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四中 追忆青春
——泰安四中77级三集中一班泉城之夏大团聚活动纪实
作者:陈学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7月份本是多雨季节,老天在连续下了三天大雨后,19号突然变晴,慢悠悠漂移的白云化作了蓝天的点缀,老天好像是知道了《泰安四中77级三集中一班泉城之夏大团聚》就在今天报到似的。21位同学带着祝福带着问候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到灵岩寺景区内的灵岩宾馆报到,有很多同学是45年后第一次见面,激动得相拥而泣,有千言万语等待着诉说。
同学们报到后,都佩戴红色胸花在班旗上签字留念,个个显得精神焕发兴高采烈,然后入住到6号楼,当天晚上的小聚也非常热闹,是在为第二天的大团聚进行着铺垫与彩排,晚饭后回到房间多是喝茶聊天打牌,一派悠闲自得的氛围。进入梦乡正在享受美梦的时候,却被窗外的疾风暴雨声惊醒了,我和同室的沙永坡说:“今天夜里下大雨好啊,明天白天肯定是晴天了啊!”永坡半信半疑地说:“真的吗?”我说:“是真的,这是自然规律。因为这是局部云图,不是台风云图。”大约早上6点我们两个人就起床了,窗外的大雨已经变成了毛毛细雨了,我们两个人洗刷完了后,就带上雨伞准备去灵岩寺门口转转看看,顺便喊上隔壁的张义军、康维群,我们四个人一出楼,感觉毛毛细雨也没有了,只是看到天空的乌云在翻滚飘动,空气清新,一股花草树木的清香味扑鼻而来。我们边走边说,不一会就来到灵岩寺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高山比肩亭亭玉立的辟之塔,此时此刻的辟之塔塔尖已经插入云端,有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在灵岩寺门口广场遇到了一位放飞无人机的年轻人,看到无人机一会儿落入广场,一会儿又飞过树梢,一会儿又消失在云端,感觉小伙子玩得非常娴熟自得。我们四个人出于好奇,便走到小伙子面前探讨一下无人机的原理与性能,小伙子说他是空军士官转业的,此话一出马上引起了张义军的关注,义军马上补充问哪个部队转业的啊?小伙子顺口说邢台某某空军基地,义军哎吆一声说:“嗨!我也是从那里转业的啊!”真是天大的缘分啊。有道是: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两代人的空军飞行员竟在雨过天晴的灵岩寺的早上不期而遇了啊,还真有灵岩寺显灵的说法吗?随着交谈的深入他的无人机也降落到了我们面前,大家都看着无人机观察研究了一番,特别是义军说的头头是道,不愧为是老空军飞行员啊。小伙子换上电池,手柄一摇,无人机又“嗖!”的一声升上了天空,我们也到了该赶回宾馆吃早餐的时间了。在赶回宾馆的路上又遇到了刚刚从宾馆出来的孙兆忠、吴修礼、王合文、马利四位同学,望着路边清澈的山泉水,久久不愿离开,都不停地说:灵岩寺不仅是游览胜地,也是山清水秀的疗养胜地,也给了马利抓拍的机会。一张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着晨曦的照片,都咔、咔、咔地收入到了马利的手机里。为后期的音像集锦增添了许多素材。
早餐很快就吃完了,9点在宾馆主楼门口集合,几位当天赶来的同学,也都风尘仆仆地准时到达。团聚活动的第一个议程本是集体合影留念,但昨天的彩排突然发现了吴修礼编导的走秀亮相也非常好!今天就把走秀亮相添加上了。6位带着爱人来的同学偕挎着爱人手走在最前面,当然是班长徐宗武偕挎着爱人、副班长张卫东偕挎着爱人拎着外孙小地瓜走在最前头,随后是高增久偕挎着爱人,孙兆忠偕挎着爱人,李峰偕挎着爱人拎着孙女礼礼,马利偕挎着爱人。紧跟在一对对鸳鸯后面的是年近70的孟宪会老大哥,其他同学也都依次按照年龄大小排序跟在了后面,个个都笑逐颜开,迈着矫健欢快的步伐,还不停地向镜头前挥手致意!人人胸前都佩戴着红色的玫瑰花格外耀眼,一派欢天喜地的景象,场面蔚为壮观,宛如给6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的场面,两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礼礼和小地瓜也自然装扮成了6对新人的花童。
