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阳文化节花絮
胡保泰
甲辰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一早五点半,我与明志叔乘车一起从崂山出发,赶往城阳区流亭峄阳文化园,参加先贤胡峄阳诞辰385周年文化节大会。
经半个小时,来到东流亭社区“峄阳故里”的牌坊前,刚下车,映入眼帘的是,牌坊以西至文化园大门前大街上,东西横向整齐的排列着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集各个项目的标牌,摊位标牌琳琅满目,只看标牌即可知晓“非遗”项目其内容。业主们陆续赶来,有的已将产品已陈设妥当;有的正在摆设设,我刚要仔细看南侧的一家,“西城汇黑陶”,摊位前站着一位五十岁上下,眉目清秀的,慈祥和蔼的女老板,她笑着向我打招呼,“大叔,又来了”,我迎上去问好,一看,桌子上摆满了刘家黑陶,可谓精致漂亮。记得 以前这家只是加工饭罩,我买过几年。她的刘家黑陶饭罩使用挺好,方便适用,并且蒸热馒头不沾皮。而今年产品项目多了,增加了花瓶、茶壶、小泥碗等,满满一个展台,我问,“你家刘师傅怎么没来?”“在家里,今天要去客户,于是我和儿子来了,”我一看,旁边小伙子二十出头,我问,“年轻人,你也会做陶器?”“是”,他母亲说,现在他爷爷,年事已高,他父亲还有西医诊所,现在,他爷爷,已经教给他制黑陶的技术了,孩子也爱好这门艺术,看来,比他爷爷做的项目还多,还仔细。女人说的实在,我正在羡慕,只听到“泰,咱们走吧”,明志大叔刚在车位停好车,便亲切的招呼我……
我们从东门走进文化园,一看工作人员都在忙碌,恰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胡峄阳文化传承人胡孝华,还有文化园刘世洁主任都在场,上前与我们握手,亲切的问“您们吃饭了吗?这里有早餐。”我回答:“叔,谢谢。我们吃饭了。”
然后,我们随胡孝华向“胡公祠”走去。当走至大殿,一看,七彩的花篮和绸带整齐的摆放在门前的两侧,再看殿内胡峄阳雕像前,生日礼品(都是上乘的)摆满了祭台、供桌、香机,各种面食造型都很奇特,可谓高级面食艺术,有鱼状馒头、寿字馒头、长寿面条、寿桃等,好一派面食艺术展品,宛如一个比赛场景。正要仔细看,从门外走进来几个客人,他们先向胡峄阳雕像作拜,然后,由工作人员引进,在一旁的茶桌前就坐,经传承人胡孝华介绍,这几个人是昨天从东北辽宁大连,奔着胡峄阳文化节之机,千里迢迢乘飞机而来,这一行胡氏宗亲人士,到青岛认祖归宗。近几年,他们了解到青岛流亭老家续修族谱,而且今春,老家由胡保森等三名代表到过大连看望胡氏宗亲。于是,东北的宗亲就奔青岛流亭而来。
在大殿内东侧,流亭胡氏家人上茶,热情的招待,从叙谈中得知大连宗亲人,因老辈多年前闯关东,在大连落了户,当今老辈人都不在了,再因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时,把族谱都焚烧,这样后来就不知老家在何处,根在哪里?族谱辈分如何,现在的宗亲人倍感困惑。可在九十年代年,由东北梨树沟的胡殿兴老师在一期的教育刊物上,看到了胡维胜青岛人发表文章,便找到报社查找胡维胜的地址,于是写信给胡维胜,说明事由,询问咱们是否是宗亲老家人,如是,能否将族谱告知一下,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邮票、信纸一同装在信封里寄出。就这样在胡维胜、胡维发、胡维纯等宗亲热心人的帮助下,如愿的找到了老家,找到了谱书。胡殿兴老师完成了寻亲一事甚是高兴。并且在2006年流亭续修胡氏族谱时,胡殿兴等人被录入族谱中。至于此事,我上班在学校时就听说过,我很佩服胡殿兴老师的执着,一心要找到老家,真是“功夫不负有心”。
在交谈中我还看到,他们拍的一张照片,好像是宗谱边角的样子,只呈现出“莱州府季墨流亭”字迹,有些模糊……,正在谈论中,有一位工作人员向胡孝华报告纪念大会就要开始。
大会开始,会场上观众都列队在殿前台下,乐队奏乐后,紧接着,主持人宣布:“纪念先哲胡峄阳诞辰385周年大会”开始。首先,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东流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胡孝华致辞。致辞中讲“我代表东流亭社区全体村民向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真挚的感谢与美好的祝愿!” 还介绍讲“今天,还有辽宁、沈阳胡氏家族领头人胡殿成先生一行8人,前来参加纪念活动。另外,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胡殿新老英雄和福瑞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仁福,因身体和工作原因不能参加祭祖活动。
