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眼科奇书》所载“八味大发散”,治疗眼科疾病翼状胬肉,疗效颇佳,可免除患者手术之苦,本文以两则医案讲解,可供参考。
八味大发散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黄荣活
↓滑动查看全部↓
简介:黄荣活(1918-),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针灸专家。对四大经典颇有研究,在学术上强调人以胃气为本,注重调整经脉之疏通和脏腑升降的功能。擅长针药,对内、妇、儿科多有研究。在治疗上强调培土可以生金,扶土可以抑木,健脾可以助肾,许多疾病可通过调理脾肾而获效。临床上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内关等穴为其常用之穴,而补中益气汤、逍遥散等方为其常用之方。数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诸如和解法治疗感冒,对燥咳、气虚腰痛、崩漏、头痛、慢性乙型肝炎、胸痹、眩晕、牙周炎、胃脘痛、便秘、贫血、乳癖、小儿疳积等病均创有专方,或针或药,或针药兼施。近年则以肝病、胃病、老年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药美容为其特长。
八味大发散源出于《眼科奇书》,由麻黄6~12克、蔓荆子6克、藁本3~6克、细辛3~6克、羌活12克、防风12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老姜30~60克(连皮捣)组成,有发散风寒等功效。
这个方子具有发汗祛湿,明目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适用于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云翳,虹膜睫状体炎等病症;症见目赤肿痛,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涕泪交加。
本方在组方上侧重于散寒开闭,通络逐邪,以麻黄、细辛、川芎、羌活、防风、藁本、白芷等散寒通络药为主。
麻黄是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发汗力强,不但可以散寒,还能通络;
细辛又可入营分,寒闭营分,引起的眼中营分淤滞疼痛,细辛不仅可以通营散寒,还能内祛阴寒,止痛通窍;
川芎行气活血,气机通畅,郁火得以发散,还能祛风止痛;
羌活解表散寒、祛寒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同时两者还能助麻黄散寒解表;
藁本和羌活、防风都是伞形科植物,不仅祛风,还能散寒除湿;
白芷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兼有引药上行之功;
蔓荆子引诸药上行,清热明目,消解寒闭之郁热;
本方集大队辛温发散药物,攻逐外邪,散发郁热,以达到祛邪扶正,目病乃愈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八味大发散是发散剂,养正不足,发散后必然伤及眼中津液,会导致眼睛不莹润,眼珠干涩转动不灵,所以服用八味大发散后,还需要加服补中益气汤补津液,助卫气抗邪。
本方治疗翼状胬肉多例,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举二例介绍如下:
廖××,女,35岁。1979年6月1日初诊。
初有头痛,恶寒,发热,经服疏解之剂愈后,即见左眼生胬肉,由眦角横贯白睛,渐侵黑睛中央,影响视力。
经××医院眼科诊断为翼状胬肉,动员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遂来我院门诊。
症如上述,苔薄白,脉浮紧,显系外邪侵扰,陈寒外束所致。
连服本方(去生姜)20剂,胬肉退去三分之二,又服15剂,胬肉退尽。
陈××,女,38岁。1976年4月20日初诊。
右眼胬肉侵入黑睛已一年,视力模糊,经××医院诊断为翼状胬肉。诊见病情如上,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浮弦。
此系陈寒外束,非用发散药不足以收效,遂投本方(去生姜),仅服3剂患眼即觉舒适。继服30剂,胬肉完全消失。
体会:八味大发散,乃辛温发散之剂,功能发散风寒。翼状胬肉,一般皆因陈寒外束所致,由于用药中病,是故取效。
应用本方时,如出现结膜发炎,红肿疼痛时,可先用龙胆泻肝汤加夏枯草、木贼治之,待炎症消退后再以本方治疗胬肉;若出现云翳,可用本方加归身、白芍、望月砂、石决明、木贼之类。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