集体合影留念在宾馆大礼堂门前的台阶前举行,6位偕挎爱人的同学和两位小朋友被安排在了前排,其他同学在后排站高一台阶,男同学大都是黑白礼服,但6位同学的爱人穿着五颜六色花枝招展,大大提升了合影留念照片的色彩美观度,宛如雨后的彩虹一样靓丽!真乃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最美还是夕阳红!合影留念后便是徒步去灵岩寺游览,来到灵岩寺门口广场,先是集体合影留念,然后进入院内有灵岩宾馆的沈总给讲解,沈总是位非常热心的人,年轻有为,老家是陕西西安的,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对灵岩寺也颇有研究,他的讲解条理清晰,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很快就把我们带入了灵岩寺的历史渊源。
灵岩寺地处泰山西北侧,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寺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北魏时期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时期。灵岩寺以其深厚的佛教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自唐代起就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并称为“天下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唐玄奘曾在此翻译经文,几位皇帝到泰山封禅时也多到此寺参拜。
灵岩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唐宋时期的建筑特点,主要建筑有辟支塔、千佛殿等。辟支塔是一座8角9层12檐的楼阁式建筑,塔内设有登塔阶梯,可以欣赏到灵岩寺的美景。千佛殿则是灵岩寺中保持完好的主体建筑,内部有宋明时期的40尊泥塑罗汉像,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灵岩寺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一处自然与文化景观相得益彰的地方。寺庙周围群山环抱,岩幽壁峭,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相得益彰。历代文人墨客对灵岩寺赞誉有加,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的评价。
在沈总的引导讲解下很快就来到了辟之塔前,辟之塔是灵岩寺的镇寺之宝,沈总建议同学们一起绕塔顺时针转三圈,寓意着转山转水转塔转缘,连转三圈能缘缘(源源)不断,三三见九,九九通天。同学们带着缘缘来到了墓塔林前,看到颇具规模的墓塔林,让人们立刻联想到了上世纪80年代,第一部武打电视剧《武松》的拍摄现场。一上午的游览不觉不知就过去了,又到了回到宾馆午餐的时间了。午餐同学们都少饮几杯,稍做休息,准备下午的交流发言与健康讲座,吴修礼不忘抓住中午光线好的时机,在圆桌转盘前让每个同学免冠亮相,以示祝福留言!都留下了美好的瞬间,每个人的名字也随之在头像前跳动起来。

下午的交流发言有贾治生主持:他宣布交流发言开始后,首先由老班长徐宗武致开幕词,随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我们这一代人既是最幸运的,也是最艰难的。并建议每个同学都写一下个人的简历,统一汇总成全班的人生简历。最后祝福大家在鼋鼍之年安康幸福快乐!第二个发言的是于庆林,代表东道主及济南的同学致欢迎词 :对同学们能赶到济南来参加大团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对老师和同学们给自己的帮助念念不忘,感恩能在四中同窗一起苦读。第三个发言的是马利,代表会务组对大团聚活动筹备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同学的赞助情况等都做了一一说明解释:灵岩宾馆给予了很大关心照顾,减免了很多应该有的收费;陈学林为大团聚赞助了36份健康美丽大红包,价值5000余元;于庆林为大团聚赞助了2箱白酒1箱红酒,价值3000余元;张卫东为大团聚赞助了2箱精华液,价值2000余元;马利为大团聚赞助了2箱白酒,价值2000余元。正是有了灵岩宾馆的大力支持和同学们的积极参加参与及无私奉献,才使得大团聚圆满成功举办。同时马利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向同学们发出热情真诚的邀请而被拒绝的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来滋味,有些失落感。随后按照座次依次由孟宪会、李峰、李成彪、孙承标、吴修礼、王合文、孙兆忠、康维群、张义军、吕延来、沙永坡、李怀利、孙传玉、高增久等即兴发言。每个人的发言都是真情流露,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同学们间的互助互爱,对会务组的感谢!轮到陈学林发言的时候,首先朗诵了一段《岳阳楼》中最经典的语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以此赞美参加参与大团聚的同学们的高尚情操。随后朗诵了为大团聚书写好的《团聚之声》诗歌:
