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小记
——游记之淮安
朱玉文
那一年九月,我因工作的原因,住在淮安的东城。这是苏北平原上的一座城市,文化底蕴极深,地理位置也得天独厚。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等等,略知一二。
宾馆前面,有一个大大的广场。各种各样的运动设施齐全,你想玩什么都有。到了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广场上就沸腾了。练歌的、跳舞的、打太极拳的、沿着音乐喷泉跑步的……数不胜数。这些活动可以持续到午夜时分。
广场的周边,有那么多的桂树,农历八月,正是桂花盛开的时候,远远的就能闻到浓郁的香气。
我静静的走近桂树 ,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桂花,原来花朵那么那么的小,但是聚集起来就是一束,这一束一束的桂花,再聚集在一起,整个一棵大树,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花束。地上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落花。站在树下,真是香透心田,干干净净。那是嫩黄嫩黄的厚厚一层啊!我终于忍不住折了一小束,放进包包里,这包包啊,香气持续了好久好久。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流经淮安城,闲暇的时候我就会去运河边上看风景。宽阔的河面,滔滔的河水,往来不断的船只,目不暇接。还有不时响起的汽笛声,那么悠长,那么磅礴。
终于又忍不住,买了一张船票,坐了一回大运河上的游船。眼前似乎看到了当年的隋炀帝,看到了岸边上不是垂柳,而是一排排拉纤的宫女,她们身姿摇曳,香汗淋漓。
河边上修了很长的木质栈道,杨柳依依,翠竹青青,紫藤倒挂,桂花飘香。真是太美了。用流连忘返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
沿着运河大桥,走到对岸,又是一番景象。高高的银杏树一排排的站立在河边和山坡上,那叶子黄的透透亮亮的。高高大大的树干,白的那么漂亮。我想摘一片树叶,可是够不着,只好捡几片落在地上的,也很好看,至今还夹在我的书页里。
靠近河边的,一丛丛一片片芦苇,有三四米高,小孩儿手腕那样粗细。九月的芦苇已经开花了,不怎么好看,就像是一把把高举的扫帚,微风一吹,摇摇摆摆,也很婀娜。
走过芦苇丛,见到一条铺着石板的小路直通山顶。不用多想,一定要爬上去看看。
爬的大汗淋漓,终于到了山顶。正想休息一下,眼前出现一个小亭子,上书:爱晚亭。赶紧坐下休息,爬山真是太累了。
仔细一看,这个小亭不简单啊!上下左右刻满了文字。唐诗宋词的经典名句:“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一个清晨,游人不多,山亭静静的,给了我思考的机会。
我在想:运河上的像火车一样的长驳船,船上的那一家人,忙碌的父母,小小儿童。安安静静的小黑狗。这是为生活辛劳人们;
我在想:运河上那豪华的游船。如今没有了人力拉纤,机器一开,就轻轻松松的冲开河水,留下一道扇面一样的波纹。
我在想:河边的芦苇荡很远很深,抗日战争的时候,有没有隐藏过阿庆嫂、新四军?
我在想:伫立在运河边上的梁红玉巨型雕像,仿佛听到了女英雄雷响的战鼓声声。如果岳夫人也有这般豪气,也许就不会有莫须有和风波亭。
我在想:张志和是不是没有来过淮安城?没有到过河下gaixia?如果来过,他也一定会写出:“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千古名句。
我也在想: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也许也会成为一个游子,追逐“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人生。但我绝不去拉纤绳。
我在想:楚州城中的那块石头上刻着的,到底是不是韩信的受辱处?那些欺辱韩信的人的后人,站在这块石头旁,会不会为祖先的轻狂而感到一丝愧疚?
我在想:这运河边修筑了这许多设施,是不是削弱了它本来的面目和自然风景?
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我想这一定是楚州最有名的闻恩寺,晨起的僧人在撞钟。每天如此,忠诚地履行他的使命。
小亭里吹来了一阵凉风,看天边涌起的片片云层,要来雨了。我必须快速下山,因为一个人的雨中漫步,也不太浪漫。如果变成大雨,走起来不算轻松。
淮安的名字有些厚重,淮安的历史久负盛名。若想把淮安了解透彻,至少也要住上几个秋冬。所以呀,今天我只能写个小记,记录一下我的曾经。2024.8.2。
朱玉文,大公朗诵艺术团团长,散文作家、诗人。
朱玉文生于1956年9月,高级教师。曾在全国中学教育班主任工作经验发表过《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论文,并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后跟随中国“关工委”感恩励志演讲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八年中,走进广东、福建、江西,江苏和云南边远地区,四川大凉山区,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把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教育理念送到学校学生和家长心上。
朱玉文亲眼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成长的艰难,在演讲现场,被那些质朴纯真善良的家长和孩子们深深的感动着。
退休后,朱玉文热衷于诗歌的写作和朗诵。学写过二十多首填词和三百多首诗歌。
朱玉文现为吉林省朗诵学会会员、长春市新诗学会会员。曾获得2018年长春市导游大赛成人组优秀讲解奖。

编辑: 李 牧
编审: 马汝义
监制: 尹卓悦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甘会文
朱成华 刘兆亭 张文革
王根权 穆治钢 蒋永溪
戴成有
出品: 李 牧