我们要继承先辈精神,弘扬先进文化,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我们纪念十世祖胡峄阳先生,也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胡峄阳先生学识渊博,精通《周易》,教书育人,为民解难,是一位深受民间崇拜的理学大家和乡贤名人。他的精神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4年以来,《胡峄阳传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荣登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称号。”……等。
致辞中,还强调“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更加奋力工作,再立新功……”
紧接着,会上由八十三岁的胡孝聪(明志)先生,他声音宏亮,抑扬顿挫的宣读祭文。“天地玄黄,日月同光。二崂福地,白沙云乡。胡氏占籍,十世峄阳。崇义尚礼,委弃科场……”
大会结束后,我走出文化园南大门,一看,有戏台,节目正在演出,偌大的戏台幕布背景,用电脑智能技术操作,景物非常逼真,科技艺术展现在舞台上。正看的入神,北崂(小崂山)社区的柳腔《家乡美》,在锣鼓声中上场,悠扬的戏曲吸引了观众,十几个身着彩色绸衣的演员踩着鼓点,甩着水袖,扭、唱起来,“大崂山、小崂山,幸福生活多美满 …… ”,是的,北崂社区旧村改造后,低矮的茅草房由楼房小区所代替,旧貌变新颜,经济收入稳步上升,村民过上了小康的生活。正要揣摩赞扬,即墨前东城社区演唱队,一队身着泥彩服,头顶小红帽的女兵上台,她们是葫芦丝齐奏《骑兵进行曲》。这些平日的家庭妇女,葫芦丝吹得特齐,让观众听得入神,认为骑兵就在眼前……
接着,鼓板响,流亭柳腔剧团的《胡影寻父》上场,这是演唱的胡峄阳的儿子到千里岛,寻找离家十五年的父亲,这一场戏,戏调很悲,唱的观众都哭了,父子多年未相见,朝思暮想,可想而知,器乐一转,又是见到了父亲的喜悦之声……
真是好戏连台。据说文化节、非遗大集期间,有三天的节目演出。好一派乡间节目的大汇演。这非遗大集是展示非遗的日子,这非遗项目,单说文化园以《胡峄阳传说》为代表的项目,就有十几个。在这个非遗大集上,城阳区其他乡镇的非遗项目也来了。剪纸艺术、木刻、打造纸花缸,卤水豆腐、铁匠锻打、洼里盘鼓等,好不热闹,从非遗大集,看到非遗文化,在不同的年代,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才能,在信息化的今天,应该汲取其正能量的经验技术。
临近中午,文化园院内非遗大集的人更多了,图书展示,流亭小学的学生们也来赶场,一字摆开的长桌,小学生挥笔泼墨,真来精神气,写出了不同字体,漂亮清秀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从而看出,软笔书法,在小学生中已经得到美好的传承。
锣鼓声,器乐声,歌声,戏曲声,还在继续,好似更热闹了……
晚上回到家,从手机中看到流亭文化园宗亲群热闹极了,聊天中更加洋溢着宗亲们的友善,浓厚的情谊。
更为吸引人的是,文化园赵永峰主任发来的白沙河灯光秀视频,漂亮至极,五光十彩,花样变换多样,其中,最醒目的是粉红的菡萏荷花盛开,是啊,美丽娇艳的荷花开在荷月,真是“映日荷花别样红”,映红了整个的一条白沙河;闪电的变换现出了金光璀璨的北京天安门的画面。是啊,美丽的天安门象征着祖国的美丽和强盛,这不是灯光秀,是现实,是新时代五十六个民族强盛的国家,这是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愿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强盛,永放光彩。
2024.7.19
作者简介:胡保泰,男,字山言,网名山脚人家,山东青岛人。多篇散文、小说,分别发表在《半岛都市报》、《财经日报》、《青岛晚报》、《崂山春秋》、《青岛好人》、《市北文学》、《新视听》、《当代散文》、《城阳纵横》、《黄海文潮》、《城阳文艺》等多家报刊杂志。2013年作品入编《乡情民俗》。主笔编纂《崂山五中校志》。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岛城阳诗词学会会员,蓝月亮文学社会员,即墨文学研究会理事,《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出版合集《梦在蓝天》、《追梦》、《青岛市民间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