团聚是追忆青春,
团聚是感恩老师,
团聚是同学见面的桥梁,
团聚亦是梦回四中班集体团结友爱拼搏奋斗的重现。
团聚是最好的问候,
团聚是最好的交流与分享,
团聚是友谊的延续与发现,
团聚也是旅行健康的新课堂。
团聚能不忘初心,
团聚能焕发青春,
团聚能感到幸福快乐,
团聚还能抚平我的忧伤。
团聚充满了阳光与能量,
团聚充满了真诚与善良,
团聚充满了和谐与温暖。
团聚还充满了博爱与奉献。
团聚是心灵之约,
团聚是精神食粮,
团聚是鲜花美酒,
团聚更是欢乐的海洋。
啊!团聚,团聚,我们渴望师生大团聚,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四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欢聚一堂。谢谢!
当说道:团聚亦是梦回四中班集体团结友爱拼搏奋斗的重现时,立刻勾起同学们很多难忘的回忆:班长徐宗武背字典的顽强毅力又浮现在了同学们眼前,特别是他刚刚讲到的“鼋鼍之年”,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成语,可见老班长背字典的功夫非同一般啊,值得赞美值得敬佩!还有马利善于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的灵活性亲和力,他的这种优秀品质一直保持到今天,通过他积极邀请组织今天的泉城之夏大团聚活动又淋漓至尽地体现出来了;再就是陈玉琪冒充顶替刘庆的事,被班主任高荣经老师发现后,高老师在课堂上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但并没有撵走开除他,而是留下他,一直学习到毕业参加了高考。这充分体现出了高老师既严肃认真又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还有范正秀老师教物理的形体语言,扔粉笔头做抛体运动,用自己灵活的身体演示旋转运动等,正是范老师的形体语言及启发式教学,才使得同学们都愿意学、也理解得快,高考的时候物理成绩普遍好,其中张卫东考了满分100分,着实让人羡慕与敬佩。还有大多数同学都吃不饱穿不暖的一幕幕,谈到了孙丰海等同学冬天没有棉裤穿,冻的直跳,让人心疼的场面;在寒冷的冬天45个人住的大通地铺,多数同学都是两个人合作同盖一条被子,相互通腿抱团取暖,王承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是和高增久一个被窝,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也因此结下了深厚情义,在多年后,王承云的儿子、女儿考上大学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高增久伸出了援助之手,高荣经老师听说后也积极援助,这种纯真的师生情同学情让王承云感恩不尽,没齿难忘。也有二位班长课间开玩笑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活跃课堂气氛的温馨时刻。我们班除了应届毕业生也有往届生,年龄最大的是王承云老大哥,1954年的;年龄最小的贾治生,1964年的,两个人差了整整10周岁。年龄差异并没有带来隔阂,而是亲如兄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于庆林谈到了孟宪会不厌其烦给他一次次讲解疑难问题真情帮助的故事。像这样的同学们相互帮助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相互借阅学习资料,当时除了书本就是老师用钢板刻腊纸印刷的讲义,当时张卫东有几本印刷正规的学习辅导资料,宛如书本一样的正规,同学们都和他借阅着看,他总是毫不吝啬地让同学看,最后竟然大手一挥送给了马利,这可让马利兴奋不已,非常感激!为此,在四中毕业后,马利徒步十几公里,从角峪来到小燕家庄张卫东的家拜见看望答谢!