变得稀疏起来。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慢慢地退出了舞台。然而,它们留下的不仅是那嘹亮的歌声,还有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不仅仅是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也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探索。
每当想起这些小小的生命,我的心就会充满感激。它们教会了我珍惜每一刻的美好,也提醒我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知了的声音,就像是永恒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的心中。正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其诗作《春晓》中所写的那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虽然描述的是春天的情景,但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却是跨越季节的。
知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却以其独有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奇迹。在每个炎热的夏日里,它们用歌声诉说着属于夏天的故事,唤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正如李白在《静夜思》中所吟唱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便是最平凡的场景,也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激起涟漪,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激之心,去聆听知了的歌声,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奇迹吧。在每一个炽热的夏日午后,让这歌声成为我们心中最美的旋律,伴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季节。

作者简介:王永波:《老屋子》《半截信纸》等多篇散文和小说在全国竞赛中获奖;更多的作品散见于地方及国家级报刊杂志。个人事迹曾在《跨世纪名人怀历》和《课程教育研究》《读写算》扉页中登载,面向全国发行。作品集有《轨迹》《痕迹》《足迹》。近期在《世界经典文学荟萃》《首都文学》等多家文学刊物、平台及电台发文。

南京头条编委会精英团队
顾问:风鸽/李凤阳
编委:翁德云
审稿:赵贤龙/万俊卿/思羽/单色梦/毕绪金/高鑫/萧瑟秋风今又是/翁德云
主编:无言独上西楼
主播:桃子/林海/阿红/小舟/傲荷/蓝天/大壮奶奶/良友/美丽阳光/美美/铿锵玫瑰/蒙古人·大生/素心如雪/晴耕雨读/芳草青青/依然/雯萱/燕子/凝若冰澜/紫氣東來·木蝴蝶/爱莲/室静兰香/可贵/沙漠玫瑰/海丹/憧憬/新心民敏/淡淡的茶香/烟雨/暖暖/细细的雨/心中的太阳/舒心快乐/鸿元
关于赞赏:阅读量达到4万人以上,点赞人数达到20人以上,留言人数达到20人以上,返实际到帐金额的60%,3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予返赞赏金。
1 西楼文苑八周年诗词选编
2 西楼文苑八周年诗词续编
3 西楼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