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雁塔铭文欣赏
文/清风佛面
来雁塔直插苍穹
来雁塔铭文
皇明萬曆拾玖年歲在辛卯夏四月辛丑吉臨武信官劉際炎捐貲貿金冶鑄來鴈塔寶頂扵衡陽之名山為之銘曰
巖巖嶽喬作鎮南荆巃寵寶塔砥柱湘蒸太史肇緒伯抆贊一成曰余小子席先寵靈幽練之商屠蔵形定以八卦衛以五辰隂陽合德日月合明儀天表漢佛曰灋輪昌我景運翼我文明於萬斯年奠此臨衡
祖考□賛機務資政大夫食一品俸南京共陪尚書疑齊劉堯讓祖妣誥贈夫人羅氏庶祖母張氏先考儒士華莹劉舜揆先妣孺人王氏妻室廖氏男恩生劉亨甲男媳曾氏俱發心善捨鼎達本府来鴈塔銅頂壹座永鎮衡湘祈保子孫萬年福禄攸同贊成善縁翰林院大學士臨武植齋曾朝節妻媳劉氏弟舉人曾朝符善果完隆福有所歸
鑄匠吳廷仕
铸有来雁塔铭文的球形器物
铭文共262字,铸在球形器物下半部,相当于写扇面,长短行依次排列,没有标点符号,看不出段落。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全靠读者理解断句。相信段落是有的,上面铭文是我凭主观臆断分的段。
全篇铭文仅有一字无法辨识,我用□表示,其余全部照抄照录。铭文原文网上无法搜到,我将其记录在册也可以算是做了一件功德善事。
来雁塔顶与苍穹相接,人们看不到更想不到塔顶有字。来雁新城建设项目启动后,对来雁塔进行了一次大修缮,把铜顶吊了下来,我才有了近距离观看抄录塔顶文字的机会。
细读铭文,增加了人们对来雁塔历史更多的了解。
铜顶历经四百多年风雨侵蚀和抗战烽火的洗礼依然存世得如此完好,除了神助外,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冶炼铸造技术之精湛。
修缮竣工后的来雁塔顶
来雁塔屹立在距石鼓山对面三里之遥的三汲矶上。明朝万历6年(公元1578年)动工兴建,万历19年(公元1591年)竣工,历时13载建成,距今已有430年历史。
相传三汲矶是只乌龟精,把头伸向江中兴妖作怪,阻碍蒸湘二水行洪和过往船只航行,每年都要呑噬不少人的生命。于是人们设法砍掉龟头,在三汲矶建造这座砖石塔以镇龟魔,防止它复活害人,除汲就是砍龟头。
来雁塔原本不叫来雁塔,相传竣工之日艳阳高照彩云满天,一群大雁从远方飞来绕塔起舞,人们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乃大吉大利之兆,于是把这座塔称之为来雁塔。
修缮后的来雁塔
来雁塔由曾朝节倡建。曾公因蒸湘交汇水流湍急,矶碍舟行而除矶建塔。塔通高36米,下为须弥座,垒石而成,塔身砖砌,七层八楞空心。因建塔兼有除矶任务,故工程量巨大工期长。
约300年后,清同治年间彭玉麟为来雁塔题写横额,以汉白玉为质嵌于一层正门之上,且两边书有楹联:登七级浮屠,观十方世界。
彭玉麟是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清军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
曾朝节是湖南临武人,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右侍郎。彭玉麟是湖南衡阳人,清代同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曾彭二公均是湖南人,相距两个朝代,同为右侍郎,一文一武,一座古塔让两位传奇人物从两个朝代走到一起,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天作地合,成就了来雁塔数百年不朽之名气。
来雁塔夜景
青神县河坝子“爱情山”七夕征文启事
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在2024年七夕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提升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爱情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三苏文学特举办“爱情山”七夕征文,欢迎文朋诗友们积极响应,多多支持。
1、“爱情山”七夕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8月10截至,在8月12日揭晓获奖者名单。
2、投稿请注明:“爱情山”七夕征文。
3、“爱情山”七夕征文的体裁不限,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随笔等均可。
4、“爱情山”七夕征文作品将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展示。
5、“爱情山”七夕征文设一等奖一名,要求浏览量3000以上,点赞、在看各500以上,奖红包100元。
二等奖2名,要求浏览量2000以上,点赞、在看各400以上,各奖红包80元。
三等奖3名,要求浏览量各1000以上,点赞、在看各300以上,各奖红包50元。
6、在“爱情山”七夕征文期间,作品打赏在10元以上的,打赏的80%归作者,20%作为奖励红包,如有赞助,奖励红包将同时提高。
7、在“爱情山”七夕征文结束之后,所有参加征文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上陆续展示。
欢迎文朋诗友们投稿支持,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7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