我也想到了在那寒冷的冬天,我和张圣兵回家带饭,从学校回到家已经是夜色阑珊,紧接着夜里3点就得从家里再出发(我们两个人的村石龙头和乔庄紧挨着,建国初期是一个行政村,老一辈都相互熟悉),每次他总是准时地来到我家的院前院后喊我,我听到他熟悉的声音就立刻从家里跑出来,我们两个人都背着煎饼咸菜,徒步沿着小路甚至麦田、荒野直奔10多公里外的四中,路上还要过赢汶河,结冰的时候从冰面上走,冰融化了的时候只能是脱掉鞋子,赤脚趟水而过,冰冷的河水扎地钻心剜骨地疼。长此以往我们两个人的手脚都冻成了疮。圣兵兄大我一岁,身体发育的也好,感觉高我一头粗我一腰,力气也比我大,每当他看到我背着煎饼咸菜走不动的时候,总是上前帮助我往上提一把,我顿时感觉轻快很多,心里有种说不出来感激。我还记起了我的同桌康维群,他来自山口公社康石汶村,我们两个村隔河(石汶河)相望,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彼此结也下了深厚情义。有缘的是,后来康维群的亲姐姐成了我本族一家人二婶子,我随后也就尊称他四舅了。还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比如张义军体检合格选上空军飞行员,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祝福送行,为此举行集体合影留念,时间是1979年6月5日,这也成了我们班唯一的一张最全的班集体合影。合影照片还是很讲究的,第一排是半蹲着,肯定是身材瘦小的几位同学,第二排是坐在板凳上的,中间是张义军、靠左依次是四中校长唐丙乾、化学老师吴化泰、女同学焦会平和贾学红,靠右依次是班主任数学老师高荣经、政治老师章新华、物理老师范正秀、大师哥王承云,第三排站平地上,第四排站板凳上,第五排站课桌上,整体效果非常好!错落有致步步高升。多亏承云兄至今还保留着这张难得、难忘的班集体合影留念,已经成了我们班的无价之宝。

1978年底,当时的泰安县为提高大中专升学率,实施了三集中措施(就是集中好学校、集中好老师、集中好学生,进行有限资源的最大优合化)。我们地处泰安县东部7个人民公社的47位同学(其中女同学2位),有幸通过考试录取集中在了泰安四中77级新一班。泰安四中虽然是东部建校最早,条件最好的高中学校,但在那艰苦贫穷的年代,我们的教室依然是黑暗透风撒气,我们的男生宿舍是45人共住的大通地铺,实际就是三间大的旧教室改造的,冬天冻死夏天热死,虱子跳蚤都挤成疙瘩,同学们多数吃不饱穿不暖,肚肠经常饿得咕咕作响,手脚都冻成疮,都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艰难的生活不但没有击倒同学们,反而激发出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求生欲望。激发出了苦学奋斗的精神,同学们都废寝忘食起早贪黑只争朝夕。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暑假的高考(大专与高中中专同一张试卷),我们班90%的同学都金榜题名,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而后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交流发言最后是副班长张卫东总结讲话,首先表明了和同学们一样非常愿意参加本次大团聚,为此买了新衣服还一同带来了爱人和外孙,让家人也见证感受到了我们班深厚的同学情义,二是肯定同学们的讲话都非常好,非常有同学味,三是结合自己经历和对社会的认识,强调还是社会主义好!四是完全赞同班长徐宗武的意见,写一篇班集体回忆录,每个同学都积极提供素材。2个小时的交流发言很快就过去了,贾治生宣布交流发言到此结束,第二节健康讲座由陈学林来主持。
同学课间休息10分钟后,学林宣布健康讲座正式开始,首先由张卫东讲,张卫东重点讲肿瘤,分析出患肿瘤的原因、如何防止患肿瘤及如何治疗肿瘤。接着由贾治生讲如何防止三高及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最后由高增久结合临床经验,如何防止基础病和及时治疗基础病,还现场为王合文进行了诊断,让王合文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把空腹血糖20降低到正常标准。三位专家都讲得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各有重点,相辅相成。让同学们感受到一次迟来的健康教育,受益匪浅。同学们多次用掌声表示衷心感谢!
