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台儿庄
文/沈妙忠 诵/雪花飞舞
垂柳依依,夹着清亮亮的河水。一身绿衣衫的船娘摇着木船,吱吱扭扭地穿过石拱桥洞。河两岸砌起笔直整齐的石坎。石坎上枕水而筑的房屋,马头墙高高耸立;房屋背面临水,美人靠曲折连绵;房屋正面开店,店铺与店铺之间廊檐相通。廊檐下面是长条或方块铺就的石板路…… 这是哪里?乌镇?周庄?抑或南浔?西塘?不是,这里不是江南水乡古镇 ,而是江南人称为北方的山东台儿庄。我对台儿庄向往已久,今年 7 月,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

让我记住并向往台儿庄的,是早些年看的一部电影《血战台儿庄》。电影再现了1938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殊死大战,深深地震撼了我。此后,书报刊和影视剧中,有了更多反映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日的纪实文章和文学作品,我也更多地知道了淞沪大战、忻口大战、长沙大战等等,以及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进行的一系列艰难困苦的战斗。但说起国民党抗日,我首先想到的还是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大战实在是意义非凡。这是国民党抗日正面战场上第一次重大胜利,遏制了日军侵华的凶猛势头,粉碎了日本 “ 三个月灭亡中国 ” 的美梦,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念。而几十年后,大陆以此为题材拍摄了电影《血战台儿庄》,第一次公开正面讲述国民党军队抗日的史实,明确传递出一种信号。台湾国民党当局积极回应,允许去台老兵回乡探亲,开放台资登陆,台海两岸的坚冰开始融化。于是,有了第一次 “ 汪辜会谈 ” ,国共两党关系出现新转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台儿庄,注定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要大书一笔的地方。
我们是因了80多年前那场大战去台儿庄的,所以,汽车径直开到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这是一座天圆地方造型的建筑,颇具气势。馆名由启功大师书写。馆前的纪念碑上,刻有张爱萍将军的手笔。张将军是当年中共派到李宗仁指挥部的联络员,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参观从看介绍大战情况的资料片开始。资料片大量采用了外国战地记者当年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画面,真实反映了大战的悲壮和惨烈。看过资料片后,我们肃穆地步入展厅,一边看陈列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说明,一边听讲解员的讲述。我以前对台儿庄大战只知道大概轮廓,如今丰富了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腥风血雨的搏杀,夷为平地的古城,顷刻逝去的生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纪念馆里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国军将士,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英烈。台儿庄大战历时月余,歼敌万余,堪称大捷。但代价也十分惨重,美丽的古城夷为废墟,废墟下面长眠着 3 万热血将士的英灵,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心里隐隐作痛。参加大战的国军,除了少量中央嫡系,大部分是 “ 杂牌 ” ,有粤军、桂军、川军等,他们平时矛盾重重,你争我夺;参战部队将领之间也曾互存芥蒂,多有宿怨。但面对外敌入侵,却能摒弃前嫌,同仇敌忾。这一点使我感触至深,他们在大战中的表现,再次印证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 这句古语。而这座纪念馆本身,也在默默诉说着“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道理。

参观完纪念馆后,我们来到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处于苏鲁交界的要津,历史上,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家的风水宝地。京杭大运河造就了她的繁华,明、清两代,这里云集了大批的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粤商等,“ 商贾迤逦,夜不罢市, 一河渔火,十里歌声 ” ,是辐射苏鲁豫皖地区的重要商埠。可惜,这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美丽古城,被战火毁于一旦。台儿庄大战后,国民政府曾宣布要重建,但因种种原因,终成镜花水月。新中国建立后,也一时无力顾及。直到跨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的强盛,古城重建才正式启动。现已初具规模。古城入口处矗立着一座石牌坊,挂有两块匾额,上面是“水陆通 衢 ” ,下面是 “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欢迎您 ” 。石柱上有一副楹联: “ 南来北往灯影桨声河蕴人间千古景;神荡心驰水乡渔火世称天下第 一庄 ” 。走过牌坊,仿佛来到江南水乡某个古镇,看着小桥流水,垂柳依依的美景,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晚饭后,我们一行人从位于古城中心的 “ 四月天客栈 ” 走出,相约去游览古城。古城以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为主体,也有晋商大院和鲁南民居,还有闽式建筑、广式建筑和欧式建筑。尽管房屋风格各异,但因为都依河而建,有划一的基准线,又都吸收了美人靠、廊檐等水乡建筑特点,看上去不仅融合和谐,还体现出变化美。这里正在举办台湾美食节,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香味。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站在水街任何一处放眼望去,霓虹灯倒影在水底,运河上流光溢彩,整个古城闪烁飘渺,宛若仙境。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再次去游览古城。古城还没有醒来,晨曦挂着轻柔的帷帐,水街静悄悄,依偎着深幽幽的水巷,安详舒坦地睡着。石拱桥隆起优美的曲线,桥堍一树合欢开得正浓,花朵儿沾着露珠,在淡雅的水墨背景里,透出粉红的亮色。这位睡美人,尽显秀丽妩媚。她的呼吸,形成微风,带着湿漉漉的清凉和沁人心脾的温馨气息,吹得我神清气爽。我拿着相机,对着不同的视角,拍下她美丽的容颜。当一幅幅美景在眼中定格的时候,我心里想着:美,集天地之清华,历沧桑而不朽,可能被破坏,但绝不会被消灭。而破坏美的人,定当遭受天谴。
我带着崇敬走进台儿庄,我离开的时候,崇敬依旧,但心情里明显多了些欣慰。
作者简介:沈妙忠,1952年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一直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文学写作主要有散文和格律诗词,作品发表于《解放军文艺》、《人民海军》报和省市报刊。
朗诵:雪花飞舞 退休,喜爱朗诵,用心体会文字,用声音诠释文字,让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