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华诞看今朝文学作品征文069
未曾告别的聚会
房思春
进入八月份,高考新生录取通知书,陆续送到学子手中。家长们摆升学宴请亲戚朋友聚会祝贺;学生也开始准备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人生旅行。升学的,高高兴兴,欢天喜地,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即将走向人生新的旅程。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怀揣梦想,未来也对他们也敞开怀抱,欣欣然的迎接着他们的到来。
此时,也恰逢我的两个兄弟光荣退休。酒桌上,退休的两位兄弟,虽然说着豁达坦荡的话,却也未免有点失落。这也正常,一下子从忙忙碌碌中闲下来,自是犹如孤雁离群,有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世上谁人能有陶渊明那样的胸怀呢?他在彭泽县令任上,仅仅八十多天,就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当时他也才4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啊。
前几天,庆滨给我打电话,说是在北京哄孩子的赵荣祥老师回来了,他想约赵老师吃饭,让我作陪,我欣然答应。
我和赵荣祥老师是同甘共苦的老同事,先后三次在一起工作过,只是他年龄比我大一点,先我而退。我们最后一次在一起工作的时候,至今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此时此刻,我们从前在一起工作的情景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1985年夏天,我被好心的领导,从柿子峪小学一下子调到了台子村小学(台子村,当时属临沂地区沂源县,在旋崮山东,牟汶河源头发源地,汶源街道最东南端,也是现济南市最东南端,与淄博市、新泰市搭界,鸡鸣听三市)。这是离黄庄村最远的村庄,大概有12公里的路程。
我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一下子被抛到这样偏远的地方,连自行车也没有,需要步行上班。那时候还没有买上手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也没个准数,反正得两个多小时。倒是听说从前黄庄二村的李兆春老师,在台子村教学时曾经数过。他那时也没有自行车,步行上班,从家里到学校,一步一步地量。上班的路上,每走100步,他就在口袋里放一块小石子,到了学校以后,把口袋里的石子倒出来数一数。最后数的石子有154块,也就是说,从他家到台子村小学,有15400多步。为了计数准确,要是在路上遇到熟人,先停下来,记住脚下的步数,再打招呼。
幸好我只走了一次,父亲就把他正骑着的一辆泰山牌自行车让给了我。从此他步行赶路,徒步行走在黄庄到东王庄小学的路上。由于道路难走,我骑自行车到台子村小学也得一个半小时左右。
当时的台子村小学,在村庄东面的山岭上,坐北朝南一溜7间房屋,西头2间是幼儿班;东头4间,2间一口,2个教学班,30多名学生,还有一间是教师办公室。学校院墙打了基础,而没有拉起院墙,伙房倒是有一间,里面连炉子也没有。后来村里才派人给砌了一土坯炉子,我算是生活有了着落。西面和大队办公室相近。我去的时候,学校里只有一名民办老师桑老师临时带着两个班。
在台子村小学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我被调到北通香峪小学任教,这样,我离家的距离又近了1公里,并且从一个两人单位,来到了一个更大的工作单位。正好,赵荣祥老师也从沙岭子小学调到了通香峪小学。就这样,本来一个村,并且还有点亲戚关系的我们,成了一个锅里摸勺子的同事,原本孤单在外的我从此有了伴。
我们同吃,同住在学校里。那时候,是我们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少得可怜,却干着和公办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工作。每到开工资的时候,我们除去在学校的生活费,每月能拿回家的钱不会超过10元钱。什么同工同酬,什么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学校里的公办老师,一个人拿着我们3个人的工资,却干着最轻松的工作。想起来,心里不平衡,会发牢骚,却也没有影响工作,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
我们每周都是周一早上赶到学校,周三下午放学后,回家拿饭;周四一早赶到学校,周六中午上课,下午在学区开完例会后才回家。现在的年轻老师,又能有谁会有这样的经历。
现在听来,像是天方夜谭,觉得不可思议,可那时,我们确确实实、认认真真的从事着这份艰苦的工作,并且全身心地投入。也正因为如此,有民办教师,因为待遇低下,养不起家,而不得不辞职,另谋职业。
我们能坚持下来,不是我们多么高尚,不是我们不缺钱花,不是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只是不想让我们头脑中的,那点仅有的知识白白的浪费掉,只是不想让我们的孩子再做睁眼瞎。我们民办教师,虽然没有什么学历,没有高深的学识水平,但是我们却用一颗最淳朴善良的心工作着,在那特殊的历史阶段,成为教育的中坚力量,把我们廉价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1996年,莱芜市民办教师全部转公办,也是对民办教师的认可吧。
小学生五年级毕业的时候,正值六月初,也正是我们这里麦子成熟,开镰收割的时候。为了能使五年级学生顺利毕业,考出一个好成绩,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任课老师总是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成绩。现在,学校不允许给学生加班加点,可那时候,任课老师总是主动的给学生加班加课。其他年级的学生、老师放麦假回家收麦子了,可五年级的任课老师,会自动自发地放弃麦假,给学生加课。无偿加班,没有报酬,家里的麦子还在地里呢。不是不心急,地里的麦子可是全家一年的口粮,可是良心使然,使命使然。
1988年夏天,王道玉老师在北金水河村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课。其他年级的老师学生都回家收麦子去了,他为了给五年级的孩子们补课,放弃了回家收麦子的最佳时机。明明知道天要连阴,别人家都抢收回家了,唯有他家的麦子,还立在地里。三天雨过,麦粒都在麦穗上发了芽,一串串的花白。为了孩子们,他的麦子颗粒无收。
一年后,赵老师被调到黄庄中心小学任教。从此,来回的路上,我又成为形单影只的孤雁。
2003年7月,黄庄一中、二中合并,改称“黄庄镇中心中学”。2005年6月,两校实现实质性合并,黄庄一中全部搬迁到二中。历山联小合并入黄庄镇中心小学,并同时迁入黄庄一中旧址。我和赵荣祥老师又走到了一起,来到中心小学工作,成为工作上的搭档。