学林在主持完的最后又讲了几点:我用十个字来概括总结:祝贺,感谢,怀念,祝福,希望。
首先是祝贺本次泉城之夏大团聚圆满成功!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意义深远。加深了同学友情,把团聚与观光游览参观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把忆往昔峥嵘岁月与健康学习讲座、探讨交流退休后的健康乐观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感谢!就是谢天、谢地、谢人!真乃是天时地利人和。谢天,天公作美,雨过天晴。谢地,山清水秀,庙堂塔阁,金碧辉煌。谢人,一谢各位恩师。二谢同学们的积极参加参与及同心协力,特别是马利及济南同学的积极操办及无私奉献。三谢会务组全体人员及灵岩宾馆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陈主席、鲍总、沈总及潘经理!
怀念,此时此刻,特别怀念我们的耿连峰老师和吴化泰老师,特别怀念杨和国同学和徐兆举同学。他们都因病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祝福,就是衷心祝福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希望,也可以说是期盼,希望我们班的大团聚按照《倡议书》继续办下去,今天的团聚马上结束,明天的团聚已经在向我们招手,请济宁同学孙兆忠、李峰上台接旗。孙兆忠双手紧握旗杆坚定自信的目光及李峰热情欢迎的表态发言,让同学们都看到了下次济宁曲阜大团聚的希望!大家都坚信也一定能办成一流的大团聚。我们的班旗将在三孔上空迎风飘扬,师生共同享受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三孔的人文历史景观。谢谢!
晚饭会餐也是大团聚的重头戏,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醉方休见真情,更何况是45年的同学兄弟情,东道主的四位同学先喝为敬是最朴实无华的做法。远路来的同学们也只能是恭敬不如从命了,不一会白酒、红酒、啤酒的空瓶子堆满了角落。同学们在似醉非醉中又梦回了四中,几位同学为了见到同学能一起痛饮几杯,还专门带来了内家(驾),像大班长徐宗武、三师兄高增久都带来了爱人,还带来了两位保镖(李成彪、孙承标),二位嫂子还都曾是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高级护师。徐宗武、高增久在醉意蒙蒙中都上了自己的座驾,还都不忘了坐在副驾驶座上给爱人当向导,就这样嘴里还不停地哼着《难忘今宵》的曲子,挥手致意离开了送行的同学们,离开了灵岩宾馆。当晚送走的还有吕延来兄弟两个,卫东兄一家三口就是延来从高铁泰安站接来的,延来为了能陪同学们喝一杯,专门让其四弟代为开车驾驶。当晚接送最隆重的当属孟宪会与贾治生了,来接贾治生是儿子开车,爱人和孙子压阵,场面温馨感人!给人一种不走不行地感觉,治生也就只能乖乖地上了车。宪会兄是女婿开车女儿陪同,感动得于庆林情不自禁地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啊!女婿非常孝顺,宪会兄非常有福气啊!”就这样不一会功夫就送走了一桌人。剩下的自然是回宾馆休息了。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先将孙兆忠及爱人送走,并让其把班旗一同带上,也是带上了下次大团聚的希望。随后又将张义军、康维群、沙永坡、孙传玉、王合文送走,叮嘱张义军开车把他们三个送到小井公交站。随后我开车接上于庆林一同回泰安,庆林也是个大孝子,借此机会回泰安看看岳父岳母,然后我开车再去桃花源换乘中心停车场与张卫东、李峰、马利三家会合,陪同他们三家一起登顶泰山,当我们乘坐索道到达南天门的时候,李怀利已经徒步从红门爬到了天街等候着我们一行9人,大家都被怀利兄棒棒的身体给征服了,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10个人徒步在天街,已经是云雾缭绕的云海景观,如同八仙过海的场面。10个人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终于都登上玉皇顶,此时是中午12点20分,特别让人称赞刮目相看的是才7岁的礼礼和才4岁的小地瓜,从南天门到玉皇顶,和大人同步攀登,同时到达玉皇顶,从没有让大人抱着背着,体现出来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及顽强的毅力,也让我们对祖国的花朵充满了希望。完成了登顶泰山的壮举后就一起乘坐索道下山,然后驱车赶往泰山脚下环山路边的泰山人家酒店与于庆林、高增久及爱人胜利会师,此时已是下午2点整。几杯美酒下肚后就解除了登顶泰山的疲劳,聊着聊着不知不觉让同学们又梦回四中了。第二天上午我又陪同张卫东、李峰、马利三家一同游览了岱庙。游览完岱庙后品尝一下枣行绿树林烧烤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酒足饭饱后,马利和爱人驱车送卫东兄三口到高铁泰安站赶下午2点的高铁回北京,李峰直接驱车带着爱人和孙女回济宁准备下次的再度大团聚去了。我也伴随着羊肉串的飘香乘坐上公交车回到了家中,在家休息了2个小时后,打开手机看到了三条短信,卫东兄三口、李峰老弟三口、马利老弟两口子,都安全回到了家中。至此宣告《泰安四中77级三集中一班泉城之夏大团聚》已圆满成功!又一次载入了我们同学友谊天长地久的史册。谢谢!2024.7.25.写于泰安。
注:同学名录及简历附后:
同学简历汇总
(个人提供。班长、副班长排头,其他同学按照年龄大小排序)
