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远山 (二十二)
——“文革”红卫兵徒步长征那点事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二十二、人民是江山
完成韶山的参观学习,我们连夜点着马灯向长沙出发。因只有去长沙才能乘火车返重庆回万州,这在当时是最近最快的路径。
经数天跋涉,赶到长沙己是1967年大年初二了。我们很庆幸要等三、五天才有返程车票。于是,决定第二天一早先登岳麓山,去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艳,去领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然后参观“清水塘农运所”、“长沙师院”。
坐船过湘江,立“桔子州头,看万山红遍”。那天雪花飘扬,长天低垂,大江苍茫,一片混沌,岳麓山起伏的青影,尤如大海的波涛,有“浪遏飞舟”之势。青年的毛泽东,透过岳麓山的枫叶看到的是神州万里的大好河山,胸中装着的是生死挣扎的亿万黎民。
湘江水清澈透明,簌簌的雪花坠入其中,恰似远方的游子投入母亲的怀抱,欢声跳跃幸福融融地奔涌向前。
半山腰的 “ 爱晚亭”,尤如一位古典美女,若隐若现婷婷玉立于翠枝红叶之中。这里曾是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经常聚会学习讨论的地方。那些新潮的思想,从古今中外、从四面八方在这里汇集交融,点亮觉醒的睿智。就象那点点红叶在阴森森的莽林中闪耀着光芒。
青年毛泽东还“野蛮其体魄”: 爬岳麓山、搏湘江水、山顶畅怀吼啸、严冬井边沐浴、跑迎暴雨强体质、刻苦军训增智慧、处闹市读书以静心境、去荒野磨砺索求生存。他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句明志。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大千世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锦绣国土,大好江山谁是主人?
为深入了解国情、体察民心、1917年夏,他同萧子升一道“游学”长沙、宁乡等五县,考察广大农村和城镇的生产生活情况,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土地问题的重要;1918年夏初,他同蔡和森一起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考察民情;他还经常去人力车夫、菜贩子、建筑工人、码头力夫等下层劳动者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他越深刻地调查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越深切地理解他们的诉求、他们的愿望,他把自已的情感融入到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中,他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建立在底层人民的愿望之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2月,毛泽东等领导组织湖南学生罢课,并通电全国,成功发动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逐步积累了斗争经验,认识了民众的巨大力量 。
1925年,针对党内否定农民运动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在韶山进行农村调查,深入了解农村各阶级的土地占有关系、主佃关系。1927年初,他考察了湘潭、长沙等五县农民运动状况,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指出了农民问题是决定中国革命全局的问题,阐明了建立农村政权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7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形成了《宁冈调查》;1928年2月下旬、5月上旬在永新形成了《永新调查》;1930年5月进行的寻乌调查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政策都源于此,这就是历来毛泽东创立的党的优良作风。
在调查 和体察民情及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认识到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是干柴、是烈火、是排山倒海的力量,是旧世界的掘墓人!他们的觉醒,要依靠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的领导,才能推翻旧世界。人民群众才是“江山如此多娇”的真正主人!要依靠人民群众打江山,坐江山,坐稳江山,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必须“党指挥枪”!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毛主席亲手题写的“为人民服务”,明确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就无往而不胜!违背这个宗旨,就会被人民抛弃!就会被历史淘汰!(待续)
2024.8.5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