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娥(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在人们的印象中,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如果可以,没几个人愿意在烈日的炙烤下挥汗如雨。可是,今年多雨的广东连三伏天也拜台风所赐清凉了那么几天。
八月二号早上九点左右,尽管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我还是按约打滴来到清远市国际酒店探望在月子中心的女儿和二外孙女。透过二十二层楼的大玻璃窗往外望,整个清远市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路上的行人、车辆少了一些,整座城市愁云密布。水位已经不浅的北江继续容纳着似乎牵扯不断的银线,本来人潮涌动的江滨公园只有那些绿色植物陪着不时裸露的水泥地面,水里的游船、渔船也少了很多。在炎夏中安享清凉当然是一种美的享受,关键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安享”呢?我想起了滴滴车上一起拼车的中年男子说的话:“那些要在这几天收稻谷、苞米的就麻烦了,没有太阳晒,不好收呀。”滴滴师傅不以为然:“有烘干机呀,怕什么!”“烘干机只是那些大的种植户那里有,普通农民家有几个会有呢?不及时晒干,长芽就麻烦啦!”看来农业靠天吃饭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该热的时候不热也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困扰。突然想起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那首忧民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想起了一大早去买菜却难以买到寻常的农家豆角,据说豆角苗大都给淹死了,弄得有价无货,无可奈何。其他瓜类蔬菜也少了一些。我再也难以沉醉在登高赏景的快意中,再也难以沉醉在“江南烟雨”的迷蒙中,再也难以沉醉在夏日胜春朝的错觉中。四季有它们的独特之处,季节上的“东施效颦”同样不可取。
到了下午傍晚时分,雨完全停下来了,天空虽然没有完全恢复到应有的湛蓝状态,却也不会那么愁云密布了。江滨公园上活动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荷花、紫薇、鸡蛋花、千日红、三角梅等夏花含着水珠绚烂绽放,鸟虫也展翅高歌,依然是主角的绿色也被夏雨洗漱得更加绰约多姿。一抹斜阳透过云层照射到江面,与涛涛北江共同绘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江边不少人追逐着那一道斜阳,寻找着满意的角度构图拍照。垂钓人员也全副武装有序排列。河里除了渔船与游船,还有不少市民在水中游泳嬉闹。我心中的“千千结”就此解开。此时的江滨公园,远处的山,近处的岛,眼前的亭,脚下的路,都纤尘未染,再勤劳的护理人员都难以像老天那么敬业。
当然,我也知道,夏天又要恢复它炎热的本性了。人不能失其本心,天气也是如此。也许,就是这样在“寻常”与“不寻常”中交接,绘就了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