1,徐宗武,男,汉族,1961年2月20日出生,童年时期是吃不跑穿不暖的苦难岁月,但是很快乐。小学及高中都是在下港就读,1979年被集中到泰安四中,因学习方法不正确,苦熬时间,致使高考前身体彻底跨了,整场高考如同在梦中渡过,落榜了,理想的破灭,家境的贫困曾一渡使我陷入绝望状态,我站在村子西边小山的悬崖上雨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九园回家吃饭了″,不知什么时候奶奶来到我的身后喊着我的小名,我猛然回首,理智、醒悟、感恩,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1980年考入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铸造专业。83年分配到泰安市拖拉机站工作,先后担任铸造车间技术员、车间主任,技术站长,生产站长,方圆轧辊厂厂长,拖拉机站站长等职务,主持研制的"合金球铁冷轧辊″经省科委评定为填补国内外空白项目,被国家五部委评定为国家九五期间推广新产品,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火炬计划项目,省星火计划二等奖,我也获得山东省政府高新技术突出贡献三等功,从1991年至1998年,年年被为农机系统先进工作者,郊区(岱岳区)优秀共产党员,第五届科技拔尖人才,泰安市十佳优秀青年。主持研制的农用车圆柱从齿轮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辞掉拖拉机站站长职务与同事共同建厂创办了"泰安市金属材料制品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颚式破碎机奥贝球铁颚板,高频焊接磁棒,曳引机曳引轮等产品,其中曳引轮生产工艺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新工艺,产品质量很受用户欢迎,曾一渡站领国内30%的市场。
一路走来全是感恩,父母,老师,同事、同学,在会出现人生的节点拉一把,谢谢他们。
2,张卫东,男性,汉族,1961年9月29日出生,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一直在部队从事医疗卫生及首长保健工作,系原总参军事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原总参第一届重症医学、急救医学与麻醉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原中央军委保健处主任,主任医师,曾荣立三等功三次,被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授予全军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退休后至今,从事再生医学与精准医学治疗新模式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以及健康管理的规划和实施。
3,王承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12月3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先锋村。
1974年泰安十四中高中毕业。
1975年至1977年在本村务农。
1978至1979在泰安四中学习。
1980年至1983年在本村任团支部书记,生产队长。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中等专科毕业。
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师学历,历任教师,学校业务主任,校长。
2018年退休。
4,孟宪会,男,汉族,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1955年2月22日出生。1979年考入东北工学院机制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至济南第四机床厂工作至今,单位现改名为济南四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已改制为民营。于2015年退休。
5,杨荣顺,男,汉族,1959年12月07日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7月济南铁路机械学校蒸汽机车专业毕业,分配到济南铁路局兖州职工学校。1983年10月大连铁道学院蒸汽机车专业(离职),1985年取得专科学历。1985年至2000年在兖州铁路职工学校任教。2001年至2015年在徐州铁路运输技工学校任教。2015至2019年在徐州技师学院任教,2019年12月退休。
6,李怀利,男,汉族,生于1960年2月6日,中共党员。1982年6月毕业于泰安师范学校,同年7月在省庄镇任教,一直到退休。于2020年2月1日退休。
7,高增久,男,汉族,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埠上村,1960年12月15日出生,
1984年8月青岛医学院毕业分配到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工作,
2022年12月退休。
8,陈继法,男,汉族,1960年12月28日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7月泰安师范学校毕业,1986年取得专科学历。1982年至1990年在省庄一中任教,1990年至2020年在泰前中学任教,2020年12月退休。
9,孙传玉,男,汉族,1961年1月30日出生,1981年泰安师范毕业。1985年到泰安师范专科学校学习了二年数学,1987年毕业。回乡后在泰安十六中教数学,后来到小学任教,到退休。
10,张圣兵,男,汉族,1961年3月14出日出生,中共党员,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1.8—1987.7年于祝阳镇姚庄联中任教 教师。