当时,中学的东西刚刚搬走,校园里一片狼藉。中心小学、历山联小的所有教学设施、教学器材、图书等等,一呼拉的运到了学校,在教室里、院子里堆着,都需要重新规整、分类安置。正值暑假期间,天气炎热,雨水又多,一切又都无头绪。为了安排教室、整理从学校运来的所有东西,我们一个暑假没有休息一天。努力从来没有白费,在我们的辛勤努力下,没有耽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校所有的工作很快转入正轨。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一年以后,他就调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是短暂的,却是和谐友好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2018年,我们第三次走到一起。汶源街道为了编写《汶源街道志》,让我们帮忙搜集材料。这时的赵老师,已年近退休,但是跑前跑后,光是跟着刘纯伟书记到济南修改材料,就前后去了两次,待了一星期还多。
赵老师的妻子在北京给儿子哄孩子,身体不好,犯有严重的失眠症。听说每次回来,都要去马家庄卫生室打针吃药。妻子牵挂孤身一人在家的他,因此每天总给老赵打电话,我们还时不时的打趣他。妻子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一次,赵老师也只有寒暑假才能去北京和家人团聚。因此,赵老师也盼着退休,好去北京团聚。
孩子上学没有料,父母愁:愁孩子的工作,愁孩子的前途,愁孩子将来能不能养活自己;孩子有出息,父母还是一个愁: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孩子的前途,愁一个老来背井离乡。
《汶源街道志》编篡完成后,我们又各奔西东。他回他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我又回到了学校,走进教室,走上了三尺讲台。
2019年6月,听说他退休了,打算和他吃顿饭,可他人已经去了北京。他离开从事了四十年的工作岗位,又奔赴了新的“工作岗位”。我从微信圈里看到了他孙子给他拍的照片。是在北京拍的:一墙的荼蘼花,粉白如雪,精神矍铄的老赵背上背着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个包。他负责起了接送孙子上学的任务。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有很多同事,都是前脚退休,后脚就奔赴了新的工作岗位,去孩子家哄孙子孙女。一上岗,就得干个三年五年,直到孙子孙女上了小学,才可以轻松一点。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们离开自己钟爱一生的工作岗位,为了家庭,为了孩子,都没有时间和同事们打招呼,也没有告别。因为他们曾经所从事的职业,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自己的家事、自己的孩子没时间管,可从没有放松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他们觉得,他们欠家庭的、欠孩子的太多了。所以尽量用以后的时间来弥补以前的缺憾。
我同赵老师在一起工作多年,感情深厚,虽然天各一方,甚至经年不见,却时刻挂在心上。每每忆起,总是心情激动,会想他现在怎么样了,他现在身体好么?幸好现在有了微信、抖音等信息手段,即使人不见面,还是可以获得一些信息。逢年过节发个微信,互相祝福一下。即使长久不联系,也不是忘却,只是时刻关注,只要各自安好,便万事大吉。
他们早已经到了饭店,我因为有事,晚去了一会。这是未曾告别以后5年以来的第一次相聚。相互问候、寒暄了好一阵子,几乎所有的人、事都问询到了。我们只是一个劲的叙说,旁边的两个陪客只是静静的看着我们,根本插不上话。
菜不在多,我们每个人都吃得很香;酒不在好,我们却喝得尽兴。即使喝茶水,也不会冲淡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一会儿,我们就耳热酒酣。
这久违的相聚,感谢庆滨的盛情;也祝愿赵老师,祝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身体康健,各自安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附:
今朝杯“75华诞看今朝”主题征文启事
温泉花乡,生态商河——这是千年古县鼓乡商河的金字招牌;
兴业福地、宜居之城,这是全国千强镇、全国镇域经济500 强——商河县玉皇庙镇由来已久的两张金色名片;
济南今朝酒业、济南飞鹤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这是商河县“薪火相传,创新发展,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优秀企业代表……
75年风雨兼程,75年同舟共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从“站起来”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峥嵘岁月历历在目。
忆往昔,你我曾经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看今朝,祖国大好山河,岁月陈香。为庆祝祖国七十五周年华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盛世今朝的风采,特举办今朝杯“75华诞看今朝”主题征文活动!回顾与祖国一同奋斗的岁月,回味今朝陈酿的醉美芬芳;分享与祖国一路成长的故事,传播盛世今朝的赤子情怀。期待您的如椽之笔挥洒最诚挚的祝福与赞美。
一、活动主题
“75华诞看今朝”——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二、举办单位
主办: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承办: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商河县玉皇庙镇人民政府
商河县作家协会
协办:济南今朝酒业 济南飞鹤玻璃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山东秋澄印象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3月31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邮箱、微信:王连勇 13210500123 shwyn.j431@163.com A05318478
诗歌投稿邮箱、微信: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