1987.7—2001.11年于泰安第十五中学(教师、校长)
2001.11—2015.8年祝阳镇教委,教委主任
2015.8—2018.12年任祝阳镇人大办公室主任
2018.12—2021.3年任祝阳镇党校校长
11,吴修礼,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11月22日出生,1980.9-1982.7 胜利油田师范物理专业
1984.9-1987.7 曲阜师范大学本科函授物理专业
1982.7-1988.9 胜利油田二十四中
1988.9-1997.9 胜利油田职工中专
1997.9-2017.9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2017.9-2021.11 胜利油田党校(高培中心)
12,李成彪,男,汉族,生于1961年11月30日,中共党员。1981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范学校,同年7月在崅峪镇任教,1986年泰安广播电视大学工作,2002年起在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办公室工作。于2021年11退休。
13,孙丰海,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1月21日出生,1979年7月泰安四中高中毕业,1979.9至1981.7在泰安师范学校学习,1991.7中央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2016年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师范毕业后曾当过教师、乡镇任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区直部门局长书记、2017.1调区人大,三级调研员。
2022.1退休。
14,张义军,男,汉族,1962年1月29日出生,1979.6--1988.1在部队服役,曾在空军二预校、空军六航校、石家庄陆军学校、38军、坦克六师、65军学习工作。1988.1--1993.6在泰山区机关党委工作,期间1989.9--1991.5在泰前办事处上峪任副书记。1993.7--2020.2在泰山区工商局工作,期间在省庄镇北孙村任第一书记。2020.2退休。
15,陈学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4月1日出生于泰安市祝阳镇东乔村。
1982年毕业于泰安师专物理系,1987年获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函授本科文凭。
1982年~1991年从事教师工作,分别在泰安十五中、二中、教师进修学校、山东林校、十九中任教,教物理、数学、计算机等课程。
1991年起在泰安市北集坡镇党委政府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工业办主任、政府办主任、建环土办主任、卫生院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等。期间曾留职停薪,创办了泰安市东岳助剂厂等三家企业。
2012年,按照公务员法,工龄满30年,而申请了提前退休。
现任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诗词协会理事。累计耕耘诗歌、散文及散文诗500余首(篇),题材多数是个人的亲身经历及亲眼目睹的社会现象,其中200余首在政府媒体、刊物及网络平台刊登发表。
2024年,被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评为“ 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16,周新利,男,汉族,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西太平村;
1962年8月24日出生;
1979年至81年山东省商业学校肉品检验专业学习;
1981年致2022年新泰市肉联厂工作。2022年退休。
17, 李峰,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09月09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宋疃村。
1979年~1982年1月在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学习
1982年1月~2022年9月在山东推土机总厂(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2022年10月退休。
18,吕延来,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10月9日出生,1980年考入山东煤矿师范学校,1982年毕业,毕业后分配至肥城矿务局中学任教数学,至到2022年退休。
19,于庆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11月14日出生,
1981年—1991年在泰安市委办公室从事机要和保密工作;
1992年1月——2020年在省委办公厅工作,先后任办公厅信息调研处副处长,机要局业务处长、副局长,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20年任省纪委派驻省机关事务局纪检组组长。
20,梁孝祥,男,汉族,中共党员,岱岳区山口镇后梁林村,1962年11月24日出生。1981年泰安师范毕业,1987年曲师历史系(函授),2000年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函授)毕业。1981至1990年山口镇中学教师,1991至1993年先后任山口镇党委秘书、组织委员,1994至1997年先后任大汶口镇邱家店镇党委副书记,1998至2000年任邱家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1年至2006年任泰山区外经委主任党组书记,2007年至2010年任泰山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2011年至2012年任泰山区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2013年至2022年任泰安市农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2022年12月退休。
21,康维群,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11月24日出生,1981年泰安师范毕业分配到山口镇东碾疃学校任教,1993年到山口镇二中任教(副校长、校长),2004年到镇教委工作历任教委主任、总支书记等职,2022年11月退休。
22,孙承标,男,汉族,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乡贾家庄村。
1963年1月23日出生。
1970年1月至1977年6月在村小学初中读书。
1977年7月至1978年12月在泰安县第十四中学读书。
1979年1月至1979年6月在泰安第四中学学习。
1979年9月至1981年6月在山东淄博商业学校商业会计专业学习。
1981年7月至2002年在原泰安市物资局燃料公司工作,
期间1984年至1987年山东经济学院自学考试大专毕业证。
2002年后自主择业。
2023年1月退休。
23,沙永坡,男,回族,1963年3月19日出生于岱岳区祝阳镇梭北村。1981.7毕业于泰安师范学校,分配到岱岳区祝阳镇梭庄小学任教到退休。2020年职称评审为副高。1987至1990年曲师专科历史函授!2017至2019曲师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现在居住于岱岳区祝阳镇梭北村。
24,马利,男,汉族,生于1963年8月27日。1979年7月泰安四中高中毕业,同年9月考入烟台轻工业学校会计专业,于1981年7月毕业,分配到平阴棉纺织厂(后更名为济南国棉七厂)财务科工作16年;1998年调入济南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从2000年8月份开始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分别在济南力诺集团~力诺瑞特太阳能公司担任首任财务负责人和济南百老泉酒业集团担任财务总监审计总监等职务直至2023年8月退休,工龄42年。
25,贾治生,男,1964年8月8日出生于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泉坡村。1979年7月高中毕业泰安四中,当年参加高中中专考试,由于身体合格受限,未能录取。1981年7月从泰安一中参加高考。被泰山医学院医疗系录取。1986年7月毕业被分配至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06年任介入中心副主任,2010年任心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2023年8月办理退休手续。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医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心内科专业委员会、心血管介入、心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社会兼职。擅长心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是冠心病介入诊疗。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
作者简历陈学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4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祝阳镇东乔村。
1982年毕业于泰安师专物理系,1987年获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函授本科文凭。
1982年~1991年从事教师工作,分别在泰安十五中、二中、教师进修学校、山东林校、十九中任教,教物理、数学、计算机等课程。
1991年起在泰安市北集坡镇党委政府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工业办主任、政府办主任、建环土办主任、卫生院书记、党委委员、副镇长等。期间曾留职停薪,创办了泰安市东岳助剂厂等三家企业。
2012年,按照公务员法,工龄满30年,而申请了提前退休。
现任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诗词协会理事。累计耕耘诗歌、散文及散文诗500余首(篇),题材多数是个人的亲身经历及亲眼目睹的社会现象,其中200余首在政府媒体、刊物及网络平台刊登发表。
2024年,被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评为“ 中国当代艺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